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关于女职工
㈠ 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产假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第四条
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条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值15天。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㈡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有哪些保护女职工的内容
一、《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所谓孕期,是指妇女怀孕期间。产期,是指妇女生育期间,产假一般为九十天。哺乳期,是指从婴儿出生到一周岁之间的期间。根据本条规定,妇女只要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就不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法》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规定主要包括: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3.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4.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5.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四:对女职工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具体表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享有和男子同等的权利。女职工的政治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变化,保障女职工在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策之一。建国后,国家相继颁布了有关保护女职工的法律、法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各种保护女职工的制度、加强了对女职工的保健工作;其次,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据统计,我国已有正式女职工5600万,加上近几年新增加的集体、乡镇各类企业的女职工,有1亿多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妇女参加劳动,特别是在纺织、电讯、服装、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行业中,女职工占多数。女职工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再次,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对劳动者特别是对妇女儿童的保护如何,是衡量其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妇女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还担负着生育、养育下一代的特殊使命,因此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不仅是保护女职工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下一代的安全与健康,促进优生优育,从而保证民族延续及素质提高,促进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进步。由此可见,女职工特殊保护工作是所有部门、行业、企业都应重视的大事。对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是一个具有历史贡献的伟大的社会效益。
以上供你参考。
㈢ 劳动合同法有女职工小产假的规定吗
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小产假。但是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有规定流产假。如果女职工未满四个月流产的,有十五天产假,如果女职工怀孕满四个月流产的,有四十二天产假。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㈣ 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什么的内容
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禁止录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㈤ 劳动合同法规定什么情况可以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注意:这里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没有规定不能依据第39条解除合同。对上述规定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1)用人单位不得以女职工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即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是“怀孕、产假、哺乳”;2)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以女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经济性裁员等为由而解除劳动合同;3)如果女职工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情形之一,虽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因此,孕期、产期、哺乳期并不是女职工的护身符,国家法律虽对女职工进行特别保护,但不是绝对的保护,女职工仍负有遵纪守法的义务,在符合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仍可解除劳动合同。
㈥ 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的什么的内
《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㈦ 劳动合同法关于女工哺乳期规定是怎样的
、《华民共母婴保健实施办》(发布单位:务院 施行间:2001-06-20) 第26条 妇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2、《劳》(发布单位:全委 施行间:1995-01-01) 第29条 劳者列情形用单位依据本第二十 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解除劳合同: (三)职工孕期、产假、哺乳期内; 第63条 安排职工哺乳未满周岁婴期间事家规定第三级体力劳强度劳哺乳期禁忌事其劳安排其延工作间夜班劳
3、《职工劳保护规定》(发布单位:务院 施行间:1988-09-01) 第4条 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合同 第9条 满1周岁婴职工其所单位应每班劳间内给予其两哺乳(含工喂养)间每30钟胞胎育每哺乳1婴每哺乳间增加30钟职工每班劳间内两哺乳间合并使用哺乳间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间算作劳间 第十条 职工哺乳期内所单位安排其事家规定第三级体力劳强度劳哺乳期禁忌事劳延其劳间般安排其事夜班劳
4、《华民共口与计划育》(发布单位:全委 施行间:2002-09-01) 第26条 妇怀孕、育哺乳期间按照家关规定享受特殊劳保护并获帮助补偿
5、劳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华民共劳》若干问题意见通知(发布单位:高民院 施行间:2001-04-16) 34.除劳第25条规定情形外劳者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合同期限届满用单位终止劳合同劳合同期限应自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满止
6、劳部关于《职工劳保护规定》问题解答 (发布单位:劳部施行间:1989-01-20) 4.何理解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解除劳合同 答:实行劳合同制职工合同期未满情况任何企业都怀孕、育哺乳由解除其劳合同 14.本规定发布前哺乳期十月十八月否都应按本规定执行 答:凡哺乳(包括工喂养)周岁内婴职工都应按本规定执行企、事业单位条件适延哺乳期 15.哺乳期满婴身体特别虚弱或值夏季否适延哺乳期 答:职工哺乳婴满周岁般再延哺乳期婴身体特别虚弱经医务部门证明哺乳期酌情延哺乳期满值夏季延、二月
7. 关于贯彻执行《华民共劳》若干问题意见第34条规定:除劳第二十五条规定情形外劳者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合同期限满用单位终止劳合同劳合同期限应自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止
劳第二十五条规定: 劳者列情形用单位解除劳合同: ()试用期间证明符合录用条件;
(二)严重违反劳纪律或者用单位规章制度;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用单位利益造重损害;
(四)依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务院《职工劳保护规定》第9条原劳部《问题解答》第14条规定精神哺乳期应12月即婴起至满1周岁
㈧ 劳动法女职工假期规定
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8)劳动合同法关于女职工扩展阅读: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