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对抗善意第三人

合同法对抗善意第三人

发布时间: 2021-01-30 21:37:34

Ⅰ 什么叫对抗善意第三人

举个例子来说吧,这样通俗易懂一些:
设甲欠乙债10万元,以自己所有的一版辆汽车为乙设权立抵押,但没有办理登记。抵押期间,甲未经乙的同意,以9万元的价格擅自将汽车卖于不知该汽车已设有抵押权事实的丙,并货款两讫,乙几天后知晓此事诉至法院,称自己不同意甲出卖该汽车,主张甲与丙的买卖无效。问:法院应如何解决,为什么?
答:法院对于乙的请求不予支持,因为乙的抵押权由于没有办理登记,所以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丙。
此案中,丙就是第三人,并且是善意第三人。什么叫善意?来换句话说吧,如果丙在买甲的汽车时知道该汽车设有抵押权并购买,那么他主观上就属于恶意,而此时法院就会支持乙的请求,保护乙的抵押权。

Ⅱ 关于买卖合同法律效力的问题,牵涉到善意第三人

你可以仔细阅读下《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专或属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
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第四十九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
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如果B是以A的名义与C签订合同的,B没有代理权限的,需要经过A的确认。
而B是以自己的名义与C签订合同,而古董属于动产,B持有古董并对此作出处分,C有理由认为B是所有权人并以合理的价格善意取得,因此,买卖合同有小,A只能向B要求赔偿,而不能要求C返还。

民法中常提到的“对抗善意第三人”如何解释

善意是相对于恶意而言的。所谓善意第三人,是指第三人在与合伙企业的交易中,没有从事与合伙企业中的部分合伙人串通损害合伙企业利益之行为,或倚仗某种优势地位,强迫企业接受某种不平等的交易条件的行为。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竞争,为了在市场中站住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参与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是靠研究技术,开发产品,降低消耗,摊薄成本,拓展市场等策略,以求竞争的优势地位;有的则采取行贿受贿,拉拢腐蚀交易对方部分成员,使其为自己提供内幕信息,或与其相互勾结,恶意串通以达到推销伪劣产品,剽窃技术,制造对方混乱,使自己得到某种好处或获得竞争优势地位之目的。 在上述行为中,前者使用的是合法手段,其结果无论给交易对方或竞争对手是否造成损害,他的出发点无意损害对方的利益,因而是善意的;而后者使用的是非法手段,原本就是要损害对方自己从中渔利,即使其结果未给对方造成损失(事实上这类行为往往造成对交易对方或竞争对手的损害),故其行为是非善意的。合伙企业的第三人在与合伙企业的交易中如采用前一种方式,即使与其产生竞争关系,也是善意的;如采用后者,他就是非善意的。 由此可见,善意第三人并不在于与合伙企业是否进行商业竞争,而在于他与合伙企业的交易与竞争中使用的手段是否正当合法。合法的交易与竞争就是善意的,反之就是恶意的。

Ⅳ 关于合同法中能否对抗第三人

合同是自愿百强迫,方为有效,任何有胁迫的合同都是无效的。第五十二条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属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Ⅳ 物权法中规定,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那么政府可以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吗

如果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政府扮演的是法人角色,则同样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但若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政府扮演的就是行政主体,则此时不受物权法调整,即无所谓可不可以对抗的问题了,根本就不涉及这个问题。

