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经济法危机教案
『壹』 九年级历史经济大危机爆发原因
首先,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例如美国,到1929年,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其次,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1921——1929年,美国失业者平均每年都在220万人以上。英国失业率在最低的1927年也达9.7%,而瑞典则从未低于10%。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
第三,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如小麦、糖、咖啡、橡胶、铜等等均出现此类情况。
第四,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特别是后一种投机活动,使得股票市场价格猛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第五,自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笔借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过度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一旦美国“伤风”,德国经济就会“感冒”。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
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贰』 初三二次世界大战复习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复习导学案)
课前准备:基础回顾: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俄历)
1、二月革命: 年3月,俄国资产阶级推翻了 ,建立了 。
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① 年11月6日,爆发 武装起义。
②领导人: 。 ③指挥部: 。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 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的诞生。
第二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①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②新经济政策: 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 政策。
2、苏联的建立: 底, 成立。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 、第 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 国变成了强盛的 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农业:完成了 。
③斯大林模式: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 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签订了《 》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 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华盛顿会议:
① 年,参加 九国代表签署关于 问题的《 》。
②内容: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
的“ ”、“ ”的原则。
③实质:为 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
了“ 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第四课、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危机的爆发: 年—— 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 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罗斯福新政:①时间: 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在 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 的调整。制定的法律是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1929年爆发的 沉重打击了德国,激
发了社会阶级矛盾。以 为首的法西斯组织 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1933年, 上台,成为国家元首。世界大战 形成。
3、法西斯措施:①纳粹党利用“ ”,打击德国共产党。 ② 狂潮
5、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不同方式:美国通过 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德国建立了 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
1、慕尼黑阴谋:①时间: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
的 签订协定。
②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 等地割让给美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阴谋”
③实质
④影响:把 推向了顶峰,
2、二战的爆发和扩大:① 年9月1日,德国对 发动突然进攻,美法
被迫对德宣战, 全面爆发。
②1941年6月,德国对 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战争规模扩大
③ 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 ,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七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华盛顿会议:①时间: 年1月1日。
②国家: 、 、 、 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 举行会议。 ③内容: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 》,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 的成立。
2、雅尔塔会议及其影响:
①雅尔塔会议:a、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 、 、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
3、二战的转折点: 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4、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a、时间: 年6月6日, 盟军组织了 登陆,
影响:在欧洲开辟了 , ,是德军陷入
5、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① 年 月 日,德国投降, 月 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战争结束。
② 年 月 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月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
第八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①占据了广阔的 ;
②大力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
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2、新经济的出现:①时间:20世纪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 时代。
②主要特征: 化和 化。
第九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①欧盟的成立: 年,西欧国家在 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②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③统一货币: 。
二、日本的崛起
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 政策;
b、20世纪50年代, 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c、日本制定了适当的 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②日本崛起为世界第 号经济大国。
③80年代,日本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实行了“ ”的政策。
第十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赫鲁晓夫的改革:① 年,斯大林逝世后, 上台。
②影响: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 体制。反而加剧了苏联的社会矛盾。
2、苏联解体: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把 改革作为重点,80
年代后期,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 领域。
第十一课、东欧剧变:①时间:从 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②表现: 一分为五, 一分为二, 德国和 德国合并。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爆发的根本原因一样 B.都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C.德国都是发动战争的核心国家 D.日本都是战败国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的国家是
A. 塞尔维亚 B.德国 C. 奥匈帝国 D.意大利
3. 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 B.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C.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D.战争的残酷性
4.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的根本原因是
A 遏制因俄国退出“一战”给协约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B 利用“中立”地位同各交战国做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C 抵制日本鼓励中国参战。
D 争夺世界霸权,抢夺胜利果实。
5.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摧垮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 沙皇俄国 B 奥匈帝国 C 土耳其 D 德国
6.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德国希特勒上台 B诺曼底登陆 C德国空袭波兰D苏联卫国战争
7.被纳粹德国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 A 奥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法国
8.戈林于1942年在庆贺希特勒生日的午餐会上曾说:“唯一熟悉国会的人,就是我;是我放火把它点着了!”可见“国会纵火案”是纳粹党蓄意谋划的,它是为了
A.使纳粹党夺取国家政权 B.驱散国会
C.让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D.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9.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只是由于‘不明智、麻痹大意……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才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你认为和这段话没有关系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慕尼黑阴谋 C.拿破仑 D.绥靖政策
10.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协约国联军司令福煦脱口而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果然,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
A.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B.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
11.依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历史事实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基本建立 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③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④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A.③②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C.珍珠港事变 D.百团大战
13.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影响最大的会议的
A.巴黎和会 B.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1942年华盛顿会议
14.猖狂一时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在二战中先后投降,说明了
A.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B.世界格局是多极化发展的
C.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D.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太弱
1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①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 ②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 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6.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是
A、意大利背信弃义 B、协约国一方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C、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D、同盟国内部不稳定
17.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18.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切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二、问答题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
材料二: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战争,直到把笼罩阴云于大地的一切敌人消灭为止……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哪个国家?
⑵张伯伦和丘吉尔发表演讲的背景分别是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
『叁』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二战的联系
是这样的,可以说它间接或直接加速了德国的扩张,自从1919年凡尔赛条约以来(德国在一战中的强势让欧洲各国恐惧,欧洲各国的恐惧完全的发泄在《凡尔赛条约》上,割让九分之一的土地,割让八分之一的人口,巨额的赔款。欧洲各国想让德国完全抬不起头来,以其彻底的直接德国。 ),德国为了偿还战争赔款经济一落千丈,后来在帝国银行被迫私有后,国际银行家控制的帝国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马克,故意制造泡沫,最后击垮德国,但德国没有倒,反而给了像元首这种极端分子崛起的机会,也因此获得民众的支持。而本来就勉强度过危机的德国,在缓慢恢复中,又遭到美国等欧洲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本来在经济恢复中风雨飘摇的极端分子又第二次找到了机会并彻底击垮ZF,然后以此为理由,发动二战。
『肆』 !!! 九上 美国经济大危机.
1) 美国 诞生于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2)A:独立宣言
B:解放宣言
C:缓付债款宣言
3)A:乔治·华盛顿
B: 林肯
C:赫伯特·胡佛
『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开始,
(1)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国家计划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由交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多余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胆创新;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陆』 初中,关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现在的金融危机的题目[历史政治]
1、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出现于( ) 『柒』 1992~1993经济大危机是怎么回事,怎么会突然经济危机了呢 简单地说,就是经济潇涤.各行各业资金无法得到正常流通. 『捌』 1929---1933经济大危机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