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中同一单位
① 劳动合同法中的用人单位包括哪些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包括以下内容:
1、用人单位主要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符合用人资格的其他劳动组织,在一定情况下还包括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组织。
2、其中,企业既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也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
3、个体经济组织是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单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个体工商户。
4、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有各类民办学校、医院、文艺团体、科研院所、体育场馆、职业培训中心、福利院、人才交流中心等。基于这类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实质,将其内部的劳动关系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
新劳动法中对工作时长的规定:
1、第三条修改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2、第五条修改为:“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3、第七条修改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4、第九条修改为:“本规定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5月1日施行有困难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延期;但是,事业单位最迟应当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最迟应当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发布。本决定施行前,国务院1994年2月3日发布、自199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继续有效。
② 劳动合同法中的用人单位包括哪些啊
《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专织(以下称用属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③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有什么区别
在生活中因为劳动的关系,我们经常听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这两种法律,
一、《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概念上的区别: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
劳动合同法,是指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上的劳动合同法就是指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是劳动保障立法体系中的基准法,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根据。可以说是《劳动合同法》的母法。
二、《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总体区别
(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名称不同
前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后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立法层次上,同为法律,在企业和劳动者中容易把劳动法称为劳动法,把劳动合同法称为新劳动法。
从立法历程上对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没有作出任何的修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五号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从立法内容上作出对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立法内容
劳动合同法共分13章107条,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促进就业
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工资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
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八章职业培训
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十章劳动争议
第十一章监督检查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内容
劳动合同法被俗称为新“劳动法”。新“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
劳动合同法共分8章98条,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总体上来说:《劳动法》是劳动保障立法体系中的基准法,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根据。可以说是《劳动合同法》的母法。在实际应用中两者还是存在希望为的差别的
④ 该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中“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这一句话。
《劳动合同法》中“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表示同一内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预定一次容试用期,如果再次约定试用期,将是违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4)劳动合同法中同一单位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⑤ 一个单位两种制度,还违反劳动合同法
你应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去投诉,问题会得到解决的。
⑥ 如何界定劳动合同法中的同一用人单位
1、即使调换岗位也不能再次约定试用期。
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十九专条“劳动合同期限属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辞职后重新入职,是否约定试用期由用人单位决定,法律对此未作规定。
⑦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中的同一单位应该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个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无论是离职再返回、解除合同再招用、调岗升职还是其他情况,都应适用。
⑧ 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关系怎么确定
一般通过劳动合同确立的劳动关系,没有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却是在用人单位就职,属于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⑨ 关于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之规定疑惑
1、即使调换岗位也不能再次约定试用期。
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内动合同期限三个月容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辞职后重新入职,是否约定试用期由用人单位决定,法律对此未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