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学用欲

道德经学用欲

发布时间: 2021-01-16 22:31:44

Ⅰ 学习道德经最重要的几个概念是什么

最近佛系这个词很火,但是在我看来,认真学佛的人太少,认真学道的人更少。很多人只是对于佛只是停留在娱乐、戏谑的层面,认知简单、肤浅。对于道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在我看来,想要学道,首先就要理解道德经最重要的三个概念是什么。

好,我们把第一章剩下的部分讲完。我们来一起看第五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我的断句是:无,逗号,欲以观其妙。有的版本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后面一句—“常有欲以观其徼”,我的翻译是,常从实像中来观察其中的奥妙。实相是什么?就是那个无,无就是实相,那实相是什么?就是道。常有,常从现象中来观察其边界、其界限,这个“有”,我把它翻译成现象,我认为这样比较准确,很多《道德经》的翻译者和解读者,他是这么断句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那怎么翻译的呢?就是通常我们没有欲望,怎么怎么样,我们有欲望,怎么怎么样。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道德经》的翻译要尊重前后者之间的联系,前面第三句第四句讲了“无”,讲了“有”,那么这里同样应该是对应的,无何有无?就是道,有就是现象,而不是有欲和无欲,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老子没那么浅,从有欲和无欲中去看。我最早学习《道德经》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断句的,我后来发现这是有问题的,所以我把它改过来。

我们来看第七句和第八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两者是指:有和无这两个方面。我们再讲直白一点就是:道的本质和道的现象这两方面。“同出而异名”是什么意思?“同谓之玄”是什么意思?就是处处相同,但名称不相同,处处相同,现象不同,所以名称不相同,同谓之玄就是非常玄妙的,玄之又玄就是玄妙,众妙之门,把它翻译成它是一切宇宙万象的源头。

那这个门,其实就是一切的万物都从这里面产生出来,所以我们叫众妙之门,那么这个门其实就是创造之门,我们基本上把《道德经》的第一章的每一句都讲解完了,但是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一定要得出一个结论。

道的本体就是那个“无”,道的现象就是那个“有”,那么我们再加一个就是“用”。只要我们谈道,就要谈到三个字,体、像、和用。那么“道”的本体,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道显出来的现象。宇宙山河大地万物,所有的生命都是“道”显现出来的现象。在后面每一章的学习当中,我们都要从这三个层面去思考老子是在讲道的体呢,还是在讲到的像呢,还是在讲道的应用呢,那么今天我们先分享到这里,大家把第一章多复习几遍,最好能把它背下来。

Ⅱ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也就是说我们要向他拿什么,我们要先给他们什么;若是想要得到获得,就要先给予.
望采纳~

Ⅲ 道德经学习有什么好处

道德经和致富完全没有关系,以下是我以前被采纳的关于道德经问题的回答,你不妨参考一下。

老子所说的“道”其实就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十分的微小小到你我都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确实存在的,老子为了方便叙述他的观点才给它冠名为“道”,而“无”和“有”都是用来论证“道”的存在而用的形容词,是“道”从十分微小的状态(无),向看的见的状态转变的一个过程(有),所以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一切万物的最原始状态就是由“无”来组成的,这种东西确实存在但你又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就像你无法感觉到空气而空气一直在你身边一样。而“无”又会渐渐的转换为一切看的见的东西,比如: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你我在内,这就是“有”。
老子因为感悟到了宇宙万物的这一规律而感叹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果我们也能如老子一般对于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洞悉的很深,那么我们就已经“入道”了,但是还是需要多多的领悟老子《道德经》的真谛,这是一部值得用一生来感悟和体会的“好书”,老子用他超然物外的大智慧写下了《道德经》,我们也必须在心平气和、不抱有任何功利心的情况下才能领悟到老子的智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_^

Ⅳ 《道德经》中“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中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的意思是:

1、见素抱朴的意思:就是要抱住“朴素”的意思。

2、少思寡欲的意思:就是要减少欲望的意思。

3、绝学无忧的意思:一般的解释是舍弃用学习知识的方法了解事物。

其实,这三句话,都是在指出一个道理:减少 心 对富贵、繁华、智巧和满足各种欲望的追求,从而让自己心清静,而使自己深层的潜意识得到开发,让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拥有更好的“智慧”。

Ⅳ 学习《道德经》的好处

人之所以会无聊主要是下面原因造成的:

1.生活和工作看不到希望,找不到乐趣,天天消磨时间,度日如年,容易堕落;

2,欲望太多,期望太高,现实不能如意,找不到前进动力和方向,所以无所事事;

3,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或者受过打击,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特别无聊;

4,生活和工作环境单调,内心比较封闭,找不到乐趣,没有激情,人特别颓废;

5,没有学习的乐趣,觉得枯燥乏味;

6,感情失意或者比较压抑。

朋友,没有坎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人生就难免有悲欢离合!人世间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而且“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所以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才是关键,要真正摆脱无聊的烦恼,重新找回生活的精彩,你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找回成功的喜悦,找回失去的信心,找到前进动力和方向;

