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要约人
1. 关于合同法要约问题
工程招投标中,业主发出的是要约邀请并不是要约,承包人发出的投标文件是要约,业主接到投标文件后,给承包人发出的中标通知书是承诺,此时,合同才成立。
2. 请问合同法中的要约定义中,“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版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权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释义】要约的构成要件之一:要约必须具有缔约目的并表明经承诺即受此意思表示的拘束。这一点很重要,很多类似订约建议的表达实际上并不表示如果对方接受就成立了一个合同,如“我打算五千元把我的钢琴卖掉”,尽管是特定当事人对特定当事人的陈述,也不构成一个要约。能否构成一个要约要看这种意思表示是否表达了与被要约人订立合同的真实意愿。这要根据特定情况和当事人所使用的语言来判断。当事人在合同中一般不会采用诸如“如果承诺合同就成立”这样明确的词语来表示,所谓“表明”并不是要有明确的词语进行说明,而是整个要约的内容表明了这一点。
通俗来说,您所问的那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您希望与对方达成买卖协议,您向对方发出要约,比如说要约内容为:我想将我的钢琴以一万元的价格卖给你,如果对方(受要约人)对您的要约作出承诺,那么您作为要约人会受到到您要约内容的约束,比如价格一万元,合同的相对方为受要约人等。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3. 合同法案例 要约还是要约邀请,急
甲公司3月5日的传真为要约邀请,乙公司的回复才为要约。
合同未成立,不承担违约责任。
3月30日表明乙公司的要约为附有有效期限,过了3月30日对乙公司无法律约束力。
4. 《合同法》中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分别要简单通俗易懂的。
其一,效力不同。要约对要约人具有约束力,即:要约送达,要约人就不得撤回,如果当事人想要撤销要约,也要符合法定的条件。要约邀请对要约人没有在撤回上的限制,当事人可以任意撤回,要约邀请不存在撤销的问题。但要约邀请也可能构成缔约责任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上的责任。
其二,要约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受要约人承诺送达,合同即告成立。要约邀请,则不是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它只是唤起别人向自己作出要约表示或使自己能向别人发出要约。
其三,要约必须包含能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必要条款,或者说,要约必须能够决定合同的内容。如对一个买卖合同要约来说,通常需要标的、数量、价金三个条款。而要约邀请不要求包含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必要条款。要约邀请一般只是笼统地宣传自己的业务能力、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
其四,要约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而要约邀请的对象则一般是不特定的大众对象。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但不宜以对象的不同作为划分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基本标准,要约可以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这并不妨碍某特定人的承诺与要约的结合而成立合同;要约邀请亦不妨针对特定的当事人,特定的当事人可以根据要约邀请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要约。
其五,要约一般是针对特定相对人的,故要约多采取一般信息传达方式:即口头方式和书面方式。要约邀请一般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故往往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传播。
要约与要约邀请最根本的区别是:受要约人有承诺权;受要约邀请人没有承诺权。这是效力上的区别。
5. 《合同法》中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分如下:
在合同实务中,要注意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要约邀请,是一方当事人邀请另一方当事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意思表示行为,一经发出就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而要约邀请的目的是让对方对自己发出要约,是订立合同的一种预备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并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即使对方依邀请对自己发出了要约,自己也没有承诺的义务。
因此,要约邀请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拍卖公告、招标、寄送价目表的、招股说明书、商业公告、广告等,都属于要约邀请。
6.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在什么之前,要约人可以
我理解您想咨询的是要约的撤销、撤回方面的问题。
要约的撤回,指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前,要约人使其不发生法律效力而取消要约的行为。《合同法》第17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的撤销,指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后,要约人使其丧失法律效力而取消要约的行为。《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 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合同法》第19条同时规定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 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要约的撤回与要约的撤销的区别在于:1、从表现形式上看,要约撤回发生在要约到达(或刚刚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而要约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尚未发出承诺通知之前。两者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在要约尚未生效(或刚刚生效)时发生的,而后者则是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2、对于要约不得撤销的两类情形,应当准确记忆。特别是要求受要约人不仅得“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而且要求“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两个并列条件缺一不可。
7. 合同法第十四条 : 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这条款中的"经受要约人承诺"是什么意思
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内思表容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这条是对“要约”的解释,也就是什么是“要约”,“要约”要满足什么条件。这一块部分都是从约束”要约人“行为的角度进行规定的。(后面有个部分是专门针对“受要约人”的规定,所以注意换位思考。)
其中“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这句话的意思,粗的来讲就是:“经过被邀请签订合同的一方的承认,邀请人就受到合同里各个条款的约束。”
再粗点,就是作为合同甲方,你既然邀请了人家来和你签合同,那么人家只要一旦放出承诺,那么你就必须接受合同条款里对你的各种约束。
那么结论:
要约首先必须要有具体的条款内容
要约人必须确保自己的邀请有效,向别人要约,一旦别人承认,并许诺要做,要约成立后立刻受其约束。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8. 合同法 中的 “要约” 是什么含义
合同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回定:(一)内容具体答明确;(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的生效条件有以下几条:1、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所谓订立合同的意图,是要求在要约中包含希望并已经决定和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2、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一般认为,要约应当向特定人发出,这个特定人就是要约人希望和他订立合同的人。而特定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但必须都是确定的。如一个水泥厂有2000吨水泥可以销售,分别向4个建筑公司发数量各为500吨的要约。3、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所谓具体确定,是指要约中应包含有合同的主要条款,让受要约人看了之后可以决定是否同意订约并作出承诺。4、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要约只有到达受要约人,受要约人才有可能了解要约的内容,并决定是否承诺。5.要约应以明示方式发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 内容具体确定;?(二) 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9. 合同法里面提到的“要约”是什么意思
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回方称要约人,接收要约答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合同法》第14条对要约的构成,有具体要求。
简单说:一个有效的要约,加上受要约方反馈的有效承诺,就能成立一个有效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