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第376条

合同法第376条

发布时间: 2021-02-27 19:09:14

⑴ 如果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但没有申请司法确认,又去法院起诉,可以的吧[10司考真题卷三第35题]B项为什么错

楼主我本来和你有同样的困惑,然后我找到一篇很好的解释。原来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是不一样的,我本来以为都是法院调解的意思。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ExMDgxMg==&mid=206905197&idx=1&sn=#rd

(1)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是不一样的。法院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是民事纠纷进入诉讼后的一种调解。而人民调解则是人民调解员主持下的调解,是一种民间的纠纷解决机制。本题就属于人民调解,它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的,而不是法院主持下的调解。
(2)人民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性质。对此,《人民调解法》第31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这就好比人民调解协议是一个新的合同,有了人民调解协议,当事人不得再争议原来的纠纷,即使要争议,也只能围绕人民调解协议发生争议。对此,《人民调解法》第32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调解法》第33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例如本题中的侵权纠纷不得再有争议,但可以围绕人民调解协议发生争议,例如起诉要求法院确认或者撤销人民调解协议。
(3)法院如何解决人民调解协议的争议。简单地总结就是法院认为有效,可执行;法院认为无效,可以再请求人民调解或者起诉。对此,《人民调解法》第33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题中,张某与李某的纠纷,已经经过了人民调解,并且也已经达成了人民调解协议。因此,A选项是对的。这与《人民调解法》第32条的规定一致,可以就人民调解协议起诉;相应的,B选项就不对了,不得再对原来的侵权纠纷起诉。C不对,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调解协议有一个前提,是法院已经确认调解协议有效。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张某如反悔不履行协议,李某先向法院请求确认调解协议有效,在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后,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调解协议。D不对,人民调解不是法院调解,没有合议庭与独任庭的问题,因此张某不能因为调解委员会未组成合议庭调解为由,而向法院申请撤销调解协议。这个选项混淆了法院调解与人民调解。

合同法的成立过程

合同成立过程具体包括要约与承诺两步,对方发出要约另一方承诺,版原则上合同就成立了。权
合同成立的要素包括具备合同的主体,标的和双方意思表示。
而合同成立后要想生效除了具备三要素,还要求三要素具体的内容符合,就是说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合法确定。因为合同成立与生效是不同的概念
希望能帮到你

⑶ 民法中任意解除权有哪些

民法中任意解除权大体有:

(1)《合同法》第232条[1]:不定期租赁合同的双方;
(2)《合同法》第268条[2]:承揽合同的定作人;
(3)《合同法》第308条[3]:货运合同的托运人;
(4)《合同法》第337条[4]:标的已公开的技术开发合同的双方;
(5)《合同法》第376条[5]:保管合同的寄存人;未约定保管期间的保管合同双方:
(6)《合同法》第410条[6]:委托合同的双方;
(7)《担保法》第27条[7]:无保证期间的最高额保证人;
(8)《保险法》第15条[8]:保险合同的投保人;
(9)《合伙企业法》第46条[9]:无合伙期限的合伙人;
(10)《物权法》第99条[10]: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共有物(解除共有关系)。

注释:
[1]《合同法》第232条: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2]《合同法》第268条: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3]《合同法》第308条:在承运人将货物交付收货人之前,托运人可以要求承运人中止运输、返还货物、变更到达地或者将货物交给其他收货人,但应当赔偿承运人因此受到的损失。
[4]《合同法》第337条:因作为技术开发合同标的的技术已经由他人公开,致使技术开发合同的履行没有意义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5]《合同法》第376条: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当事人对保管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要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约定保管期间的,保管人无特别事由,不得要求寄存人提前领取保管物。
[6]《合同法》第410条: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
[7]《担保法》第27条:保证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就连续发生的债权作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8]《保险法》第15条: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9]《合伙企业法》第46条: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10]《物权法》第99条:……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

希望对你有帮助,没有解决不了的司考难题。

⑷ 中国合同法中关于欺诈而签订的合同是如何规定的

《合同法》五十二条关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是无效的。 第五十四条,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从法条上我们不难看出,合同欺诈的构成有四个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

2、对方因此陷入错误认识,也就是说欺诈与错误具有因果关系;

3、对方因错误认识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就是认识错误与不真实的意思表示间有因果关系;

4、欺诈具有不正当性。从这四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互为因果,可见法律对欺诈认定的严谨性。

(4)合同法第376条扩展阅读:

欺诈要件的要点分析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一方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欺诈的故意,首先要明确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2、对方陷入错误认识。简单的说就是你征服了对方,让对方相信你了,跟着你的思路走了,这是一般的陷入错误认识,这里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负有告知义务的机关或者个人该告知而故意不告知或者眼睁睁的看着不说,都属于这个情况。

