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婚姻法对受害者没有保护

婚姻法对受害者没有保护

发布时间: 2021-03-16 03:14:39

① 新婚姻法到底保护了谁的利益

新婚姻来法只是给离婚增加了方便自,没有约束男人想离婚就可以离婚,反正他也不会损失什么,只会加大离婚率。40岁的男人照样可以找个20岁的女孩子跟着他,40岁的女人能找个20岁的男孩子陪着她吗?女性的本能是什么,是生育的主体,女性因生育和抚养孩子,会丧失升迁甚至工作机会。新解释没有顾及男女分工不同,缺少对女性的保护,也没有考虑到家庭主妇的利益。男人会说我赚钱养家压力很大的,你怀孕的时候我瞻前顾后的照顾你,这些你不应该算进去,我们也平等了,试问,有些怀孕的人不是也在工作吗?可能休息的也就是那一两个月,以后还要教育孩子,做家务,工作赚钱,那男人在做些什么呢!男女平等吗?可以平等吗?你们只是知道回家吃饭,休息,看电视。还时不时的发牢骚,说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试问你们有把这些算了酬劳吗?为什么遇见这样的问题时你不说平等了,不说要平均分配了。

② 根据《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施暴者的约束,受害者可以受到什么权力保护

受害方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可以向居委会,公安机会或者相关机构申请调解。遭受家庭暴力的一方可以提出要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及其所在单位应当进行调解。


婚姻法关于家庭暴力有以下条款:

第三条:禁止买卖婚姻和其他妨碍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以任何婚姻形式索要财产。

禁止重婚。禁止有婚配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对家庭成员进行虐待和丢弃行为。

第三十二条男女其中一方要求离婚的,有关部门可以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感情确有破裂,调解无效的,准予离婚。




③ 婚姻法对双方中的一方出轨怎么规定 ,如果对受害者不能采取保护,受害者要是自行解决可以么

如果存在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况,属于有过错方,无过错方可以要求损害赔偿版,也可以要求对无权过错方加以照顾。
可以参看《婚姻法》
第十二条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④ 婚姻法在离婚问题上对妇女权益的保护的必要性

因为在性别认知上,妇女属于弱势群体,所以,有必要受到更多的保护。

一、我国《婚姻法》中对离婚妇女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一)妇女财产权的保护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前财产个人所有制。女性在结婚之前所拥有的财产不因结婚而发生所有权的转移,离婚后该财产仍属于自己所有。对于离婚及离婚后分割财产的规定,体现了照顾妇女、弱者和无过错方、受害方的倾向。《婚姻法》第39条规定: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二)妇女人身权的保护由于妇女在身体上处于弱势,往往是家庭 、虐待的受害者,因此《婚姻法》在保护妇女人身权方面主要是对妇女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针对家庭 或虐待,《婚姻法》规定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准予解除婚姻关系,以使受害妇女尽快脱离施暴者的控制,而且在离婚时受害人还可以就其所受伤害请求赔偿。另外,《婚姻法》第34条还对怀孕妇女人身权保护做出相应的规定。

(三)妇女婚姻自主权的保护《婚姻法》采用撤销受胁迫婚姻的方法保护妇女的结婚自主权。对于离婚自主权的保护,规定了双方自愿离婚,对单方离婚请求先行调解,在调解无效后准予离婚,《婚姻法》第32条规定了六种准予离婚的情形。总之,《婚姻法》在财产、人身及婚姻自主等方面对离婚妇女的权益进行了较多的保护。

