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治基础
㈠ 古罗马在法制上有什么历史事实
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铜表法》的制定罗马法的产生
氏族公社时期
王政时期
共和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制定背景
结构与内容
历史地位
罗马法的发展公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的形成
法学家活动的加强
《民法大全》的编纂
罗马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
罗马法对后世立法产生巨大影响原因
罗马法的分类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罗马法的产生
氏族公社时期
王政时期
共和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制定背景
结构与内容
历史地位
罗马法的发展 公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的形成
法学家活动的加强
《民法大全》的编纂
罗马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
罗马法对后世立法产生巨大影响原因
罗马法的分类
展开编辑本段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罗马法的产生
罗马法大约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古代罗马王政时代,当时,罗马的法律有人民大会的法律和平民大会的法律,共和时代的末期,元老院的决议逐渐取代了王政时代的人民大会和平民大会的法律。
氏族公社时期
公元前8世纪以前,罗马处于氏族公社时期。传说罗慕路斯于公元前754至前753年创建罗马城。
王政时期
公元前8至前6世纪的罗马,称为王政时期,此时的罗马尚处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公元前7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罗马社会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氏族制度趋于解体。与此同时,“平民”阶层逐渐形成。平民承担罗马大部分的税收和罗马军事义务,但因其不是氏族公社成员,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不能与贵族通婚,也不能占有公地。正是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
共和国时期
公元前6世纪中叶,罗马贵族被迫让步,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对罗马社会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以地域关系来划分居民,并按照财产的多少将居民划分为五个等级。这次改革标志着罗马氏族制度的彻底瓦解,罗马奴隶制国家正式产生,罗马从此步入共和国时期。 随着罗马奴隶制国家最终形成,罗马法也随之产生。当然,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习惯法。罗马法是一种反映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意志,保护奴隶制的剥削关系,巩固奴隶主阶级在国家机关中的统治地位以及对奴隶的无限权力的社会规范体系。
㈡ 哪一文献的颁布为古罗马法制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十二铜表法》这一文献的颁布为古罗马法制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㈢ 罗马政体法制对后来西方文明的影响
罗马政体法制对后来西方文明的影响包括社会影响、法律影响两个方面。
社会影响
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Rudolph von Jhering)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文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罗马法对后世各国影响深远
法律影响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正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亦称为罗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与发展。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就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如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
2.罗马法中许多原则和制度,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不告不理"、一审终审原则等,权利主体中的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
3.罗马法的立法技术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它所确定的概念、术语,措词确切,结构严谨,立论清晰,言简意赅,学理精深。
㈣ 查士丁尼一世对罗马法制建设做出了什么贡献
1、编纂《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又称《民法大全》或《国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它汇集与审定历代皇帝敕令与元老院决议,并取舍整理而成。以往历代皇帝颁布的敕令凡未被收入进去的一律作废。
后查士丁尼发现在汇编过程中有疏漏,旋即组成一个新的法典编纂委员会继续进行整理,其中部分修改以查士丁尼新的立法为依据,534年颁布修订本,共12卷。
所载敕令按年月日顺序编排,附注颁布各敕令的皇帝名字,内容为教会法、渊源、高级官吏职务、私法、刑法、行政法等。
2、《学说汇纂》
《学说汇纂》摘录1-4世纪初罗马著名法学家的著述,共分50卷,9200段,均具备法律效力。同时宣布未被选入其中的法理陈述均属无效,禁止以后在法律上引用。
在此过程中,为了解决以往法学家之间的分歧意见,查士丁尼曾于529-531年作出过一系列决定,合计约50条,通称为“五十项决定”。
3、《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译《法学阶梯》》是由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565年)下令、《查士丁尼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法学著作,成书于533年。
该书综述了罗马法的基本原理,汇集了罗马各主要法学家的法学理论,是罗马奴隶社会的一部完善的法律著作。该书中关于契约、债务、买卖、租赁、合伙等规定成为后来资产阶级制定民法所借鉴的蓝本。
4、《新律》
《新律》收录的主要是查士丁尼一世的新敕令,其内容多属于公法和宗教法,但也有关于婚姻和继承的规定。
5、其他
除编纂法典之外,查士丁尼还对法律教育进行改革:制订钦定法律教育大纲,学制5年,学习及格者发给证书,并以此作为在罗马执行司法职务的条件。在简化司法程序方面亦有举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查士丁尼一世
㈤ 古罗马的法治原则
古罗马的法治原则是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专最重要属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又被称为《法的阶梯》。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㈥ 举例说明罗马法制文明建设是怎样循序渐进的
举例说来明:循序渐进:从源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民法大全》,最终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4分)
