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展览
Ⅰ 合同法在会展活动中占据怎样重要的位置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属于经济法范畴,维护的对象是确定的,贯彻特殊保护原则,是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法律,其立法主旨在于消费者的受损权益如何救济,而不是具体责任由谁承担的问题。因此,只有是消费者的身份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自然人,必须是依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形才适用该法。例外是农民在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时,也参照该法来执行。 另外,营业执照、展销会、柜台出租、虚假广告等情况下所产生的消费争议的解决也是司法考试重要的出题点,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有非常明确的规定。
2,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此类合同是产生债的一种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根据,故又称债权合同。
①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②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即意思表示要一致。③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④合同是当事人在符合法律 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故应为合法行为。 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
3,二者区别于联系
A, 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个特别保护法,消费者只有权利没有义务,而经营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合同法中对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这并不是说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没有义务、经营者没有权利,而是因为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已经做了具体的规定。
B, 在经营者的义务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经营者不得单方作出对消费者不利规定的义务”,若作出了不利规定,则规定也是无效的。 而合同法中消费者和经营者权利义务是经过协商确定的,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都是有效的;
C,在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存在两种情形:
一种是轻微后果,如商品不符合质量,可以通过退货等方式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规定,合同法也有规定,也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另一种是造成严重后果,即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其他财产损害的,则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这个规定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范。 .
D,在具体诉讼过程中 ,选择使用不同的法律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Ⅱ 如何处理展览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
展览有关合同中不合理的条款不时可见。比较极端的例子有:
-若不按期付款,组织者有权将场地租给其他展出者,并且不退已交款;
-若组织者的费用增加,组织者可以提高原定租金标准,并通知展出者。展出者仍须执行原合同中的其他条款;
-组织者有权决定展出者的位置、改变展览会的整体布局、展出者的位置及面积。展出者不得提出异议;
-若在开幕前一天8:00,展出者仍未开始布置,组织者可以将此场地转租给其他展出者,原展出者仍需支付全部款项,以及所造成的损失;
-组织者可以更改展览会的日期,或地点。展出者在此情况下,仍须参展;
-不论何时、何种原因,组织者对展出者的物品丢失及损坏均不承担责任;
-组织者可以更改合同条款,并对展出者同样具有约束力。等等。
这些条款对组织者很有利,但是损害了展出者的利益。因此,展出者一定要在签字前认真阅读合同条款,要求删除或更改不合理的条款。如果合同条款违反有关法律规定,那么合同条款对签约方便不具备约束力。此外,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为规范对组织者也有约束力。可以根据法律和行规与组织者争取公平合理的参展条件。
从另一方面看,展出者的问题也比较多,展出者不遵守合同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因此,许多组织者希望寻找有效的惩罚措施。根据有关专家介绍,就展览行业而言惩罚的措施其实并不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惩罚措施:
(1)组织者以后组织展览、团组等活动不让其参加或介入;
(2)使用预付款、押金方式。有问题就扣押金、扣预付款,没有问题就在展后退回预付款或押金。这种方法有点效果,但是是一种消极的方式;
(3)找替代企业参展,所产生的费用、损失由违约者承担;
(4)封展台。
不合理的组织者和展出者都存在,要通过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组织者和展出者之间总是会产生问题和矛盾的,大部分问题应该通过友好协商得到解决。
Ⅲ 会展合同方面的问题,求助比较了解《合同法》的大神们,尽量详细点,谢谢。
1,这里是不是界定合同未笔误,按1000元收费显失公允,当然要提供同期间,同展位的合同信息,以证明本价格不是真实行情。
2,06年的合同,现在说事,搞错了吧,早就过期了:)
以下为网络其他律师观点,供参考:
律师观点:因协议内容不一,应对笔误的方法也不能统一而论。一般说来,出现笔误是因为协议一方的过失而导致的,责任区分比较清楚,因此过失方应当持积极的态度。签订协议后的笔误需要修正时,需经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请求纠正一方应立即通知合同相对方请求暂停履行合同并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可以通过说明情况、主动承担部分责任的方式取得对方谅解。本案中这份协议所约定的内容不是昆明某公司真实意思的表示,已构成重大误解,按协议履行,则对昆明某公司显失公平,如四川某公司拒绝修正,则昆明某公司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