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的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时间
㈠ 现行的劳动法最近一次修改是什么时候
《劳动法》是95年颁布实施的,2008年颁布的是《劳动合同法》,当两者有冲突时按后者执行。
㈡ 新劳动法什么时候强制执行
劳动相关法律主要有两部:《劳动法》1994年公布,1995年实施,2009年有小的修订;《回劳动合同法》2007年公布,答2008年实施,2012年主要就劳务派遣部分进行修改,修改部分2013年实施。2014年没有公布新的劳动法,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于2014年实施,不知你说的新劳动法是不是指这个规定,但这个规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而是部门规章。
㈢ 我国《劳动合同法》开始施行的时间
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法》正式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
历程:
到2004年底,《劳动合同回法》的起草工作才重新启动答。
2005年12月24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首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
2006年12月24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第二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吴邦国委会长参与审议。
2007年4月24日至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
2007年6月24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第四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 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
㈣ 新劳动合同法什么时候实施的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不是同一部法律!不存在新和旧之分!
劳动法是版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权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
劳动合同法,是指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是指所有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就两者的关系来看,《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除了包括劳动合同法以外,还包括劳动就业法、劳动条件法、劳动保护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监察法等。
属于普通法和特别法的关系。所谓普通法,是指在一般范围内适用的法律,其效力具有普遍性;特别法,是指在特定范围内适用的法律,其效力仅仅及于特定身份的人或者事。
一般而言,在法律的适用上面,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也即对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有规定的,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而《劳动法》有规定的,则适用《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目前很多人将《劳动合同法》成为新劳动法或者新劳动合同法,这两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不存在新旧!就是目前正在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㈤ 请问新劳动合同法什么时间实施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内6月容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㈥ 劳动合同法什么时候修改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施行后,刚刚在2012年12月28日通过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专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属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所以,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做修改的。
㈦ 劳动法修改是什么时间
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5日中华专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属第二十八号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二条中的“依照刑法第×条的规定”、“比照刑法第×条的规定”修改为“依照刑法有关规定”。
其实,对于劳动者或企业而言,现在劳动合同法比劳动法更有效更直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㈧ 劳动合同法修改时间具体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五十七条修改为:“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二、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三、将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四、将第九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本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决定公布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但是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不符合本决定关于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的规定的,应当依照本决定进行调整;本决定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在本决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办理公司变更登记,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