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道德基本内容
1. 什么是民间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民间审计人员主要是注会。
注册会计师应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廉洁等基本原则 ; 注册会内计师应具有较容强的业务能力 ; 注册会计师应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方面的技术守则注会计师既要对社会公众负责,也要对委托单位负责;业务承接中的职业道德。
2.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了五个方面职业道德具体的内容: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
3. 审计学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基本原则包括注册会计师履行社会责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守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履行对客户的责任以及对同行的责任等。具体要求包括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收费与佣金、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以及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等。
4.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答:一复、审计人员职制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为指导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和约束自己行为而制订的一整套职业道德规范。
二、具体内容
1、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
2、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衔私舞弊 , 不得泄 露秘密、玩忽职守。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应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廉洁等基本原则 ; 注册会计师应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 注册会计师应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方面的技术守则注会计师既要对社会公众负责,也要对委托单位负责;业务承接中的职业道德。
5. 审计人员基本内容
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基抄本的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审计署先后制定印发了《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关于“八不准”的审计纪律,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进行了规定。具体到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我认为就是必须做到“处事稳重、灵和协调、清正廉洁、工作勤奋、业务过硬”五项基本要求。以下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基本内容的具体:
审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内容一:“处事稳重”是我们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
审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内容二:“灵和协调”是我们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审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内容三:“清正廉洁”是我们做好审计工作的生命。
审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内容四:“工作勤奋”是我们做好审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审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内容五:“业务过硬”是我们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具备的保证。
除了以上审计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能力内容外,能否实现审计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审计人员应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素质基本内容:审计人员要有职业敏感性、审计人员要有职业洞察力、审计人员要有高度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审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谈话沟通交流能力。
6.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注册会计师应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廉洁等基本原则 ; 注册会计师应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 注册会计师应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方面的技术守则注会计师既要对社会公众负责,也要对委托单位负责;业务承接中的职业道德。
1、客观公正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审核和审阅等鉴证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当识别出损害独立性的因素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消除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2、较强业务能力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勤勉尽责。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教育、培训和执业实践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不得宣称自己具有本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不得提供不能胜任的专业服务。
3、遵守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配合同行的工作。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其向鉴证客户提供的非鉴证服务与鉴证服务是否相容做出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采用强迫、欺诈、利诱或骚扰等方式招揽业务。
4、对客户负责
注册会计师应当履行对客户的责任,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这一保密责任不因业务约定的终止而终止。注册会计师不得利用在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6)审计道德基本内容扩展阅读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功能:
(1)指导功能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会计职业道德能指导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方向,表现出会计职业道德的指导功能。会计职业道德指导着社会公众和会计人员自愿地选择有利于消除各种矛盾、调整相互关系的会计道德行为,避免矛盾的产生扩大,缓和与解决已产生的矛盾,影响和引导会计的科学发展方向。
(2)评价功能
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功能能让会计人员养成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对正确的会计行为有道德上的满足,对不当的会计行为有道德上的批判,有助于调整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改善会计行业作风。
(3)教化功能
会计职业道德通过造成社会舆论、形成会计道德风尚、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榜样等方式深刻影响、教化人们尤其是会计人员的会计道德观念和会计道德行为,培养会计道德习惯和锻炼会计道德品质,促使会计人员人格升华以及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化功能一方面引导会计人员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通过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社会道德,推动社会道德水准不断提高。
7.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品质、专业胜任能力等提出要求,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和规范的审计规范,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有十一条内容规范,每项内容都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地进行内部审计活动,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我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内部审计人员是国家审计人员的代表,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是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的首要要求。
第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审计人员是国家审计人员的优秀榜样,不能从事有损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此条规范是从事内部审计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四、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作审查和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怀疑,从而与组织的利益相背,甚至带来损害。
第五、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运用必须的审计程序,警惕错误、遗漏、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
第六、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是指会计、审计、管理、税收、相关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具备出色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第七、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尽职尽责、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组织服务。
第八、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内部审计人员应要对审计信息及资料进行保密,要防止审计信息泄露。
第九、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客观,公正,不能随便得出结论。
第十、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审计人员需要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加交流与合作。
第十一、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多方面知识,维自己的审计提供良好的职业功底水平。
8. 我国政府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哪些
——严格依法。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规范审版计行为。
权——正直坦诚。就是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原则,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客观公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价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
——勤勉尽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勤勉高效,严谨细致,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保守秘密。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其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对审计工作中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9. 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包括哪些内容
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道德行为一共件,包括独立审计准则28件、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0件、执业规范指南5件、相关准则3件、指导意见4件、审计技术提示2件、相关文件8件。
独立审计准则(28)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
——会计报表审计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
——审计业务约定书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
——审计计划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
——审计抽样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
——审计证据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
——审计工作底稿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
——审计报告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2003年4月14日修订)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
——错误与舞弊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
——审计重要性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
——分析性复核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
——利用专家的工作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
——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
——期初余额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
——期后事项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
——关联方及其交易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
——持续经营
(1999年2月4日发布 2003年4月14日修订)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
——违反法规行为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
——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
——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
——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
——管理当局声明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
——与管理当局的沟通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
——会计估计
(2001年1月21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
——存货监盘
(2002年3月5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
——函 证
(2002年3月5日发布)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2003年4月14日发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0)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
——验 资
(1995年12月25日发布 2001年1月21日修订)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2号
——管理建议书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3号
——小规模企业审计的特殊考虑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4号
——盈利预测审核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
——特殊目的业务审计报告
(1999年2月4日发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7号
——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审计
(2001年1月21日发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8号
——银行间函证程序
(2001年1月21日发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9号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2002年3月5日发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0号
——会计报表审阅
(2002年3月5日发布)
执业规范指南(5)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1号
——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试行)
(1996年1月31日发布)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2号
——审计工作底稿(试行)
(1996年1月31日发布)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
——验资(试行)
(1996年1月31日发布 2001年6月26日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4号
——小规模企业审计(试行)
(2001年7月19日发布)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
——审计报告(试行)
(2003年5月13日发布)
其他相关准则(3)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
(1996年12月26日发布)
指导意见(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资产减值准备审计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0年1月27日 会协字[2000]29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2年2月9日 会协[2002]41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2年6月25日 会协[2002]160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企业集团会计报表审计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4年4月15日 会协[2004]27号
审计技术提示(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的通知
2002年7月19日 会协[2002]203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审计技术提示第2号——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发现的事实》的通知
2002年9月13日 会协[2002]243号
相关文件(8)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对验资机构执业规范有关问题的答复
1997年12月2日 会协字[1997]294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对活期储蓄存单能否作为验资凭据的答复
1997年12月15日 会协字[1997]310号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企业的银行存款 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
1999年1月6日 财协字[1999]1号
财政部关于明确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作用的通知
1999年7月12日 财协字[1999]102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基本建设工程预算 结算 决算审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9年8月5日 财协字[1999]103号
财政部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签名盖章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1年7月2日 财会[2001]1035号
财政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验资工作的通知
2001年9月30日 财会[2001]1067号
财政部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工作及健全外资外汇登记制度的通知
2002年3月13日 财会[2002]1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