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债券定义
Ⅰ 经济法名词解释: 1合同履行抗辩权 2证券 3意思表示
合同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一方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暂时保留自己的给付权利,即在法定条件下,当事人一方可以拒绝履行义务而不构成违约。这一权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即在双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前,另一方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先履行抗辩权则适用于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其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安抗辩权则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有权中止履行自己的义务。
证券是一种经济权益的凭证,它代表了一定的经济权利和利益。证券主要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和商品证券。狭义上的证券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包括产权市场的产品如股票、债权市场的产品如债券,以及衍生市场的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这些证券产品不仅代表了持有者的财产权益,还反映了市场的经济活动和资本流动情况。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它是指表意人将其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力的意思,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基石,只有当表意人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的外部行为表达出来时,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必须是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主观想法。在合同法中,如果意思表示不真实、不自由,那么该合同可能被视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Ⅱ 经济法孳息是什么意思
经济法中的孳息指的是在一定法律关系中产生的额外收益或增值。具体来说:
- 定义:孳息是本金之外的收益或利益,通常与合同、投资、租赁等法律关系相联系。
- 形式:在借贷合同中,借款人支付的利息给贷款方作为资金使用费用,是孳息的一种形式。在投资领域,股票分红、债券利息和基金分红等也都是典型的孳息收入。此外,原始资产产生的天然收益也属于孳息范畴。
- 特点:孳息依附于原始资产或法律关系而产生,一旦法律关系发生变化,孳息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 法律意义:孳息的计算和归属通常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规定,可能成为法律争议的核心点,特别是在涉及资产处置、遗产继承等复杂法律关系时。
总之,了解和掌握孳息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规则,对于确保经济活动中各方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Ⅲ 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要点:证券的概念和分类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了吗?诚意整理“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要点:证券的概念和分类”,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要点:证券的概念和分类
1.证券的概念
证券是以证明或设定权利为目的所做成的一种书面凭证。证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证券是证明持券人简磨享有一定的经济权益的书面凭证,包括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证券衍生品种等)、货币证券(如汇票、本票、支票等)、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运货单、仓库栈单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这也是证券法和本节所要介绍的证券。
2.证券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证券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发行和流通的证券主要有以下几类:
(1)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我国证券市场上流通的股票有人民币普通股(A股)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另外,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还可以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包括H股(香港上市)、N股(纽约上市)、S股(新加坡上市)等。
(2)债券。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等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穗答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债券是一种债权凭证,是一种到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具有风险性小和流通性强的特点。债券按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企业、公司猜咐慧债券(含可转换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和政府债券。
(3)证券投资基金份额。 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是基金投资人持有基金单位的权利凭证。
(4)认股权证。 认股权证是股份有限公司给予持证人的无限期或在一定斯限内,以确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普通股份的权利凭证。认股权证是持证人认购公司股票的一种长期选择权,本身不是权利证明书,其持有人不具备股东资格,认股权证的收益主要来自其依法转让的收益。
(5)期货。 期货是一种跨越时间的交易方式。买卖双方通过签订标准化合约,同意按指定的时间、价格与其他交易条件,交收指定数量的现货。按照现货标的物的种类不同,期货可以分为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