理解:在当时起了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有利于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其影响确实是超越了时间、地域与民族的范围,具有永恒价值,尤其是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㈦ 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古罗马的法治精神在高中教材里主要体现在三个法律中,即《十二铜表法》专、《公民法》、《万民属法》。
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罗马人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它的优点具体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的审判机制、听证机制等体现了其公平的原则,是其法治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审判机制的雏形;而《公民法》、《万民法》则体现了其追求平等地位的决心。
它的缺点具体表现在:具有时代局限性,诸如同态复仇等依旧存在。
像今年高考简答题第一道就是这个考点。
㈧ 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古罗马时代的“来法”,源最初是平民阶层为了对抗贵族肆意侵害平民利益的行为而通过和平的政治斗争手段来争取到的一种均衡器。罗马法的本质意义在于,它给社会中每个个人和各个阶层,乃至利益团体都制定了一个相对而言照顾到各方利益的游戏规则。在“法”的约束下,大家遵守游戏规则,互相竞争。
古罗马法治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正义的自然法精神。
㈨ 古罗马是法治社会吗
古罗马法律制度
一、罗马法的沿革
罗马法是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从形成到衰亡整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它经过长期演变,成为奴隶制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后世各时代法律有很大影响.公元前510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并在前451——前450年制定了《十二表法》.该法典整理和发展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具有诸法合体的特征.除《十二表法》外,民众大会的立法、元老院的立法、行政长官的告示、法学家的解释都是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渊源.公元前27年,罗马实行帝制.到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罗马法获得空前发展.其表现为:皇帝的敕令成为法律;法学家“解答”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非官方和官方法令集问世.公元529年-534年,在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和去世后的6年时间里,先后编出《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称《法学阶梯》)、《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律》四部法律汇编,中世纪时期合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国法大全》、《罗马法大全》).这部法典充满君主专制主义思想,但是它精确反映了古罗马帝国的政治法律文化,完整系统地保留了罗马法的精华,对于欧洲各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以伦比的影响.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二、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罗马法学家的研究对罗马法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们受到历史的局限和宗教神学观念制约,在讨论法律、法学基本问题时,更多地从自然法原则出发,把宗教、法律、道德混为一谈,无法揭示法的本质.在具体的法学研究中,法学家凭借罗马法中较为成熟的理论,把罗马法分为公法与私法;成文法与习惯法;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市民法与裁判官法;人法、物法与诉讼法等不同的类别.这些分类不完全科学,但有助于法学研究的发展.
三、罗马私法的基本制度
罗马私法的结构和体系是以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私法保护为编制顺序,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个部分.
(一)人法制度.人法是关于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人的法律地位、各种权利的取得和丧失、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自然人的法律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三种身份权构成.如果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丧失,便成为权利能力不完全的人,罗马法称为“人格减等”.当时在罗马拥有完全人格的公民只占居民的很小部分.奴隶在法律上被视为物件,不是权利主体.罗马法规定的婚姻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制度的重视和在家庭关系中夫权的重要.古罗马法没有完整的“法人”制度,但已注意到某些团体作为权利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问题.
(二)物权制度.罗马法中的“物”是指可以构成人们财产的东西.有时也包括法律关系和权利.依物的不同法律后果,罗马法将它们分为要式转移物和略式转移物、有体物和无体物、动产和不动产等.物权制度包括物权法、继承法、债法等内容,这些法律制度以及由债法所涉及的契约法在罗马法那里都有相当完整的体现,成为罗马私法中最为突出的法律精华.
(三)诉讼法制度.罗马诉讼法主要是规定保护私权的法律.虽然它不如人法,物法那样发达完备,但它涉及内容广泛,不少规定较为详尽.古罗马的诉讼程序经历了法定诉讼,程式诉讼和特别诉讼的发展阶段,并且依据公诉和私诉的不同性质,设计了有区别的诉讼制度,为后世的诉讼法发展提供了先例.
四、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罗马法中包含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原则,使罗马法成为“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罗马法中包含的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法权关系,不仅服务于古罗马社会,而且还直接或间接促进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罗马法为中世纪后期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原则和科学概念,而且它的万民法也成为近代国际法的最早渊源.
㈩ 古代中国和罗马在法治方面的相同点
古代中国和罗马在法治方面的相同点有:
一是根本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专益;
二是法治一定属程度上起到了规范行政,协调各阶级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各族发展和国家的进步的作用。
三是皇帝在立法上有较大的权力和影响。
四都制定了成文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