2,心累了,人烦恼了就歇歇,让心灵去旅行,可以去爬山,看海,感受壮丽风光,拥抱自然,融入自然;

3,可以做喜欢的运动发泄一些,推荐跑步,散步和篮球。跑步可以锻炼身体,锻炼和提高人的意志和忍耐力;散步可以让人休闲,放松;篮球可以让人学会配合,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4,可以找知心朋友小聚,小酌几杯,向朋友倾诉,让温馨的友情驱散你内心的无聊,苦闷和孤独;

5,多和家人聊天,或者打电话,加强沟通,增进感情,告诉家人,我爱他们;

6,寻找知心恋人,让爱情升华你的情感,点缀你的生活,照亮你的灵魂;

7,如果有什么烦恼不方便和朋友,家人说的,可以上网于陌生人聊天,倾吐一下,也可以找到新的朋友;

8,在网上写日记,记下生活的点滴;

9,可以和三五知己逛街购物,说不定有意外的便宜货或者意外的美食在等着你,从中你可以收获意外的惊喜;

10,好好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结合自己的兴趣多看有关书籍,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和就业道路,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11,可以和家人适当地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剧,同时又可以和家人聊聊天,增进感情;

12,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拓视野,增长见闻,丰富知识,为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3,可以练练书法,画画,钢琴或者其它乐器,陶冶情操,增加气质;

14,提倡绿色上网,看看新闻,适当玩玩游戏,但是不是沉迷,这样可以打发时间;

15,适当地在家里做家务,这样既可以保持卫生,有可以得到家人的赞扬,可以得到生活的乐趣;

Ⅵ 道德经中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什么意思 急用

道德经中见素抱朴来,少思寡欲源,绝学无忧 什么意思?-

-
-
见素抱朴,就是要抱住“朴素”的意思;少思寡欲,就是要减少欲望的意思;而绝学无忧,一般的解释是舍弃用学习知识的方法了解事物。实际上,这三句话,都是在指出一个道理:减少“心”对富贵、繁华、智巧和满足各种欲望的追求,从而让自己心清静,而使自己深层的潜意识得到开发,让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拥有更好的“智慧”。

请采纳~

Ⅶ 关于道德经里的几句话怎么解释:“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欲不欲。”“学不学”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其意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侍生活,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和处世哲学。 “为无为”是说让一切自然顺道,来去无意,一切随缘,万物善而不争。在老子的理想中,“圣人”持“无为”的哲学对待天下,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有所“为”。 “事无事”是说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以“无事”的态度去对待通常事务,水到渠成,处理事情。从人的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养成而言,寂静虚无求恬淡,纵情山水寻逍遥,愉悦心灵品人生。 “味无味”是说人若要知味,必须先从品尝无味开始,去体味恬淡中的真味,从平淡无奇的现象中感应察觉出真实和规律来,把“无味”当作味而得其味。品味在大众眼里没有味道的事物和事理,就是味无味的意义之所在。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一种反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生哲理和行为。 万里长空,清风明月;水流花开,空山无人。追求清净无为、恬淡澄怀,在虚静、空灵中悟出大智慧,极至“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地。欲使自己的人生脱离平庸而灵光四射,欲修行成上乘的精神境界,必须参悟、修行“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人文精神。

Ⅷ 你从《道德经》里学到了什么

5000多个字,老子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包罗万象。难在遵循与实践,有这内份豪情豪胆容的人也不多。现代来讲,世人纷杂,物欲横流,因此现代懂道的人寥寥无几更在及少数。我认为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自然无为,清净不私,以此为核心修炼道德经。

Ⅸ 学习道德经以后自己的缺点改正多少

有的人学了《道德经》之后不仅没改正缺点,还比以前更坏。
“将 欲 取 之 , 必版 故 与 之 。”这句话坏权人看了以后这样理解:你要想骗他钱,就先给他一点好处,取得他的信任之后,他才能把他的财产都交给你管理,你才能把他的财产骗到手,最后他变成了穷人你变成了富人。
但是这句话好人也看着了,如果你还轻易相信人,只能说明你愚昧,命该如此。所以关键不在于《道德经》怎么说,在于个人怎么理解。

Ⅹ 道德经和易经先学习哪个比较好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大致应该是这样的:
易经是中国人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存回在以及变化的答看法,通过图像的形式反映出来,我们的一切都不会离开这个总原则,而一些具体的情况可以通过易经的规则进行推算,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应用而已,不代表全部的易经。所以古人有“擅于易者不卜”的说法。
道德经是老子对于我们的宇宙,人生的指导性文章,全文涉及到相关的人文思想、世间法则等,按照一些国学大师的说法,中国每一次大的动乱时局,都是依道德经来改变时局的,刘伯温、张良、诸葛亮、范蠡等。
按照你想要做的目的来选择先学习哪个就可以确定了,如果为了学习国学的话,先后次序就无关紧要了,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先从儒家的经典开始比较好,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单纯学习易经的话,人会变得狡猾;学习道德经会觉得里面说的话不可理喻。例如道德经里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讲自然的法则,天地对万物是公平的。
另外,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老师,踏实的跟他学一段时间,会有很大的好处。
本人只了解些皮毛,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