另推荐一篇文章供你参考:《如何理解《物权法》中动产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融资租赁物件是否也适用这条规定,如果适用,买卖不破租赁的铁律就被打破。这种担忧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对融资租赁业的伤害有多大?目前如何对应?
首先按笔者的理解,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只适用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其他动产作为租赁物件时不在这个范围,不受这条法律约束。若在这个范围办理相应的登记就是了。
其他的动产如何登记《物权法》并没有明示。有关租赁物件的登记制度只有在尚未出台的《融资租赁法》中有所规定(第十九条 (租赁物登记)租赁物应当在登记机关办理所有权登记,未办理登记的, 出租人对租赁物的所有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做好租赁物件登记准备,只等法律授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融资租赁交易中租赁物件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归承租人,但处分权归出租人所有。因此承租人无权处分租赁物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就算承租人非法处置了出租人的资产,出租人也有权向承租人追索。
我们再看法律另有规定外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出租人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人破产的,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承租人占有租赁物期间,租赁物造成第三人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害的,出租人不承担责任。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因此承租人无权将租赁物件办理抵押登记,就算登记也是无效登记。
这两个法律条款已经确认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善意第三人侵害出租人利益要最揪责任,追回物件不可避免。
租赁物件的物权就算没有没有登记但债权已有登记制度。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在设立租赁债权时以在承租企业贷款卡上做了债权登记。其中也表明了物权。因此在用来抵押贷款的条件不成立。遗憾的是只能防止承租人用租赁物件办理抵押贷款,并不能阻止承租人变卖、典当、违约转租等行为。
而且只有(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才有这方面的制约,也只限定在银行贷款。担保登记若做担保登记依然不能防止通过低下钱庄抵押贷款。其他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因为不能进入贷款卡系统,因此还不能避免非法抵押贷款。就算有法律保障,追回物件和资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业界还是期盼融资租赁法早日出台。
为了防止承租人的非法行为笔者建议出租人对租赁物件应事先办理抵押登记。融资租赁比贷款多了一个物权,有需要去融资。因此租赁公司在签定租赁合同同时应将租赁物件抵押给出资人,率先办理抵押登记,让承租人没有机会违约是最有效的办法。
当然这种做法对承租人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有可能破坏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平静占有。如:出租人用租赁物件融资买设备租赁给承租人。承租人支付了租金,但出租人没有还贷款造成出资人没收抵押的租赁物件影响承租人的使用。当然也有避免的办法,如:放款人约定专款专用,设定共管帐户锁定资金流向。
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租赁公司把融资租赁当转贷业务来做。根本不关心租赁物件的物权。把自己当放款人,没当借款人。借款时没有抵押,放款时没有防止承租人将租赁物件抵押的有效措施,给自己增加了许多管理和融资方面的风险。就算将来《融资租赁法》出台,如果租赁公司依然没有这方面意识,不采取这方面行动还是没有用处。

Ⅵ 民法中关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规定有哪些!!!

第一百零六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内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容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第一百零七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第一百零八条 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经济法中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我国法律关于“善意第三人”的规定仅见于《物权法》,另外《海商法》有关于“第三人”的规定,与“善意第三人”类似。

根据《物权法》的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善意第三人”是对于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过程中,不知情的第三人所享有的物权保护性权利。上述货车是祥云厂所购,根据动产物权归属于出资人的原则,货车的所有权人是祥云厂,货运公司只是挂靠登记人,而货运公司是因借钱而欠债,债主对货运公司拥有的是一般债权,并非对祥云厂的货车拥有物权权利,因此货运公司对祥云厂的货车而言不属于“善意第三人”。

当然,如果货运公司将货车抵押给债主,同时办理的抵押登记,则债主就设立了担保物权,那时债主就是《物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不得对抗的“善意第三人”了,即有权执行货车,就货车的拍卖价款优先受偿。

(7)合同法对抗善意第三人扩展阅读

合伙企业法: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私自转移或者处分合伙企业财产的,合伙企业不得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个人独资企业法: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物权法:以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法律规定的动产抵押的,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动产抵押(即不是必须登记的抵押),从抵押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但是未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这些情况的后果就是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这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没有涉及到相关的法律责任。在合伙企业中,“普通合伙人擅自以财产份额出质”,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三人是与此事无关的人员。

Ⅷ 对于民法中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应如何理解在哪些情况下适用

举个例子来说吧,这样通俗易懂 一些: 设甲欠乙债10万元,以自己回所有的一辆汽车为乙设立抵答押,但没有办理登记。抵押期间,甲未经乙的同意,以9万元的价格擅自将汽车卖于不知该汽车已设有抵押权事实的丙,并货款两讫,乙几天后知晓此事诉至法院,称自己不同意甲出卖该汽车,主张甲与丙的买卖无效。问:法院应如何解决,为什么? 答:法院对于乙的请求不予支持,因为乙的抵押权由于没有办理登记,所以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丙。 此案中,丙就是第三人,并且是善意第三人。什么叫善意?来换句话说吧,如果丙在买甲的汽车时知道该汽车设有抵押权并购买,那么他主观上就属于恶意,而此时法院就会支持乙的请求,保护乙的抵押权。

热点内容
幼儿园教师劳动法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2025-09-12 08:46:11 浏览:762
2018法律责任竞合 发布:2025-09-12 08:34:09 浏览:718
婚姻出轨民法 发布:2025-09-12 08:33:19 浏览:244
工作指引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2 08:33:18 浏览:153
会计职业道德诚信问题 发布:2025-09-12 08:33:15 浏览:600
科技使得道德的作文 发布:2025-09-12 08:14:50 浏览:596
科技型公司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2 08:05:50 浏览:615
合同法调整部门 发布:2025-09-12 07:57:42 浏览:914
行政法规以上本数 发布:2025-09-12 07:37:44 浏览:931
法治人治的关系 发布:2025-09-12 07:35:41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