3、因错误认识而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就是认识错误与不真实的意思表示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你已经跳进了对方给你挖的坑里了,到这里整个欺诈行为已经完成,那么是否构成欺诈,还的看第四条,因为我们还有善意的谎言嘛。

4、欺诈具有不正当性。笼统的说就是你的欺诈行为超出了法律、道德或交易习惯允许的限度,不是善意而是恶意,是为了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欺诈的,不是为了维护别人的利益而做出的善意的谎言。

⑸ 逃兵的后果是什么

逃兵的后果是要给予行政处分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兵役法》第六十二条现役军人以逃避服兵役为目的,拒绝履行职责或者逃离部队的,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战时逃离部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四百二十四条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四百三十四条 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三十五条 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留。 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5)合同法第376条扩展阅读

逃兵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兵役法规,实施了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

违反兵役法规是指违反我国《宪法》、《国防法》和《兵役法》及其他军事法规要求现役军人必须切实履行兵役义务的规定。

逃离部队是指为逃避服役而脱离部队。逃离部队的行为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作为的方式,即行为人原在部队,未经批准就擅自离开部队。

另一种是不作为的方式,即行为人经批准已离开部队,但逾期拒不归队,如有的行为人请假探家期满后不归队,有的生病住院痊愈出院后不归队,有的工作调动或者学员分配离开原单位后拒不到新单位报到等。

逃离部队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本罪。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指挥人员或者其他担负重要职责的人员逃离部队的,策动多人或者胁迫他人逃离部队的;

在部队执行重要任务期间逃离部队的;因逃离部队受纪律处分仍不悔改再次逃离部队的;逃离部队持续时间较长,经教育拒不归队的;逃离部队后在社会上从事违法活动的;逃离部队后私自出境的等。

⑹ 报了名参军,不去体检,有什么后果吗报了名参军,不去体检,有什么后果吗

只要通知你就必须去,否则后果很严重。
根据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回二答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决定:
第六十六条
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以处以罚款:
(一)拒绝、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的;
(二)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
(三)预备役人员拒绝、逃避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和征召的。
有前款第二项行为,拒不改正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两年内不得出国(境)或者升学。
国防生违反培养协议规定,不履行相应义务的,依法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情节,由所在学校作退学等处理;毕业后拒绝服现役的,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并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战时有本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或者第三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⑺ 购物中心门口非机动车收费后,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

购物中心门口停车,购物中心与消费者形成保管合同关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根据有偿或无偿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履行的义务或责任也随之不同。任何时候,保管人都有妥善保管的义务,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1、第365条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

2、第367条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第369条保管人应当妥善保管保管物。

当事人可以约定保管场所或者方法。除紧急情况或者为了维护寄存人利益的以外,不得擅自改变保管场所或者方法。

4、第374条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5、第376条第一款: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

6、第379条有偿的保管合同,寄存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

7、第380条寄存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管费以及其他费用的,保管人对保管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⑻ 保管人能不能随时要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

不一定。《合同法》第376 条规定,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当事人对保管期内间没有约定容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要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约定保管期间的,保管人无特别事由,不得要求寄存人提前领取保管物。

⑼ 一个现役军人要是做了逃兵,会有怎样的后果严重吗

《兵役法》第来六十源七条现役军人以逃避服兵役为目的,拒绝履行职责或者逃离部队的,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现役军人有前款行为被军队除名、开除军籍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两年内不得出国(境)或者升学。

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雇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合同法第376条扩展阅读:

士兵的现役和预备役

第十八条现役士兵包括义务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义务兵役制士兵称义务兵,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

第十九条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

第二十条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团级以上单位批准,可以改为士官。根据军队需要,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

第二十一条士兵服现役期满,应当退出现役。因军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经军队医院诊断证明本人健康状况不适合继续服现役的,或者因其他特殊原因需要退出现役的,经师级以上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出现役。

士兵退出现役的时间为部队宣布退出现役命令之日。

热点内容
口头作证是否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06:53:56 浏览:957
英国经济法硕士 发布:2025-09-18 06:38:21 浏览:396
法律法规审查 发布:2025-09-18 06:38:14 浏览:140
垄断犯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06:37:39 浏览:65
贵阳最好的律师是哪家 发布:2025-09-18 06:28:40 浏览:649
移民法律援助站的作用 发布:2025-09-18 06:23:31 浏览:674
2015劳动法保护怀孕员工 发布:2025-09-18 06:22:49 浏览:527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条例 发布:2025-09-18 06:18:30 浏览:754
宁德市劳动法请病假规定 发布:2025-09-18 06:06:10 浏览:797
上海政法学院宾馆 发布:2025-09-18 06:05:34 浏览: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