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营者之间购车合同法

经营者之间购车合同法

发布时间: 2022-01-17 03:51:16

『壹』 根据法律购车合同有几份

车辆型号、颜色、车辆价格、定金金额、提车时间、联系电话是一定有的内容,违约责任里一般都是客户不按约定日期提车要付违约金或4S有权处置车辆(就是先卖给别人的意思)、定金交了就不退,而如果4S没有按期提供车辆的违约责任往往写的都比较含糊。这种销售合同一般都是一式两份,买卖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注意的是核对好销售员填写的内容是否与商谈的完全一致,如果有赠送项目一并写到合同中,最后核对卖方落款处的签字和公章/合同专用章。

『贰』 买卖双方签订的购车协议有法律效益吗

机动车的转让,在物权法出台之后,可以通过签署协议来确定物权的转让,但是这样的操作,万一今后发生车辆事故等,作为登记所有权人,你可能会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你应当考虑买方对于这个可能的风险提供必要担保。具体建议你还是和当地了解处理此业务的律师沟通草拟一个恰当的协议为妥。

『叁』 已签订了购车合同,发现存在欺诈行为,能全额退款吗

不仅可以全额退款,还能够得到一笔不菲的赔偿金,法律依据如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过要拿到赔偿金,最重要的证明这是欺诈行为。

『肆』 买车时合同商家标注价格。要开发票的话去再交6%的购车款。这个合同受法律保护合理吗

这是一个典型的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我国相关立法规定,商家对自己销售的商品必须是明码标价,这个标价一定是含增值税价。为什么?因为,商品(产品)的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而这个利润率,是由国务院决定的。

『伍』 购车法律问题

购车需注意的八个法律问题:
【问题一:合同条文不完整】

现实中,部分购车合同简单到只有几条条款,甚至是仅以购车交接单代替合同的简易合同,除了客户信息外,关于车型、交车时间等只是片言只语,既不说清责任,也没有约定违约责任的条款,更加缺少诸如质量、交付及验收方式、保险、上牌及修理、更换、退货、争议解决方式等一系列重要条款,完全不符合《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基本法律条文要求。

【问题二:合同约定减轻经营者责任】

如某些购车合同约定:“买方在接到卖方提车通知后七日内须与卖方办理交接手续,逾期不办,其预付款作为违约金没收,并且卖方有权将该车另行销售。”又如,“本协议生效后,如因厂家原因导致甲方无法按时交付车辆的,则乙方有权选择解除合同,双方互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上述条款中,经营者首先免除了自身违约责任,同时也将应当由经营者承担的经营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明显是加重消费者责任。更何况的是,预付款不同于定金,经营者通过格式条款约定逾期交接没收预付款,没有法律根据。

【问题三:新车约定“只修不赔”不合理】

“只修不赔”,是汽车销售行业内一种比较典型的免除自己责任、加重消费者义务的不公平约定,完全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二十四条及《合同法》、《民法通则》相关规定。

【问题四:车价随意定,增加消费者风险】

据了解,很多购车合同规定:“若遇生产厂家调整产品配置及价格,则按提车时的新的配置和价格执行”;或规定:“在提车时如遇相关国家政策调整(如高消费税)或因汇率变化,影响交付价格时,甲方调整销售价格额度以当时厂方指导价格调整额度为准”等。

此类条款对于汽车价格的变化作出了所谓“特别约定”,使消费者的购车价格处于不明确的状态。当汽车价格行情上涨时,经营者以厂家调整价格为由随意涨价;当汽车价格行情下跌时,经营者则要求按原价销售。但实际上是消费者承担了政府调税、厂家调价的风险,明显违反了《合同法》第五条、第三十九条规定,也排除了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

【问题五:故意混淆定金、订金和预付款性质】

不少合同规定:“经销商按照有关规定收取订单人的预订金。在经销商确认收到预订金后,此订单合同开始生效。订单合同生效后,因订单人原因要求变更或取消订单时,经销商不予接受,预定金不予退还”。

此类条款中同时出现“预订金”和“预定金”字眼,当消费者违约时,将“订金”转化为“定金”,而经销商违法则不负有赔偿责任。这违背了“定金罚则”,不符合《担保法》规定,双方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对等,明显有失公平。

【问题六:提货时验收无异议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不少合同规定:“消费者应于提货当日对所购车辆仔细验收,有异议当场指出,经甲方确认后做出处理,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事实上,消费者根本都难以当场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此类条款排除了消费者在“三包”期内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时,要求销售者修理、更换或退货的应有合法权利。

【问题七: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

不少购车合同约定:“卖方对本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有最终解释权。”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据此规定,当对厂家指定的格式条款发生争议时,“最终解释权归厂家”,就会做出有利于厂家的解释,有可能对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这显然是违背上述法律规定的。

【问题八:合同内容表述有歧义】

不少汽车合同条款语义表述不清晰、存在多种解释,或者用语不够规范、详尽、具体,不能给消费者在理解合同条款上带来相对稳定的预期。合同约定不明,或同一份合同中出现多重标的物质量标准,合同履行地点、期限表述不明确,具体条款内容表述存在歧义等,势必给合同履行造成困难,也为日后可能引发的争议留下很大的隐患。

『陆』 买车的购车合同,不是卖方本人签字,合同有法律效力么

如果有合法授权,代理人签字也可以有效。

『柒』 签订的购车合同,作为消费者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购车合同中签订的格式条款中有限制消费者权利、加重消费者义务、排除经营者责任的条款,直接是无效条款,可以和经营者协商,不用遵守。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到属地工商机关工商所或消费者协会投诉。您也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捌』 购车合同签错了 我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自动档车价格高于手动档的1.4万是不?如果是相反的解释那你作为得利方不应该觉得为难。

我必须指出,因为合同是你填的,所以以下法条对你特别不利:
《合同法》
第四十一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因为“自动档”是手写的,效力优先于格式条款(你可以理解为不用你填,店里自动为你们准备好的那些条款,对这些格式条款的解释也必然以不利于你的角度)。

购车客户也可能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该法律也有对你不利的地方: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十九条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为真实、明确的答复。
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但是你仍旧有机会在可能的诉讼中获得胜利,原因也正在于你所写的“客户买的也是手动挡,价格也写的是手动挡”。如楼上的朋友“五百万0304”所述,如果法院按照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判案,你到法院也不会输。

综上所述,你与客户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解释该合同。因为《合同法》41条不利于你,作为消费者的购车客户又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倾斜保护,所以你必须大量搜集有关当时双方想买卖的是手动档车的所有证据——你要做的准备比你的客户多。

热点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案例研习经济法 发布:2025-08-16 02:14:36 浏览:456
合同法中的明显不合理低价 发布:2025-08-16 01:57:10 浏览:431
海港区法院 发布:2025-08-16 01:56:15 浏览:78
行政法公益慈善 发布:2025-08-16 01:54:05 浏览:572
单位法律知识考试简报 发布:2025-08-16 01:53:56 浏览:226
民法扣工资 发布:2025-08-16 01:27:54 浏览:386
司法考试6 发布:2025-08-16 01:27:04 浏览:772
存款保险条例是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6 01:07:04 浏览:214
蒂法官方cp 发布:2025-08-16 00:55:05 浏览:313
交通法规的英文 发布:2025-08-16 00:47:07 浏览: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