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触犯社会法的案子

触犯社会法的案子

发布时间: 2021-12-08 01:40:06

Ⅰ 触犯刑法当事人不追究,会坐牢吗

要看情况。刑事案件分二种情形,即自诉案件,公诉案件;
一、如果是公诉案件,是由国家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受害人不追究,这只是可以从轻处罚的一个情节,当事人还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如果是自诉案件,是由受害人来决定是否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对于这类案子,受害人不追究的,法律不干涉,国家不管。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有哪些?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⒈侮辱、诽谤案(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
⒋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
(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⒈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
⒉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
⒊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的);
⒋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的);
⒌遗弃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
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⒎侵犯知识产权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⒏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Ⅱ 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案例有哪些

1.【案件】
15岁,他程云(化名)却成了杀人犯,在海口监狱服刑几年了。程云告诉记者他犯罪的原因和经历:
父母不在身边,孤独让他结识坏朋友。
小学期间,程云一直是学校里勤学苦练的好学生,父母身边听话的好孩子。199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本地的子弟学校,望子成龙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便把他送到邻市的一所重点中学就读。舅舅也在那座城市工作。有舅舅的照顾,他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较为稳定。但后来,舅舅调到别的地方工作了,留给他的只是两间空荡荡的房子。这是他第一次远离亲人,他既感到小鸟放飞的自由,又初次尝到了孤独的滋味。此时的他,上课时开始不知不觉地分神,去想在家时与亲人朋友们的欢乐。下课回到宿舍,一个人就觉得特别孤独、难过。
程云说,当时,他把整天的空余时间沉迷于电脑室、电影院和各种娱乐场所。这类地方去多了,自然也就结交了一些朋友,而这些朋友的为人处世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在好奇心及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也跟着他们一起吸烟、喝酒、打架了。他整个人全变了,变得无心上学,觉得学习是件辛苦事,既伤神又枯燥无味。加上同学间的相互攀比,花钱也变得大手大脚了。不久,他的成绩直线下降,还成了让学校老师头痛的坏学生。老师多次找他进行开导教育,并将情况反映给家长。父母知道后,也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并在各项开支上严格约束他。可当时他满脑子里只有玩,根本不把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和劝说放在心上,再加上那些朋友三天两头主动请他出去玩,他非但没改,反而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千方百计伸手向父母要钱。
为给朋友搞钱,绑架勒索杀死无辜同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那些朋友是吸毒的,可他并不在意,总觉得自己不吸毒也就无所谓了。当时,每天玩乐的开销对他这个没有经济来源的中学生来说是惊人的,虽然他始终没有和他们一起吸毒,却为了有钱玩乐,在他们的花言巧语下,违心地为他们送货,从此踏上犯罪的第一步。后来,那些朋友因吸毒、贩毒被抓了。程云说,他当时还好心地去看望他们,没想到他们竟翻脸不认人,威胁他如果不尽快拿钱给他们,他们就连他一起揭发,一起坐牢。当时他的脑子一片茫然,他没有钱,可坐牢的恐惧又深深笼罩着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想起电影中的一幕,一个可怕的念头产生了:绑架勒索。于是,他学着电影中的黑社会一样,对一名低年级的学生实施绑架。在绑架过程中,由于这名学生下意识的反抗,程云在惊慌失措中杀了这名同学。
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程云有期徒刑14年,当时他正准备参加中考,年仅15岁。

【分析】
年仅15岁的程云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虽然没有判处死刑,但这件案例是一个悲剧,足以让人深思。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有公民,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法律,无一例外。虽然未成年人受到特殊的保护,但是行为严重者也是要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程云这件案例就是如此。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关于社会保护,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剧:娱乐场所给任意的未成年人开放,烟,酒也卖给未成年人……另一方面是家庭的关爱和学校的教育不够,导致青少年过早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而程云就因为备受家庭的孤独,过早沉迷于社会上的娱乐场所,学校对程云的教育不够深刻。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其实,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够。未成年人处在人生发展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集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未成年人涉世不深,思想不成熟,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一般是在受教唆的情况下或因一时冲动走上犯罪道路。程云为了有钱玩乐,在那些所谓的朋友的花言巧语下,违心地为他们送毒品,从此就踏上犯罪的第一步。

【解析】
我们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刑法还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能处于死刑。我们未成年人就不要再以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法不追究法律责任。而我们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不会空虚了,以坚定的信念去抵制社会上的各种歪风邪气,不同流合污;好好听老师、父母的话,还有是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要成了以身试法的法盲,经受不起他人的引诱,心存侥幸,去危害社会。普及法律知识,让每一个未成年人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应该成为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监护人最为紧迫的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条: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都有应负的责任,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别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影响,也避免青少年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社会保护应为未成年人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社会环境,现在,太多的影视作品以及电子出版物过多地追求商业效益,暴力色情充斥其中,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彻底根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是当务之急;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的机构,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要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Ⅲ 法律法规违反宪法的案例有那些