我国《婚姻法》对离婚妇女权益保护存在的不足
(一)军婚规定不合理《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现役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该条是在非现役军人一方将现役军人告上法庭要求与其离婚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夫妻双方均为现役军人或现役军人提出离婚,则不适用33条的规定。最高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一)》(以下简称《司法解释》)规定:军人一方的重大过错是实施家庭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等情形, 即在现役军人有上述重大过错之外的其他情况下, 现役军人配偶要想离婚必须得到军人一方的同意。这种规定显然违背了离婚自由的原则,限制了现役军人配偶的离婚自由权。诚然第33条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军婚,早在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就有保护军婚的规定,当时规定保护军婚是由于全国战争不断,大批青壮年应征入伍,为了稳定军心,确保战争的胜利而制定的。而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是在和平年代制定的,在和平的大背景下,保护军婚的规定丧失了它存在的土壤。而且在《婚姻法》这个私法领域中,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 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权,显然限制非军人配偶离婚自由权的规定有失公平。而且我国现役军人绝大多数为男性,法律的规定侵害的是广大女性的离婚自由权,如果双方婚姻关系已经破裂,仅仅根据军人一方不同意而维持这个名存实亡的婚姻,是对配偶一 87第21卷第12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月方(大多数为女性)合法权利的损害,切断了广大女性追求幸福的道路。

(二)家庭 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司法解释》中对家庭 的界定不全面。根据《司法解释》,家庭 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司法解释》对家庭 的定义主要侧重于身体上的 。而《婚姻法》第43条的规定也体现出法律对家庭 的界定只限于身体 。1995年,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认为,对妇女的 行为是指公共生活或私人生活中发生的基于性别原因的任何 行为。这种 行为造成或可能造成妇女受到身心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也包括威胁采取这种行为,胁迫或任意剥夺自由,对妇女的 行为包括家庭 。从《行动纲领》中可以看出,家庭 包括身体 、精神 和性 。与此相比,我国法律对家庭 的界定范围比较窄,只指身体 。在现实中,家庭 除了身体上的殴打、折磨外,还出现了精神上的 行为,而精神上的 行为则逐渐呈上升的趋势,由于家庭 中妻子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把家庭 仅限于身体 的规定显然不利于对妇女的保护,有可能使遭受精神 和性 摧残的妇女,在离婚时得不到离婚损害赔偿, 而且精神上的损害要比 上的伤痛大得多,影响更久远。其次,我国对家庭 受害者的救助措施不完善。我国《婚姻法》第43、45条规定了三种救助措施:一是受害人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请求劝阻和调解,或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二是对于正在实施的家庭 ,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请求制止。三是构成犯罪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或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我国的救助措施都属于事后救济,不能在 未发生时将受害者与加害人隔离,而且家庭 具有私密性,使得许多受害妇女们在着手离婚期间甚至离婚后仍受到 侵害,时刻处于家庭 的危险之中。 (三)离婚妇女财产权保护范围小首先,缺少嫁妆的相关规定。嫁妆是由娘家为出嫁的女儿准备的一定数量的财物。随着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嫁妆的种类丰富多彩,嫁妆的价值也逐渐增大。而我国《婚姻法》没有规定嫁妆的归属。笔者认为,嫁妆属于妻子的婚前财产。因为,嫁妆是女方父母为自己的女儿准备的,它只是在结婚之后才随女方进入男方家,由夫妻双方共同占有使用,该财产是父母对自己女儿的婚前赠与。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该方的个人财产,那么嫁妆就应属于妻子的个人财产。在男女双方结婚之后,嫁妆(个人财产)被用于夫妻双方共同生活中,由双方共同占有、使用,个人财产承担了本应当由共同财产承担的义务。在夫妻双方离婚时,我国《婚姻法》对于是否应当由共同财产来补偿嫁妆(个人财产)的损失没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六条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损耗、消耗、灭失, 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这明显损害了离婚时妇女的财产权。目前,我国结婚时多由男方来提供住房,房屋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值,离婚时仍属于男方;但嫁妆却随着时间逐渐折价、灭失,离婚时女方得到的是日益贬值的物品。同属婚前个人财产用于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离婚时境遇却完全相反,严重侵害了离异女性的财产权。其次,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小。我国《婚姻法》对结婚后财产归属规定了两种财产制,即夫妻共同财产制和约定分别财产制。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家庭实行共同财产制,但所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⑤ 隐瞒真实婚姻,与他人同居,受害者可以要求补偿吗

