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是主义

道德经是主义

发布时间: 2021-01-13 13:46:12

A. 老子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为什么

唯心主义

原因:按现代物理学理论,老子所谓的道其实就相当于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中处于原始混沌状态的物质与能量的概念。也因此,老子当然是属于唯物主义者,而不是认为上帝、绝对观念等是世界本体的唯心论者了。

补充:

老子(约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修身方面,讲究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例如:汉初的统治者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老子出生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B. 为什么《道德经》中的主旨思想被归为客观唯心主义

道德经不是抄非黑即白的袭学问。唯物主义是强调物质本位的学说,它陷入了本体论的宇宙本源的泥淖。唯心主义是强调了精神与意识,认为一切存在都是精神意识的反映,所以"我思,故我在"。他们都是割裂了"人"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意识的。这是生命本性的重要特征。这说明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还不够深切。这两个学说均源自西方的认知,与东方文化文明背道而驰。《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内容就说明了一切。

C. 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由于老子其人及其著作,历来即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以在开始介绍这个问题之前,先必须交待一下我们将采用那种观点作为我们的立论依据。这里,我们不准备详细地去介绍各种不同的分歧意见了,因为任继愈先生在1985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订版《老子新译》一书的“绪论”中,已经对有关各种不同的分歧意见,作了非常详细的系统归纳和分析,并在归纳分析各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很好的看法,也可以说是对这些争论问题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他肯定了老子是春秋晚期的人,与孔子同时而略早,是孔子的老师;《道德经》五千言基本上是老子本人的著作,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者农民群众的愿望。他的这些观点也正是本文立论的依据之一。此外,张松辉教授在2006年8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子研究》一书中,又在任继愈先生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对老子的身世及其思想,作了更为详尽的考辨,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老子为首的道家文化,乃是批判继承了以西周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的产物,“老子思想是属于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第108页),并在论证老子对儒、佛两家均有极为重要影响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其和道教的密切关系,认为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又是道教所尊奉的教祖,其著作《老子》一书,被道教尊奉为主要经典,称之为《道德尊经》;其基本思想,为历代高道们所继承和发展。所以,他认为道家与道教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离开道教而谈论道家,这个道家就是有头而无尾;相反,如果离开道家而谈道教,这个道教就是有尾而无头,他的结论是:“应把道家和道教视为一体”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本书第406-412页)。他的这种看法,我们是基本赞同的。我想,也许这正是我们这次召开的“国际道德经论坛”,既邀集了海内外的道教领袖,又同时邀集了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化、经济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一起共同参加研讨《道德经》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理解,老子的学说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他否定人对自然的反作用,认为应当顺天道,核心是无为。现在评价老子学说,不应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而应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一个积累和过程和不断扬弃的过程,我们能做的,是吸收其精华,扬弃其糟粕。

D. 道德经,是一部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道德经不属于现代哲学认知方法,所以,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而是身心关系平衡,虽然版中华佛学也有权心物一元之说,但是,由于中华佛学自身定位和整体理论支撑缘故,其仅仅为一论点而已,道家学术,比如神农本草经,道德经,鬼谷子,论衡,才真正能够做到双向思维方式。

E. 道德经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这句话对吗

错误
道德经不是
一个唯物主义体系

F. 道德经第十章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理解:
内心想的和躯体举止,共同表达,来完成一个目标,能够不分离么?我们看到很多人心里这样想,但是他的言辞和举止却是另一个意思,这不免使我们感到困惑。为什么很多人内心希望彼此关系变好,可是嘴里说的、行为举止却让彼此关系变得更加恶劣呢?能让自己的内心和举动表达一致,就是一德。

急速的呼出气,气会很刚,如果缓缓呼气,就会很柔顺,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到平心静气么?即便遇到很让人生气的事情、很紧迫的事情,都能如婴儿般气顺致柔么?能做到,这就是一德。

用镜子照自己,不断找出自身的缺点毛病,并且不懈的坚持完善自身,这也许是人一生的工作。不过你真的能看到自己潜意识里的缺点么?真的能认识到是自己的哪些深层的思维理念造就了这些缺点么?真的能彻底改正这些思维、行为模式么?真的有勇气尝试新的做法并坚持,以致改正缺点么?能做到,又是一德。

