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事件一

法治事件一

发布时间: 2021-01-18 11:54:49

1. 如何用法治思维方法看待社会热点公共事件

我国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方略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依然存有不少差距。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作为执掌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公权力的特殊群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能否具有法治思维、能否善用法治方式,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设,也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与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同等重要。
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化解矛盾,可以较少留有后遗症。面对矛盾,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善于用法律上的事实分清是非,用权利义务思维分清对错,在法律框架内明确权利、界定义务。对进入法定渠道的矛盾问题,要严格依据事实、法律,公开公正处理,以依法解决矛盾问题的实际成效,让群众体会公平正义、信服法律权威,从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其次,要善于与人民群众理性对话,善于与不同意见的当事者协商,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合理,只要政府理性平和、真诚对话、协商执法,人民群众也会理性、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至于采取极端的行为,很多矛盾就不会升级、不会激化,更不会爆发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另外,法治的权威性,需要所有人员敬畏和尊崇,对矛盾纠纷,依法达成的协议、依法作出的处理结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普通百姓都要一起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应严肃追究责任;同样,如果有人在合法合理诉求解决以后无理取闹甚至聚众滋事、扰乱公共秩序,也要依法严肃处理。只有建立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违法必究的规则和机制,才能树立法治权威,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2. 报警刑事案件,警察说在法治审核什么意思谢谢好心人解答一下。

这个是公安机关的内部程序,公安机关内部有个部门叫法制科 ,法制科审核后,认为可以立案以后就会立案的。

3. 孙志刚事件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第一,通过真正公开的审理,揭露与案件有关的制度性罪恶,揭露异化的制度如何纵容乃至强制释放人性中的邪恶,以此促成全民的反思、推动制度的未来变革。尽管制度性的罪恶并非刑法意义上的罪,法院在刑事诉讼中也没有法律上的义务去揭示之,但一个负责的司法体系、一个公开的审理过程、一个不避讳制度丑陋的权力部门,应当把对制度性罪恶的思考与对当下被告的定罪量刑勾连在一起。
第二,结合罪行发生的具体情境,调查每个被告不同的主观恶性,从而惩罚甚或加重惩罚当罚者,减轻对制度受害者的惩罚。制度性罪恶的存在,绝对不是具体犯罪的理由,尤其对于那些有能力、有选择余地不去从事犯罪的人;“制度受害者”也不是一个大帽子,让每个犯罪的人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戴上它。二战以后,盟国组成的国际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对纳粹的战争罪犯进行审判,确立的纽伦堡原则是:“奉命行事的个人不能免责。但是,只有那些有很大的选择自由的人所犯下的罪行,才可能受到惩罚;只有那些有很大的选择自由的人,才应该被传唤来为自己的行为作辩解。在起诉战争罪犯的过程中,私人、未被任命的人或职位较低的官员,是不会因为其执行命令而被判犯有战争罪的。”借鉴这一折射人性关怀的原则,我们也可以对像乔艳清那样有选择自由而故意行凶的人,施以重罚;也可以对像张明君那样被强迫犯罪的人,减轻惩罚。当然,在技术上,我们没有“制度受害者”的法律术语,但刑法上关于胁从犯可以减轻或者免于处罚的规定,也是可以为判决提供法律支撑的。
摆脱仇恨、报复的情结,摆脱以重刑掩蔽制度丑陋的遮羞心态,在道德伦理上谴责异化的具体制度,在定罪量刑上惩罚主观恶性深重的人、适当地宽宥被迫犯罪的人,让我们拥有博大、宽仁的胸襟,让我们直接或间接缔造的、也生存其中的制度环境在整体上放射人文关怀的光芒。我所向往的,不会是一个善良、美好的梦吧?

4. 中央台有一个是讲法制事件的 是第几套

法制节目现在比较多:CCTV1《今日说法》、CCTV2《经济与法》、CCTV13新闻频道《法治在线》等,CCTV12就是法制频道,法制事件都说

5. 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是以哪一事件作为

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是以 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作为标志。

6. 2016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有哪些

4月2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电视台联合发布2016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评选结果,聂树斌被宣判无罪案、“快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白恩培受贿被判终身监禁案等十大案件入选。

本次十大案件的评选,主要根据网民投票多原则,专家评审评价高、投票多原则,案件审判对推动法治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积极作用原则,案件类别比例适当平衡原则等原则和相关评审标准对案件进行综合评定。 经过初评、投票、复评等严格的评比程序。

热点内容
未成年人法律知识手册 发布:2025-05-21 21:02:59 浏览:434
云南省法律援助范围 发布:2025-05-21 20:58:56 浏览:503
宿舍值班24小时外再加班3小时符合劳动法 发布:2025-05-21 20:56:04 浏览:65
针刺法治疗青春痘 发布:2025-05-21 20:47:40 浏览:440
辽宁大学法学研究生 发布:2025-05-21 20:47:36 浏览:809
涞水律师咨询 发布:2025-05-21 20:37:32 浏览:828
王建伟律师 发布:2025-05-21 20:34:49 浏览:85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同工同酬 发布:2025-05-21 20:32:51 浏览:167
福建农林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5-21 20:32:50 浏览:630
当代中国行政法的制度特色 发布:2025-05-21 20:18:34 浏览: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