婚姻法对事实婚姻已经不再保护了。你所说的受害者指的是谁,是对方的配偶还是所谓的第三者。
如果是第三者的话,是不会的得到补偿的。但是可以让他受到惩罚,即对方隐瞒真实婚姻而与第三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话,涉嫌重婚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此外,如果不知情的第三者已经怀孕,可以起诉对方支付即将出生孩子的抚养费。

⑥ 婚姻法对残疾人有没有保护

在我们国家《婚姻法》的规定中,没有在残疾人和非残疾人之间进行区别对待的条款。版
但权是,如果在个人婚姻方面有问题要解决,残疾人可以持残疾证到当地的残联维权中心要求法律救助,维权中心会联系司法部门的法律救助站给予帮助。

⑦ 婚姻法为什么不保护受害者

也有可能是受害者不遵守婚姻法

⑧ 简述我国婚姻法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您好,新《婚姻法》针对我国婚姻家庭情况,在第46条中增加了对四种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行为,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规定。这四种重大过错行为是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重婚行为就是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结婚的行为,严重侵害了配偶权。其中的结婚,即包括经法律登记的结婚,也包括事实婚姻。对重婚行为除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可以责令重婚者赔偿受害人的精神损害。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是指有配偶者与他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因同居行为引起离婚,或者主要因此而引起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赔偿。

实施家庭暴力侵害的对象不仅仅是配偶,还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它所侵害的不单纯是配偶权,同时侵害了健康权或者身体权。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遗弃配偶是对配偶一方不尽配偶的扶养、扶助义务,使配偶一方遭受精神上的痛苦。虐待或者遗弃行为,有的是犯罪行为,有的不构成犯罪,对此,无过错方都可以请求婚姻过错损害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目前法律规定,上述四种过错只有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才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而且一般在离婚诉讼中一起提出。请求赔偿损害既包括物质损害也包括精神损害。另外,有人认为赔偿主体应当包括第三人。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与离婚财产分割是不同的。过错方赔偿给对方的损失,以过错方的过错严重程度、受害方受损情况等为计算标准,受害方所获赔偿额可以超过夫妻共有财产数额。

新《婚姻法》规定四大过错行为导致离婚的损害赔偿制度与该法第32条规定前后呼应,体现了《婚姻法》保护无过错方的精神。它可以使无过错方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经济上的补偿,也能制裁和预防家庭婚姻内违法行为的发生,并在保障离婚自由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发挥了法律对弱者的保护功能。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⑨ 中国婚姻法中对已婚人隐瞒已婚的事实与他人恋爱并同居.受害者能否起诉他.他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隐瞒已婚的事实与人恋爱同居是犯了重婚罪,可以起诉。
下面的怀了男朋友的孩子,如果不是上面的那人,应该得不到保护。因为你说了是男朋友,只能用道德谴责他。

⑩ 婚姻法对家庭成员保护力度不够

首先,婚姻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情感的问题法律难以介入;其次婚姻存续期间内,通常夫妻之间是没有婚前财产协议的,都是财产混同状态。所以,对于第三者插足的情况,法律束手无策。如果对出轨者都量刑的话,估计我们的监狱都不够用了,而且还得用纳税人的钱来养活他们;如果对小三罚款,要知道罚的款很大部分是“出轨着”自己掏出来的,本来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
你的提议很好,但是执行起来很难,要知道:我们的婚姻法是经过多次起草、修订、论证、征求意见之后才最终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你能想到的,立法者也已经想到了。

热点内容
婚姻法期货 发布:2025-09-15 15:56:13 浏览:229
保健产品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5 15:37:06 浏览:955
共和国民法典内容 发布:2025-09-15 15:18:00 浏览:704
吴江法院法官电话 发布:2025-09-15 15:10:40 浏览:872
人民法院审理一案件 发布:2025-09-15 13:58:08 浏览:302
耿宝建律师 发布:2025-09-15 13:51:45 浏览: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发布:2025-09-15 13:17:46 浏览:742
2013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下载 发布:2025-09-15 13:06:06 浏览: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9-15 12:45:50 浏览:396
劳动法十年员工 发布:2025-09-15 12:45:47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