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的说课教案
1. 什么是说课教案
首先你要了解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那么所谓说课教案,就是上面的“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可是是电子文稿,也可以是纸质资料,只要是用于说课所准备的材料,都可以看做是说课教案。
关于这个定义的全面解释,可以参看下面两个网络连接,一定对你有帮助:
http://ke..com/view/3566.htm?fr=ala0_1
http://ke..com/view/2486701.htm
2. 说课稿与教案分别有哪几个部分
说课稿包括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
教案包括教学要求,重难点,课时划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3. 说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说课的基本内容有:
1、说教材——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这些可以简单地说,目的是让听的人了解你要说的课的内容。
2、说教法——就是说说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这应该是总体上的思路。
3、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课题教学、常规训练、重点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安排、板书设计等。在几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这也是说课与教案交流的区别所在。
理论型说课与实践型说课有一定的区别,实践型说课侧重说教学的过程和依据,而理论型说课则侧重说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理论型说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观点——理论型说课是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立场鲜明。
2、说实例——理论观点是要用实际的事例来证实的。说课中要引用恰当的、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说课的重点。
3、说作用——说课不是纯粹的理论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说课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该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说清楚。
拓展资料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
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必需的环节。
4. 说课与教案有什么不同
1、教案也就是教学方案,是你在上课时准备的资料,包括教学目标,教回学内容,教学重答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包括安排,特别是内容之间的连接),课外作业,必要时还有板书大纲。一般来说,教案是以一次课为单位做的教学准备,与之配套的是讲稿,也就是你要讲述的内容。教案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有,是教师必须做的教学准备工作之一。
2、说课是指一个教师对所授课程教学的认识,一般采用口头表达(演讲)方式,对象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章节,也可以是整门课,在中学比较多,大学也有。内容根据对象不同而不同,如果是针对一门课,需要包括名称,课时,上课学期,学分(大学有),选用教材,先后续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特别是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考核方法,教学效果等等。
总的来说,说课的内容与教案类似,但更齐全,也更宏观。说课更像是一种检查性活动,教案则更平常。难度上看,说课难度更大,能很好的体现一个教师对所授课程的认识,特别重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过程和方法),不是光熟悉课程内容就可以的。
5. 基础会计说课稿
说课稿只要明确说明你所准备的一节会计课中准备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三版方面权就行了。至于教什么就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设计。怎么教就是教学方法、学生学法,至于为什么这么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等说明你采用的教课方式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当然,说课最重要的环节是说教学程序设计。
6. 中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不能够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明显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鉴于此,结合中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实践,就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问题作出初步探讨。一、正确理解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一般把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中,一般把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领域,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三维目标”。如何理解三维目标,目前表达比较混乱,要想正确解读,须从几方面入手。其一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而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不是三维目标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教材内容对三维目标的细化,不同的课程内容而有所侧重;二是三维目标三者是交融互进关系,“知识与技能”只有在学生积极反思、大胆......(本文共计3页) [继续阅读本文]
7. 说课教案怎么写
怎样写教案——《教师教案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
1
)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
2
)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
作用。
(
3
)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
2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
3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
1
)确定知识目标。
(
2
)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
3
)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
、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
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
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
过……学习,能说出……”
,
“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
,
而不是“使学
生掌握……”
“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
“通过
收集资料”
“通过观看影片……”
“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
知道、归纳、列举、感
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
用以评价学习表
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
(行为条件)
,
能够背写出
(行
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
,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
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
、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
到难,
设计具有不同要求、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