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立法行为的范围
Ⅰ 行政立法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关系
行政立法主要是全国人大及常委,国务院,各部委关于行政方面的立法。有法律专,行政属法规,和规章。
行政立法一般具有普遍性,是典型的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也可以由行政机关制定,但是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不一定都是行政立法即不是抽象的行政行为。
Ⅱ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
学习行政法是否感觉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很难区分呢?
其实只要理解了抽象行政行为的实质一切就简单了
所谓抽象行政行为,名字看起来很吓人但我们先看看它的特征
抽象行政行为的最主要的两个特征是“调整不特定人”和“反复适用性”
有没有什么熟悉的感觉? 是否见过什么东西也有这两个特性?
我还是揭开谜底吧,抽象行政行为其实就是“行政立法行为”
只有“法律” 才是“调整不特定人”的,并且也只有法律才是具有“反复适用性”的
我们只要看看两个例子就恍然大悟了
“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这两个东西可是我们国家的法律渊源之一哦!
其实这两个东西也是最典型的“抽象行政行为”
老师上课时也许只是告诉我们 “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
但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不可诉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 “凭什么抽象行政行为就不可诉呢?道理何在呢?”
难道它行政机关就这么牛吗?搞个行为那么抽象,损害我们利益,还不可诉?
但理解了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立法行为”以后
就可以理解抽象行政行为为什么不可诉了
因为立法活动是不直接调整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
就如同人大的立法即使产生了错误,也不会导致国家赔偿关系一样
“行政立法”这才是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关键。
所以,以后如果看到题目中政府发个“会议纪要” 凭该记要作出了一定行为
你就反问自己 “会议纪要”这个东西,能算是“法”吗?
假如认为是“法”,那就是抽象行政行为
如果认为不是“法”,那就是具体行政行为
Ⅲ 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法规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回章和有答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有关程序制定发布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行政法规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其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决定、命令。现行宪法第89条规定,制定行政法规是国务院的职权之一。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对于规范行政法规的制定起了积极作用。
2000年公布的《立法法》和2001年公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是时下规范行政法规制定行为的主要根据。影响行政法规法律效力的主要法律问逝,是制定权限、制定程序和监督程序。
Ⅳ 抽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的关系
行政立法行为所制定的所有的条例和规章属抽象行为行为,抽象行政内行为包含了通过行政立容法程序所制定出的条例、规章。但抽象行政行为还包括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立法的结果是产生的具有普通约束力的抽象行政行为。
Ⅳ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D.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答案选 A ,顺便给你分析下几类行政行为的区别。 (1)抽象行政行为内与具体行政行为容的区别。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非特定”人、事与物所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它包括有关政府组织和机构制定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措施、作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 (2)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所谓内部行政行为是指在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效力的行政行为.而所谓外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针对作为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行为。 (3)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和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必须根据相对方的申请才能实施的行政行为,未经相对方的请求,行政主体不能主动作出行政行为,如颁发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主动实施,无需相对方的请求,如行政处罚(主动的行政行为)。
Ⅵ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D.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选A,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版特定为标准,分权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而内部行政行为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有重大的影响。我国行政诉讼法将其列为不可诉行为之一。
Ⅶ 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不都是抽象行政行为,要分情况,只有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回象实施的制定答法律法规的行为等才是,而对于立法机关在行政方面的立法则不属于。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Ⅷ <辨析>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但抽象行政行为不都是行政立法
对.
抽象行政抄行为是袭指行政主体非针对特定人、事与物所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它包括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制定发布针对不特定对象、具有反复适用性和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很明显,前者包括后者.
Ⅸ 《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之外,这有什么立法依据或是法理上的考虑吗
因为要保护国务院不作被告,如果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最有诉讼价值的就内是告国务院的容行政法规和命令,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一般都是依据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命令作出的。比如各地的“劳动教养办法”依据都是国务院的劳教条例,地方政府的商品房限购令依据是国务院调控命令。国务院是一个从来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立法把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它就不会上被告席。
Ⅹ 抽象行政立法是如何分类的
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立法和其它行政主体发布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版
按抽象行政行权为规范程度合效力等级为标准,分为行政立法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的种类
1.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
(1) 一般授权立法
(2) 特别授权立法
2.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1) 中央行政立法
(2) 地方行政立法
3.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自主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 执行性立法
(2) 补充性立法
(3) 自主性立法
(4) 试验性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