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喜欢
⑴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的人,往往自身缺乏安全感,或者拿自己本身难以达到的道德标准来苛求别人做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一种防御机制。
你不妨跟他深入探讨一下他的“善良”标准是什么?他如何形成的这些标准?他是否能做到?
他为何如此苛求别人做到?是否过去有什么事件导致他形成这种认识?
当你们的信任建立起来,很多事实真相都会浮出水面
⑵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讲道德,而西方人却不喜欢讲道德更喜欢讲规则
规则的本质是程序正义,道德的本质是实质正义。
举个例子,你的车上有一回位急救病人答,面前有一个红灯,你是该遵守规则等绿灯(程序正义),还是该遵循救人的道德闯红灯(实质正义)?如果你闯了红灯,会不会有人效仿、即便没有急救病人也拿出其它理由闯红灯(正义失败)?
实质正义的实现要难于程序正义,甚至于实质正义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也是个长久的辩题。
西方人认为,既然实质正义难以实现,那么应该做的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先保证程序正义。
他们理想中的秩序是理解并接受人性之恶,以程序正义加以约束。
而我们的老祖宗认为,实质正义才是真正应该追求的东西,为了程序正义牺牲掉追求实质正义的可能,是因小失大。
我们理想中的秩序是人人向善,最终实现实质正义。
孰高孰低,我无法评价。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⑶ 喜欢读道德经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道德经是祖师老子留下的五千言,他作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写给尹喜,尹喜是什么人专?他是一个属有德行的道者,他能看到紫气东来,说明有一定道行。要看懂道德经至少要像尹喜这样对道的追求。所以在现代喜欢道德经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道士,也就是抱道之士。这种人惟道是从,从道为士。
(2)宫观里的道士,以道士为职业,不得不会道德经,还要跟人说喜欢道德经。
(3)居士,虽然对道德经是真心喜欢的,但没有人指引,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意思。
(4)学士,以研究文化传统为目的的学者。
(5)不士,跟风者,也称装逼者,道理一套一套的。其实啥也不懂。
以上是个人认为的几种喜欢道德经的人士,纯属个人见意,请不要对号入座。
⑷ 道德科代表怎么才能得到道德老师的喜欢
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积极汇报问题,了解道法之事,就这几点
⑸ 你觉得喜欢和道德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首先肯定是道德,缺德路上受人歧视,钱多少不是人生中最大的追求,有手有回脚没技能答也可以做粗活攒取廉价工钱生活,人有想攒钱扩大能量是不错的,但是攒没有良心的离心离德,会封闭多条攒钱门路,所以有血性有良知道德的人攒钱的路长路扩,钱之路上受阻不能冒进,所以说投资有风险,这多的钱一担投入没有回归,人要有知足感物质财富不是万能,精神财富会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