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会道德
1. 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
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回称为道德行答为。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与“非道德行为”相对。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
不同时代、民族、社会和阶级对这两类行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道德的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反之则为不道德行为。
(1)个人社会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行为的表现形式
道德行为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也是个体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它还是个体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个体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自觉认识和自由选择的表现。
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并不是孤立的纯粹道德意义上的行为,它可以进行善恶评价。善恶的标准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他人和社会。
因此,道德行为也可以说是能够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评价的社会行为。它可以是一时性的,也可以是经常性的。那种已经巩固且自动化了的道德行为变成了道德行为习惯。
2. 什么是道德人
道德人的概念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基于人本性中利他行为的分析而提出的的一种假设。道内德人这容一假设来源来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一段话:
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某一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个人,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国民总体中的一员。不仅如此,为了这个大团体的利益,人人应当随时地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微小利益。
(2)个人社会道德扩展阅读:
人的理性包括理性计算、理性的预期合理性的自我利益的追求,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人的理性行为,并不自然和必然就意味着追求个人直接利益的最大化。
人的自利行为是理性的,道德行为也是理性的。因此可以将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进行扩展,即利己的行为是理性的,动机上利他的行为也是理性选择;
三是追求团体“利益”的最大化。利他主义追求的是他人或社会福利的改进。因此,有共同利益的个人总是试图增进团体的利益。这个团体并不一定以组织的形式出现。
3. 一个人的道德在社会上称为什么
很多种理解,比如:素质、品行、人品等等
4.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什么作用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其中,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重视个人品德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实际上也是要求领导干部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个人品德是“内在的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诉诸个人品德。
(4)个人社会道德扩展阅读:
1、从人类的生存发展来看,社会公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传统的以家族、氏族为特征的共同体时代,缺少一个独立的、广泛的社会生活公共空间,社会秩序的实现更多地由个人品德修养来决定。
2、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特别是经济活动市场化、职业多样化、利益多元化、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普遍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人们既在私人领域里享有其独特的私人生活,又在公共领域里享有与人共有的公共生活,相应地社会公德也就逐渐形成了。
5. 社会道德问题有哪些
这个很难,我觉得首先从自己做起,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公益广告,全民话题讨论,法律上也需要改善,不知道行不行,参考看看吧!
6. 个人道德的本质
道德本质就是指道德作为道德而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
一、道德的一般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反映着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要求,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道德的内容、特征、发展和演变都是受经济关系制约的,具有人类精神的一般特征。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又受制于现实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从而表现出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同的一般本质。
二、道德的特殊本质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的规范性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它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的人们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
2、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它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的规范也称为良心,良心是人们思想、言行的标准、尺度和检查官,良心形成特定的动机、意图、目的,良心促使人去遵守社会规范。
三、道德的深层本质是一种实践精神
马克思在《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曾经把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精神的。
由于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彻于人类生活发展的全过程,因而对于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对于整个社会生活,表现出巨大能动作用:使人们从伦理关系上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以伦理观念给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以巨大影响,调节和引导着这些活动,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生活秩序。
7. 人怎样才会有道德(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论述)
在这个社会中,
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这就是道德。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
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
多为他人考虑一点,
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8. 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一样的定义吗
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不一样的定义,区别如下:
1、定义:
社会道德: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2、本质:
社会道德: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
社会公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8)个人社会道德扩展阅读:
社会公德的特点:
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5、渗透性: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作为调节公共生活的准则,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道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公德
9. 遵守社会公德对个人和社会和谐有什么意义
社会公德是指抄人类在长期社会袭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必须的,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着重要意义:(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10. 道德对个人、企业和对社会分别有什么重要作用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在道德在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