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文经济法第二版pdf
❶ 谁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张守文的经济法学的习题及答案以及财院考研的真题及答案,拜托给发一份, 谢谢
如何选到便宜高质量的考研资料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在备考过程中,购买专业课用书和各种辅导材料,是每个考生都必不可少的开销。不管你是哪类考生,报考什么院校,购买指定书目和辅导材料,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都是考研的首要支出。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考研复习所需的学习资料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专业课资料和公共课资料。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一般高校都会在招生简章后面附上招考各专业的指定参考书目,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这些参考书从几本到十几本、几十本不等。
此外,很多考研族为了更好地复习,还需要购买一些课程的辅导用书、考试大纲、模拟试卷、历年真题以及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随意到高校周围的书店走一走,你都会发现各个书店都有考研专柜,上面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辅导用书,海天考研官方网站发现这些辅导书的定价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如果把各门课程的辅导资料都购入囊中,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对于尚无经济能力的考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掌握正确的省钱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考生选择考研资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团体购买。
如果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的辅导资料,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考生可以采用“团购”的方式来购买,海天考研官方网站团购一般都可以享受比较低的折扣优惠。
二,资源回收。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要求考生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一是指定的参考书可以借用师兄师姐的旧书或是托朋友在报考院校里购买旧书;二是经常光顾图书馆,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在那里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三,网上购书。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据往届师兄师姐经验发现,网上购书一般比到书店直接购买价格上要便宜一些,如在当当网上购买,一般都会有很多折扣。另外,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某些院校历年专业课真题或公共课的模拟试题,也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但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要提醒考生注意骗子。
❷ 经济法责任理论之拓补张守文读后感
经济法属于现代经济与社会生活之产物,在中国更属于后生之法律。受传统的和内现实的多种容因素影响,经济法及其理论研究自始即面临困境与挑战。[1]因此,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突破,无疑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变经济法的生存环境。经济法责任问题...
❸ 我不是法律系的想自学法律然后考司法 对法律是完全不懂的 那应该是要看书还是什么 看书又要看哪些书 求详解
你的目的如果是考司法考试的话,直接报个辅导班(两三个月的那种),零起点也不用怕,当然,前提是你有时间和精力。
如果目的不单是为了司法考试,你可以参考以下书目:
法理学:周旺生《法理学》(远程教育版),北大版;周旺生《法理探索》,人民版;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高教版
宪法:王磊《选择宪法》,北大版、《宪法司法化》,法大版;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版
行政法: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北大版
民法:魏振瀛《民法》(第三版)北大版
刑法:双杨和郭自力《中国刑法论》(第三版)北大版;陈兴良《刑法教科书之规范刑法学》法大版
诉讼法:潘剑锋《民事诉讼原理》北大版;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三版)高教版;汪建成《刑事诉讼法概论》北大版;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研究》人大版;陈光中《刑事诉讼法》(第二版)北大版
经济法:张守文《经济法》(2006年版)北大版;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版;甘培忠《企业与公司法》(第五版);吴志攀《金融法概论》北大版(选读);张守文《税法原理》北大版(选读)
国际公法:王铁崖《国际法》法律版;白桂梅《国际法》人大版
国际经济法:吴志攀、余劲松《国际经济法》(第二版)北大版;邵景春《国际经济法》(远程教育版)人民法院版
国际私法:王慧《国际私法》(远程教育版)人民法院版。
阅读顺序我认为随意,挑你有兴趣的看也可以。学法律讲的是如何系统地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是背法条,而是学习如何进行法律思维。所以,除了以上目录之外,我建议你去书店买本《逻辑学》,挑一本已经发行几版的就行了。学习法律,逻辑思维相当重要。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❹ 张守文的经济法责任理论之拓补,读后感800字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从读后感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
❺ 在全国,经济法法学硕士排名前几位的学校有哪些
北京大学 北大法硕复,对广大的贫下制中农来说,他收的学费确实太贵了。除了 4 万多的学费,毕业论文答辩还要另外交钱,没有生活补贴,性价比不是很好。住的比较分散,有的住本部,有的在万柳公寓
中国人民大学 实力雄厚人大每年报的人在 2500 以上,录取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公费分数线在 370 左右.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最大的专业法律大学,校友多,就业不错,最后学费也不高.
对外经贸大学 硬件很好学费不贵,就业不错.
武汉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另:经济法:
北 大: 刘剑文 刘瑞复 张守文
法 大: 经济法学(含基础理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金融法、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等方向) 徐 杰教授 李曙光教授 符启林教授 徐晓松教授 杨 帆教授
人 大:刘文华 史际春 徐孟洲 吴宏伟
这些教授都不错
❻ 张守文的经济法研究有几卷
淘宝一搜就知道了
❼ 张守文的研究成果
著作:《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反不正当竞争的理论与实务》(合著)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 《信息法学》(合著) 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规制与发展》(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税法的困境与挑战》 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国际经济法新论》(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 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税法通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财税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财税法疏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财税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经济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经济法总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1 《经济法学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法学研究》1992年第5期2 《中国“新经济法理论”要略》 《中外法学》1993年第1期3 《德国的<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 《外国法译评》1993年第4期。4 《略论经济法的宗旨》 《中外法学》1994年第1期。5 《中日竞争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外国法译评》1994年第2期6 《商号及其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1995年第3期7 《消费者的获取信息权及其法律保护》 《中外法学》1996年第1期8 《论税收法定主义》 《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9 《社会法论略》 《中外法学》1996年第6期10 《论税收的一般优先权》 《中外法学》1997年第5期11 《略论纳税人的退还请求权》 《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12 《经济法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中外法学》1998年第3期13 《经济法的时空维度描述》 《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14 《“第一税案”与财税法之补缺》 《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15 《税权的定位与分配》 《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16 《略论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 《税务研究》2000年第8期17 《论经济法的现代性》 《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18 《略论经济法上的调制行为》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5期19 《论税法上的可税性》 《法学家》2000年第5期20 《略论对第三部门的税法规制》 《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21 《“内部市场”的税法规制》 《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22 《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23 《税法的普适性及其局限》 《中外法学》2001年第5期24 《我国反欠税制度的整合》 《法学》2001年第10期25 《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 《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26 《收益的可税性》 《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27 《税收权利的性质及其法律保护》 《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28 《税收逃避及其规制》, 《税务研究》2002年第2期。29 《宏观调控法的周期变易》 《中外法学》2002年第5期30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31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与创新》 《法学论坛》2003年第2期32 《经济法责任理论之拓补》 《中国法学》2003年第4期33 《税收行为的范畴提炼及其价值》 《税务研究》2003年第7期34 《财政危机中的宪政问题》 《法学》2003年第9期35 《经济法的政策分析初探》 《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36 《经济法学方法论问题刍议》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37 《税法变革与私法秩序的协调》 《法学家》2004年第5期38 《经济法学的有效发展》 《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39 《发展法学与法学的发展》 《法学杂志》2005年第3期40 《发展非公经济的经济法解读》 《法学家》2005年第3期41 《税收收入的合法性分析》 《税务研究》2005年第2期42 《经济法体系的结构分析》 《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43 《“二元分化”的税收调控及其合法性》 《税务研究》2006年第3期44 《经济法研究的“合”与“同”》 《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45 《论经济法的“特异性范畴”》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3期46 《企业集团汇总纳税的法律解析》 《法学》2007年第5期47 《经济法院的经济法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8 《企业所得税法统合的内在局限》 《税务研究》2008年第2期49 《论“促进型”经济法》 《重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50《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以分配为视角》,《政法论坛》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