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对职工处理的时效期限
最高法院关于劳动合同法现在一共有四个司法解释,分别如下: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专议案件适属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5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14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法释〔2006〕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二OO六年八月十四日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Ⅱ 关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使用期限
你好~
《劳动合同法》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所以是违反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7条的仲裁时效,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关于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83条有规定。如果劳动者已经实际履行,那么用人单位要按照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如果还没履行那就不用了。此外,支付赔偿金不能代替正常的劳动报酬,如果劳动者实际履行的试用期超过了法定的最高时限,则用人单位除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外,还要向劳动者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
Ⅲ 劳动合同法双倍工资时效是多久
如果您指的是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因该部分工资属于补偿性质的,故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
Ⅳ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双倍工资请求法律时效期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提起劳动仲裁诉讼有效期需要一年以内。
Ⅳ 劳动合同法八十二条是否有诉讼时效
劳动合复同法八制十二条是有诉讼时效的,时效为1年。主要依据如下: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Ⅵ 劳动合同法对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期限有何要求
1、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版务为期权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同员工可以自由约定。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3、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Ⅶ 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仲裁时效的问题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内,应当向劳动容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我认为应该可以,如果截止日期为2015年9月,期间一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即权益受到侵害的时间到进行诉讼不超过两年,应该不算超过诉讼时效。如果认为超过诉讼时效,按照规定应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没有签订也应该支付双倍工资。具体可以找专业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
Ⅷ 单位对违纪员工的处理有时效限制吗
《劳动合同法》 第39条第2项规定,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
但是,劳动者出现违纪行为后, 用人单位应当在多久时间内予以处理呢? 已经废止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20条曾规定:
“审批职工处分的时间, 从证实职工犯错误之日起,开除处分不得超过5个月,其他处分不得超过3个月。 职工受到行政处分、
经济处罚或者被除名,企业应当书面通知本人,并且记入本人档案。” 按照这一规定,
劳动者违纪并经调查核实后,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处理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证实劳动者犯错误之日后5个月内进行处分;做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等一般性处分的,
用人单位应当在证实劳动者犯错误后3个月内实施处理。用人单位一旦逾期处理违纪职工,将面临败诉的风险。
Ⅸ 劳动合同法规定赔偿的年限最长是多久
劳动合同法规定赔偿年限最长是十二年。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