法律法规违反宪法的案例如下:
举例女会计投江自杀案。

案例:江南二月的一个深夜,凄冷的月色中,一个瘦弱的姑娘正在江边徘徊着,当一片浮云遮住了月色的时候,她终于狠了狠心,一头扎向江中??。“机构厂会计小陈自杀了”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县城。人们在惋惜之余,不禁止要问:这个正值妙龄的姑娘,为什么要走上绝路呢?事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刚从财会学校毕业的小陈被分配到机构厂当会计。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逐渐发现厂长高某不遵守财经制度,随意花钱,滥发奖金,经常用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工作认真负责的小陈向高某严肃的提出了严格财经制度的建议,并向上级机关反映了高某的经济问题。高某为此对小陈怀恨在心,寻机报复。他利用职权在各种会议上指责小陈有个人野心,吃里扒外。在工作中也对小陈百般进行刁难。二个月前,小陈因病休息了十天,他竟诬蔑小陈故意怠工,撤了小陈的会计职务,派人封了小陈的办公桌。小陈上班后,他又一直不给安排工作。这一系列的打击使小陈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压力,终于走投无路,投水自尽。这是一起引起社会轰动的案件,高某的行为已构成了报复陷害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

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我国刑法第254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被告人高某因小陈向厂里提出了严格财经制度的建议并向上级机关反映了他的经济问题,就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对小陈进行种种报复,造成了小陈被迫自杀的严重后果,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Ⅳ 什么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有法条规定吗 请给我抽象的概述。

“严重的危害社会的犯罪”是指行为人所犯的罪行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公共次序、等,我国《刑法》第二篇分则主要的和概括了我国犯罪的罪名。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编分则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秩序罪
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二节走私罪
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
序罪
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金融诈骗罪
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
权利罪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
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节妨害司法罪
第三节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第四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七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八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第九节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八章贪污贿赂罪
第九章渎职罪
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Ⅳ 犯了社会法该怎么办

没看懂你的意思
触犯刑法就是犯罪行为,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了,应当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Ⅵ 最高院规定的严重违反社会治安案件都有哪些

只要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都算严重违反社会治安案件。
《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答处罚法》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十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有较严重后果的;
(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四)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
第二节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
第三节 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节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Ⅶ 以下案件触犯的法律、、谢~~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以及刑法第238条“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和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本案例涉嫌违法,扰乱飞机航行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Ⅷ 我国违反宪法案例及其评述(详细) 急用!!!

我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齐玉苓和陈晓琪原同系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初中毕业生。1990年齐玉苓通过了中专预选考试而取得了报考统招及委培的资格,而陈晓琪在中专预选考试中落选。同年齐玉苓被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录取,但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被陈晓琪领走。陈晓琪以齐玉苓的名义到济宁市商业学校报到就读。1993年毕业后,陈晓琪继续以齐玉苓的名义被分配到中国银行滕州市支行工作。1999年齐玉苓在得知陈晓琪冒用其姓名上学并就业这一情况后,以陈晓琪及有关学校和单位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8月13日公布了法释【2001】25号《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指出:“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001年8月23日,本案二审判决尘埃落定。齐玉苓获赔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4.8万余元及精神损害赔偿5万元。

最高法院的这一《批复》开创了中国法院通过司法审查保障宪法意义上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先例,开拓了公民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开创了宪法直接作为中国法院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的先河。齐玉苓案在社会上及法律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媒体称为“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有关专家学者们认为宪法不可诉的情况正在改变,中国已经开始了“宪法司法化”的划时代进程

Ⅸ 为什么在这个法制的社会里,冤枉的案子一直存在。

如果是在欧美国家,非常严重的后果,但在中国,不说也罢。

热点内容
2013经济法基础视频马兆瑞 发布:2025-09-10 20:40:11 浏览:113
什么部门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0 20:39:57 浏览:846
厚街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9-10 20:32:44 浏览:57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重点 发布:2025-09-10 20:32:02 浏览:594
劳动法最高工作年龄 发布:2025-09-10 20:27:01 浏览:82
法律援助律师面试 发布:2025-09-10 20:26:50 浏览:699
柯桥人民法院地址 发布:2025-09-10 20:17:46 浏览:175
公司法属于经济法 发布:2025-09-10 20:11:21 浏览:491
塑料制品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0 20:01:24 浏览:708
法院怎么审理 发布:2025-09-10 20:01:23 浏览: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