爱国家,治理万民,管理的时候能管住自己闲不住的管理欲望么?能看到社会和时局的变化么?能能做到不用所谓的精明细致的智巧治国么?能做到,又有一德。

思考事情,突然有重大收获,能不像公鸡那样叫的让人心乱么?能不能像母鸟产蛋一般,即便重大收获,也能相对平静么?能做到,就又添一德。

当智慧之光在你身上已经汇贯通,你还能看到世界知识的博大和自己所拥有智慧的浅显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谦虚好学才能更上一层楼。能做到,就又有一德。

生下它,培养它,不为了占有而生它创造它,更不要为了主宰它才抚育它。
就拿生养孩子来说,我们很多人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并加以命令指挥,殊不知孩子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应该独占、主宰孩子思维行为等等。

以上的你都能真正的明白么?明白了能彻底的做到位么?
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连贯的用“德”做好,就叫“玄德”。

注意:
本章阐述的是“德”的基本标准。“玄德”,就是处理一件接着一件事时都能以德的标准来做。呼应第二章、第三十八章。两个古本中的第四句均为“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

注释:
营,营气、是指人体生命中的血液和养分等作用《黄帝内经》、本章解释为灵魂。
魄字本义:人体躯壳。抱,用手臂围住、持守。专,集中。致,送诣也《说文》。
涤,洗涤、清除。除,打扫。玄字本义:搓线、编草绳,最后笔画,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
览,鉴、青铜制成的镜子。玄览,远见、深查。疵,病也《说文》。门,出入口。
阖,关闭。雌,母鸟、能产卵的鸟。明,智慧。白字本义:日出与日落之间的天色。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畅通。知,知识、培养、驯养。恃,赖也《说文》。
宰者,官也《周礼·目录》。长,抚育。

译文:
使心灵和躯体表达一致,能不分离么?
集中吐气至气顺柔和,能像婴儿么?
洗涤打扫镜子中自己,能没毛病么?
爱民治国,能不用精巧的智谋吗?
天门开闭,能像雌鸟产蛋一样吗?
智慧通达,能认识自己的无知吗?
生下它、培养它,不为了占有而生它,不为了主宰而抚育,这叫玄德。

G. 道德经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道德经不是非黑即白的学问。唯物主义是强调物质本位的学说,它陷专入了本体论的宇属宙本源的泥淖。唯心主义是强调了精神与意识,认为一切存在都是精神意识的反映,所以"我思,故我在"。他们都是割裂了"人"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意识的。这是生命本性的重要特征。这说明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还不够深切。这两个学说均源自西方的认知,与东方文化文明背道而驰。《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内容就说明了一切。

H. 道德经所谓的道是经验主义吗

不是
《道德来经》的思想解释自,《吕氏春秋·不二》用了一个字为其定义,即“柔”字。《道德经》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通过《周易》、通过升华,以贵“柔”为核心,创造了完整的理想体系。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道德经》的思想体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来的那个样子,自然之性,天生的。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状态;第二是“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之性,这就是第三个词:“道”,“道”是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

I. 道德经属于什么学

属于哲学,具体说是道家思想哲学,也是中国古代道教经典。

J. 道德经的主旨是什么

核心思想:
道;复
核心理制论:
有欲观其徼无欲观其眇;
法自然、循天道、勿妄为;
无极而守中、有极而必返;
阴阳相生、三生万物、天道人德;
、、、、道德经五千文都是核心理论,要不然怎么叫“经”?

最早指出语词概念(名)之间的逻辑关系;
最先提出三生万物,否定了一元论和二元论;
最先指出天地无欲,否定了神的存在,奠定了中国无神论的思想基础;
最先指出主客观的差别所在(无欲观与有欲观);
最早提出和论述了仁、义、礼、智、信、德等基本概念,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本源;
最先提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道者反之动),早于黑格尔两千多年!
、、、、、、、、道德经几乎解决了人类哲学的所有问题,至今无人超越,后人只能望其项背!!!

热点内容
全国计划生育条例2016 发布:2025-05-12 10:58:44 浏览:713
通州法院曹 发布:2025-05-12 10:36:54 浏览:353
2013刑事诉讼法解释解读 发布:2025-05-12 10:31:17 浏览:246
诚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心得300字 发布:2025-05-12 10:01:24 浏览:49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材马克思 发布:2025-05-12 09:55:03 浏览:4
员工违反规章制度表 发布:2025-05-12 09:35:31 浏览:381
废止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12 09:26:49 浏览:640
老公章新公章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2 09:07:07 浏览:916
协调制度所具有法律效力这点怎么理解 发布:2025-05-12 09:07:06 浏览:319
现役军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2 08:52:05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