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代理合同法
⑴ 合同法第四百零二、三条,提到隐名代理制度,请问什么是隐名代理制度。
狭义的代理仅指行为人以本人的名义进行的代理,即直接代理,也称为显名代理;广义的代理,还包括
间接代理
,即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
民事法律行为
,尔后将该行为效果间接归于本人的代理,也称为
隐名代理
。
⑵ 隐名代理的法律效果有哪些
隐名代理的法律效果有: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合同直接约束被委托人和第三人。如果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代理关系的,那么合同直接约束被代理人和第三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五条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⑶ 合同法隐名间接代理到底该怎么理解呢,有没有简单通俗点的例子啊!!!
你好,隐名代理,又称间接代理。指在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隐名,直接由代理人与客户签订合同,如电器产品的代理商制度。
如果被代理人的产品给买受访造成损失,则被代理人显明,承担法律责任,代理人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当被代理人无力赔偿或无法赔偿,由代理人垫付。
⑷ 未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得区别
隐名代理与再代理一样,也不是什么新名词,民法中规定了显名代理(《民法通则63条》),《合同法》中则规定了隐名代理(委托合同一章中第402条与403条),当然,要全面了解代理法律制度,还需要与《合同法》中的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合同法第414条)(行纪是一种特殊的间接代理)相关章节联系起来把握。--李志勇学长
在英美法系中,代理则分为:显名代理、隐名代理
显名代理:
明示为本人利益,又明示以本人(即“被代理人”)名义从事代理活动的代理,这种代理与大陆法系中的直接代理相同;
隐名代理:
明示为本人利益,但不明示以本人名义从事代理活动的代理,这种代理相当于大陆法系中的间接代理;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02条的规定,隐名代理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
2、 受托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订立合同
3、 第三人须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存在
4、 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如果合同中约定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或在任何情形下只能由受托人履行或接受等,都足以表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
隐名代理签订合同的效力:
依据合同法第403条规定,主要涉及披露义务、介入权、选择权、选择权、抗辩权等问题:
1、未被披露的本人享有介入权;
2、第三人享有选择权;
3、第三人享有选抵消权。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受托人负有披露第三人或委托人的义务。受托人的披露义务是委托人行使介入权和第三人行使选择权的前提。只有受托人披露了第三人,委托人才能介入受托人与第三人所订的合同,同样,也只有受托人披露了委托人,第三人才能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
附:相关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第63条:
“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合同法第402条: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合同法第403条: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委托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第三人与受托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该委托人就不会订立合同的除外。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委托人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托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第三人选定委托人作为其相对人的,委托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以及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抗辩。”
合同法第22章-行纪合同。
附:隐名代理与行纪合同的区别:
(1)、介入权和选择权的主体和性质不同:
隐名代理行使介入权的主体是委托人(合同法403条),选择权行使的主体是第三人(合同法第403条第二款)
而行纪合同介入权的主体是行纪人,《合同法》第419条规定:“行纪人卖出或买入具有市场订价的商品,除委托人有相反的意思表示之外,行经人自已可以作为买受人或出卖人。”
(2)、对于合同不能履行所导致的权利义务主体不同;
《合同法》421条规定:“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因此,行纪合同是由行纪人独立对委托人和第三人承担责任。
而隐名代理它仍然是一种代理关系,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依法应由被代理人承担。
(3)、物权流转关系反映的所有权主体不一样;
由于隐名代理仍是一种代理,在代理过程中不发生物的所有权因物的流转而发生转移至代理人的情形。
而行纪合同中当物流转至行纪人手中时,物的所有权因物的转移而转移。当物流转至受托时受托人正值破产,此时委托人与受托人是行纪合同关系还是隐名代理合同关系对物是否纳入破产财产的处理有决定性的意义,此时对委托人和第三人的利益有重大影响。
(4)、行纪合同都是有偿合同而代理合同不一定都是有偿的。
( 5)、隐名代理存在委托人只对代理人单方授权的情形而行纪合同必须是双方成立了委托合同。
⑸ 隐名代理人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有效。
合同法 第403条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委托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第三人与受托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该委托人就不会订立合同的除外。
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
委托人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托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第三人选定委托人作为其相对人的,委托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以及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抗辩。
⑹ 什么是隐名代理显名代理又是什么我国有法律有这种代理的说法吗
代理还可将其分为狭义的代理与广义的代理。狭义的代理仅指行为人以本人的名专义进属行的代理,即直接代理,也称为显名代理;广义的代理,还包括间接代理,即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尔后将该行为效果间接归于本人的代理,也称为隐名代理。
我国《合同法》中确认了隐名代理制度。
⑺ 民法隐名代理问题
隐名代理,又称间接代理。指在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隐名,直接由代理人与客户签订合同,如电器产品的代理商制度。
如果被代理人的产品给买受访造成损失,则被代理人显明,承担法律责任,代理人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当被代理人无力赔偿或无法赔偿,由代理人垫付。
隐名代理(Unnamed Agency/Agency of Unnamed Principal) [编辑本段]什么是隐名代理隐名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而不表明被代理人身份实施的代理行为。
我国《民法通则》在一般意义上确认了显名代理。而《合同法》第402条和第403条则针对特定的民事活动规定了隐名代理的适用效力,即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情况,依法产生代理的法律后果。并且根据第三人知道和不知道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代理关系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中可知,隐名代理在我国立法上的构成条件包括: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代理人是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实施隐名代理行为;代理人实施隐名代理行为是以其与被代理人之间的约定或法律允许隐名代理为前提的。 [编辑本段]隐名代理的处理结果对于隐名代理的处理结果,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1、如果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代理关系的,则该隐名代理产生与显名代理相同的法律效力,即第三人与代理人所订立的合同直接约束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代理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2、如果第三人不知道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代理关系的隐名代理并非必然产生显名代理的效果,而是要通过被代理人行使介入权或者第三人行使选择权而形成相应的法律后果。
具体来讲,代理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被代理人不履行义务时,则应当向被代理人披露第三人。被代理人因此可以行使代理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与此同理,代理人因被代理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时,则应当向第三人披露被代理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是,第三人一经选定就不得变更所选定的相对人。相应地,被选定为相对人的被代理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其对代理人的抗辩权。
由此可见,在第三人不知道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代理关系的情况下,隐名代理并不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约束,而是通过被代理人行使介入权或者第三人行使选择权,使被代理人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