颁布和立法
① 请问法律草案到正式颁布法律一般需要多少时间
一般从提案到颁布,至少要两年。
法律分析
法律草案,有关立法的倡议列入议事日程后,提交立法机关审议和表决的法律原型。进行立法,首先必须提出立法议案,在提出立法议案的同时不一定也提出法律草案。在实际工作中,具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或人员,在提出立法议案前,往往对有关问题作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并同有关方面进行了协商讨论,从而在提出立法议案的同时就提出相应的法律草案。另外,法律草案可以由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组织或人员起草,也可以由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组织或人员起草。提出法律草案并不是立法的必经程序。在立法程序中,法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实际上立法活动主要是围绕着法案展开的。法案是指有提案权的主体向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所提出的有关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建议,包括法律案、行政法规案、地方性法规案、规章案等。法案一般包括有关草案,其中法律案应当包括法律草案。也就是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法律案的人必须提出有关的法律草案。法律草案修改稿和表决稿都属于法案。提出法案的主体称为提案人。法案有时候称为议案。法案不等于立法建议。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可以提出立法建议,但是只有法定的提案人才可以提出法案。法案也不等于提案,法案是提案的一种。提案还包括罢免案、质询案等。比如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不仅可以依法提出有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某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提案,还可以提出罢免有关机关领导人的提案和质询有关国家机关的提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第五十七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时废止。
② 法律由谁制定和颁布
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颁布实施。
一、法律的制定
法律的制定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过程。在大多数国家,立法机关通常是国家的议会或国会。立法机关负责制定和修改法律,以确保国家的法律制度符合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制定法律时,立法机关会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制定法律的过程通常包括立法调研、起草、审议、修改、表决等环节,确保法律的内容符合宪法和国家的利益。
二、法律的颁布
法律的颁布是指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根据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正式公布实施的过程。在大多数国家,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有权签署和颁布法律,以确保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
颁布法律的过程通常包括签署、公布、实施等环节。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法律后,法律将被正式公布,并在指定的时间内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会负责解释和执行法律,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
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颁布实施。在制定和颁布法律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以确保法律的内容符合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负责解释和执行法律,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法律,是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结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③ 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结构具体颁布时间
你好!深圳市广东维强律师事务所婚姻家庭李浩律师为您解答:劳动法律的立法结构如下:
一、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行政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已于2008年9月3日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9月18日起施行。
三、地方法规:
四、部门规章:
五、与劳动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1.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制订的与劳动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2.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与其他行政机关联合制订的与劳动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订的与劳动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制订的与劳动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与其他行政机关联合制订的与劳动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④ 颁布条例是立法权还是决定权
法律分析此昌:立法权就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消扒斗的权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第二类中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一方面,立法机关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机关授权行政机关制定法规、条例、决议和命令等,它们都具有法律拿磨规范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还享有提出法案的权力。这里的法是指狭义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国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国家立法权,也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是国家立法机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⑤ 八个正式立法的税种以及颁布和实施的时间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9月10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法,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灶誉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春州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隐森段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