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万
⑴ 道德经中的太上老君,是万物的源头,太上老君就是道
不是吧 不是一气化三清吗,太上老君是三清之一,又是道祖。
⑵ 《金刚经》抄袭万经之王《道德经》
您好!请问您的根据是什么?对此我想引用罗大伦博士的观点:《道德经》专和《金刚经》的属核心思想是一样,都讲放空自己和利益众生(无我利他),对宇宙根源的讲述也异曲同工。但我认为这是英雄所见略同,不存在“抄袭”。因为除了“文字相”和“名相”之外,两经还是有区别的(水平不够不敢详述)...
虽然从民族感情上看道家相对佛家更“本土”,但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把儒释道合而为一了,对不对?此回答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⑶ 道德经是什么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内《老子》、《容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⑷ 《道德经》如何理解“道”是化育万有,又包含一切呢
《道德经》如何理解“道”是化育万有,又包含一切呢?
我们现在来体会这个很重要的、老子所讲的有关“道”的本体,讲的是有关于“空无”这方面。他讲的“无有入无间”那个“无有”就是“道”、“空”、“无”!好好体会这三句:化育万有,包含一切,贯穿一切。
“空无”、“道”是化育万有、化育一切,生了万有之后,它包含一切,把一切又包含在里面,就像母亲把小孩子抱在怀抱中。“道”是化育万有,又包含一切!所以你、我、他也都被“道”的“空无”所包含。这就是孔子所讲的:“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
我们旁边周遭有没有“空无”?有。这个不是说:“那个空海他可能有些什么幻觉他才看到。我旁边没有什么东西,我没有看到啊。”你看到没东西就对了。没东西的这个“空”就是“空无”、就是“道”的本体!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谁,有没有被这个“空无”包围住?有谁能够脱离?这个“空无”有没有分秒离开过我们?没有!这就是“道不可须臾离也”。
因为你还没有出生以前,包括你出生之后到现在,你从来没有一分一秒离开过这个“空”。你要到哪里去找“道”?到哪里去觅“道”?到哪里去修“道”?你以为说:“我在山上才有,我在这里没有。”那是因为你不了解“道”是什么,所以用自我去修。
要知道,“道”就在我们身边所看到的、历缘对境的一切,同时也包含着、包裹着我们。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认得出来,你认不出来你就不知道“道”的特征、特性是什么,那你就没办法见贤思齐。我们说要跟某个人看齐学习,我们要清楚地了解这个人有什么特征特性,对不对?如果你不了解“道”是什么、你不了解“道”的特征特性,你怎么得到“道”?你怎么把“道”的精神、特征特性应用出来?没办法,会变成抽象的观念。
“道”本来就跟我们都是密切的、合为一体的。不管你到哪里都不离开它,你要清楚地认出来!当你认出来就好像这里有金矿沙,一般人认不出来!认不出来你能不能从中去淬取得到那个金矿?你得不到。这个就是外行人他看不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金矿沙,我从中去淬炼之后,我可以得到金子。”
“道”就是这样,跟我们都合而为一,都一体。你如果看不出“道”是什么,不知道它的特征特性。就像你看不到这里面有金矿沙,有钻石。你看不到你就得不到。如果你能够看得出、体会得出,你就有可能得到它了。那是需要用一些方法,就可以淬炼,得到它。
所以你要找道、觅道、得道,要到哪里去找?当下、现在、眼前、遍一切!所以很重要的是:你要了解“空无”是什么,它是化育万有!一般看不出来就认为:“这个“空”没有什么啊,我看到的都是现象界的那些树、动物、植物、人,看到的就是房子、建筑!”众生都只习惯看到“有”的这一面,看到显相的这一面。而那个更重要的源头、无形无相的“空无”这一面是根源,但是众生看不到!你看不到你怎么了解?你怎么找到生命的源头?
大家要清楚地去体会。你们在这一段期间好好地去挖这些宝,非常重要!清楚地认出“道”是什么、“空无”是什么、它的奥妙在哪里!看起来没有东西,老子就跟我们讲:里面确实有东西!看起来好像没有作为、好像无为,但它却能够“无不为”,能够创造万有、演化一切!这个不是做梦、不是在那里讲武侠小说然后瞎掰。老子就跟我们讲:确实是有“信”,我讲的都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这个是真的。现在科学家也才陆陆续续地在证明。
⑸ 知乎生活周刊 · 中国原来是这么回事万经之王《道德经》讲了什么
这本书没有任何理论,又何谈讲了什么?说有以讲为目的的专家叫兽都可以蹲墙角唱专东方属红了😁。开个玩笑。
道德经主体不是讲什么道理。而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
表面上那些角度是互相矛盾的。但是一旦三法合一各复其根。你的世界观就会有一次超级升华。
升华到什么程度?
可以用过任何人的言行反观这个人经历牛不牛?
可以通过任何人与人的交流反观社会整体运行情况牛不牛?
可以将表面上相互矛盾的事物事态联系倩云起来看到大象无形背后的真实情况牛不牛?
吹了这么多,其本质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做到这些的人必须完成“自我”的升华。而这就需要从这个人学会自己去思考开始。
所以一切外来的道理不会对这个人有任何帮助反而会限制这个人的思想,陷入自障。
这就是道德经所讲的。(不讲为讲)
⑹ 请问道德经乃万经之王
后人智商不够,而且有下降的趋势 写不出来
⑺ 道德经中被称为万物之母的是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⑻ 为什么称《道德经》为“万经之王”
这部伟大著作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哲学,对中国的政治、科学、宗教、哲学、人文、民族性格等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说的没错,但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道德经》可以做到,老子通过《道德经》到底做了什么,何以区区五千字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是我们需要找到答案的问题。也是解开《道德经》奥秘的第二把钥匙。
还要回到《易经》这个神奇的母体。
如果说太极是宇宙万物演化的总法则、总规律,那么无极就是绝对终极的“真实”,太极还有宇宙时空,还可以模拟抽象出一个太极图,而无极没有宇宙时空的概念,是演化太极的演化之源、演化之母,无形无相又无所不在:“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这是对人类思维的绝对超越,因为《易经》是重要源头,所以可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又因为“道”的绝对超越,所以《道德经》可称为“万经之王”。在我看来,只有理解了“道”的绝对超越性,我们才能掌握解开《道德经》奥秘的第二把钥匙。
而如此不可思议的超越,老子开宗明义时仅仅说了12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举重若轻,何其优雅!
⑼ 道德经中的万物有灵怎么理解
万物有灵,万物都有对人有利的信息,人看重万物中对人有利的信息,这信息就被人选择出,这被选择的信息又被人的意识放大加强,人信一石头对他有利,这石头就会利他,人信好得好。
⑽ 《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如何理解
[原文]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季节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人会生老病死。
但“弱者道之用”告诉我们,这个变化不是一夜之间疾风暴雨的变化,而是缓慢的运行方式。
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那么,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
一个建筑,我们看到的是门、窗、墙、顶,但这些其实是没有用的,能用的还是围出来的空。没有中间的空,大家住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