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合同法加班费时效

劳动合同法加班费时效

发布时间: 2022-01-12 21:17:14

A. 劳动法中对加班费的时效限制规定是多长时间

1.根据劳动部1995年3月25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第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需要而延长职工工作时间的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执行。”《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它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突发性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可见,国家不提倡加班加点,但也不是完全禁止。
《劳动法》的确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而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300%的工资报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在休息日休息是没有工资的,所以休息日加班工资应该在按月发放的正常工资之外另按日工资标准的200%支付。但是,国家规定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也就是说,单位按月发放的工资中已经包括了法定节假日的工资,所以,单位在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时,只须另外支付日工资标准的200%,加上包含在按月发放的正常工资中的法定节假日工资,就符合了《劳动法》规定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300%的工资报酬。
原劳动部发布的《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 (劳部发〔1995〕226号)明确规定,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该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则应该另外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如果企业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按规定,企业除了应当补足劳动者的加班工资外,还要按不足部分的25%支付补偿金。
不过现在小企业基本上不管那么多了,关键在于加班的那句,“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大部分人都选择默认接受,就怕丢了饭碗。
2.关于不定时工作制:也不是随便可以制定的,前提劳动局审批企业的申请岗位和劳动者协商同意并给于补偿
3.可以先到劳动局的监察大队请求出面给于协调和帮助,不行的话写书面的仲裁书到劳动局仲裁委员会仲

B. 劳动合同法关于加班费怎么计算

劳动合同法关于加班费的计算是: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先按同等时间安排其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

1、在标准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我国立法规定,禁止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工和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工参加加班加点。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应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对于生产经营需要以外原因所引起的延长工时,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共所时间的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资财遭到严重威胁,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4、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紧急任务或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紧急任务,以及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

5、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或者完成上级在国家计划外安排的其他紧急生产任务的饿;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C. 劳动仲裁要追讨的加班费是4年前的,可以么,有这方面的时效规定么

今天是2020年5月13日,亲自到广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问过法律援助律师,这边居然是不支持,我说有证据,他说你证据不认可,只认为你这么多年都不追讨已经默认了。看来不同省份对维护法律的意志的尺度上不一样的。

D. 关于加班费的时效问题。

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劳动者在任职期间碍于情面,或者基于保住岗位的需要,即使用人单位常规性安排加班,劳动者一般都不会主动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用,但是由于任何权利的司法保护在法律上都是有期限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时效,超出时效,权利就可能得不到司法保护,因此,在仲裁或者诉讼时效期限内权利主张权利,在法律上才有现实意义。 一、 一般劳动权益的仲裁时效是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对照前述法律规定,一般劳动权益被侵害事宜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比如,未签订书面劳动的事项结束一年后,当事人即使主张双倍劳动报酬,在仲裁机构和法院,这样的主张也不会得到支持,因为该权益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 二、 加班费的保护期限 前面所述内容是一般劳动权益保护时效,法律对于劳动报酬还做了特殊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也就是说,劳动报酬的仲裁时效不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算,而是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算。法律作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特别保护劳动者,除了劳动报酬外,其他权益不能适用这一特别规定。但是,对于这一规定,司法解释又做了补充限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书面明确表示拒绝支付工资报酬的,那么劳动者主张权益的时效是一年,其起算时间是用人单位的明示时间。 三、举证责任倒置适用时间的特殊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对于劳动者工资发放(当然包括加班费发放)的举止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若要证明其工资支付不存在瑕疵,需要提供考勤记录以及工资支付台账等证据证明,但是,用人单位的这种证明义务也不是无限制的,否则对用人单位来说就非常不公平,根据《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第17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记录表,并至少保存二年备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报酬问题产生争议时,在二年保存期间内,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超出这一期间的则应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由于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保存工资支付凭证达两年,对于两年内的加班主张,用人单位存在举证责任,如果举证不能的,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综上,由于加班费属于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因此,主张加班费的时效应当与劳动报酬的时效一致。但是加班费又和一般意义的工资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权利主张时,对权利人的具体举证责任分配上有特别的要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报酬问题产生争议时,在二年保存期间内,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该两年的推溯起算时间,应为提出仲裁申请之日起;两年之前的,劳动者需对加班事实以及拖欠加班费事实举证,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两年前的确存在加班情况的,劳动者有权获取相应的加班费。 不好意思是查的

E. 劳动合同法对加班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5)劳动合同法加班费时效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F. 劳动合同法加班补休时间截止期限有规定吗

  1. 没有规定,用人单位自行安排。

  2.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3.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但一般情况下,只要企业加班,很少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6个小时内。但只要员工提供了加班,就应该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加班费,即每加班一个小时,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按工作日、休息日、法定节假日的不同分别计算)。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开局工作 发布:2025-08-20 11:14:34 浏览:809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发布:2025-08-20 10:38:09 浏览:288
2018北京劳动法婚假正文 发布:2025-08-20 10:33:17 浏览:123
2015武汉大学在职法律硕士双证 发布:2025-08-20 10:21:36 浏览:115
直销监管条例 发布:2025-08-20 10:20:46 浏览:2
2019中级经济法答案9月8日 发布:2025-08-20 10:20:45 浏览:292
司法办案绩效 发布:2025-08-20 10:14:55 浏览:386
药事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0 10:14:21 浏览:577
现代最可怕的女性刑法 发布:2025-08-20 10:13:36 浏览:956
今日社会与法 发布:2025-08-20 10:11:48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