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李永军页数
『壹』 李永军的科研成果
(1)《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2)《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3)《破产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破产重整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民事权利体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 1、《自然之债源流考评》,李永军,《中国法学》,2011年6月发表
2、《论破产法上债权人委员会的地位》,李大何; 李永军,《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月发表
3、《论姓名权的性质与法律保护》,李永军,《比较法研究》,2012年1月发表
4、《从权利属性看人格权的法律保护》,李永军,《法商研究》,2012年1月发表
5、《我国《企业破产法》上破产程序开始的效力及其反思》,李永军,《法学杂志》,2011年2月发表
6、《合同法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探索——读《欧盟合同法一体化研究》有感》,李永军,《人民司法》,2010/17发表
7、《论连带责任的性质》,李永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2月发表
8、《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李永军,《法学论坛》,2010年2月发表
9、《对《物权法》第一编的反思》,李永军,《当代法学》,2010年2月发表
10、《我国《物权法》登记对抗与登记生效模式并存思考》,李永军; 肖思婷,《北方法学》,2010年3月发表
11、《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李永军; 王伟伟,《政法论坛》,2009年6月发表
12、《破产法的程序结构与利益平衡机制》,李永军,《政法论坛》,2007年1月发表
13、《从物权法规范看物权法的立法精神》,李永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3月发表
14、《新《破产法》焦点问题透视》,李永军,《财会学习》,2006年10月发表
15、《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划分对民法内在与外在体系的影响》,李永军,《法学研究》,2008年5月发表
16、《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二元制体系下的边际案例救济》,李永军,《比较法研究》,2003年6月发表
17、《论私法合同中意志的物化性——一个被我国立法、学理与司法忽视的决定合同生效的因素》,李永军,《政法论坛》,2003年5月发表
18、《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李永军,《法学研究》,2005年5月发表
19、《论我国人格权的立法模式》,李永军,《当代法学》,2005年6月发表
20、《合同法上的错误及其法律救济》,李永军,《山东审判》,2003年3月发表
21、《论合同解释对当事人自治否定的正当性与矫正性制度安排》,李永军,《当代法学》,2004年2月发表
22、《论权利能力的本质》,李永军,《比较法研究》,2005年2月发表
23、《重申破产法的私法精神》,李永军,《政法论坛》,2002年3月发表
24、《私法中的人文主义及其衰落》,李永军,《中国法学》,2002年4月发表
25、《诚信面面观》,李永军; 姚辉; 葛晨虹; 陈少峰; 郑也夫,《前线》,2002年7月发表
26、《论商法的传统与理性基础——历史传统与形式理性对民商分立的影响》,李永军,《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6月发表
27、《论破产法上的免责制度》,李永军,《政法论坛》,2000年1月发表
28、《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李永军,《比较法研究》,2002年4月发表
29、《试论破产原因》,李永军,《政法论坛》,1995年6月发表
30、《破产犯罪的比较研究》,李永军,《中国法学》,1995年2月发表
31、《论破产程序中的取回权》,李永军,《比较法研究》,1995年2月发表
32、《定式合同问题研究》,李永军,《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6年10月发表
33、《对我国格式合同的思考》,李永军,《工商行政管理》,1996/19发表
34、《契约效力的根源及其正当化说明理论》,李永军,《比较法研究》,1998年3月发表
35、《我国合同法是否需要独立的预期违约制度─—对我国正在起草的合同法草案增加英美法预期违约制度的质疑》,李永军,《政法论坛》,1998年6月发表
『贰』 有什么关于合同法的书推荐
我国的:王利明老师:合同法研究一二卷,合同法新问题研究。他的著作对于普及法律版知识和打基础的话权很是不错的江平老师:合同法精解韩世远老师:合同法总论,违约责任研究还有陈小君老师,李永军老师的也不错国外民法比较全面,可以看一下欧洲合同法,我国法学专家的观点好多都是借鉴外国的
『叁』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复试需要准备啥
从2011开始法大就不再公布参考书目了,只有复试内容范围,所以专业课你可以看2010年的复试回参考书目。答然后看下各个老师发表的一些文章,研究的方向,根据社会热点准备相关的知识。
《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年最新版, 江平主编
《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王卫国主编
《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李永军主编
《商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赵旭东主编
当然,处了专业课的复试,还有英语的复试,英语复试是口语加笔试,笔试有听力。笔试的提醒类似于雅思。题目不难。口语是三个人一组进行对话,题目是一些社会热点。如果你的成绩按照往年的分数线没问题的话,现在可以好好准备啦。
『肆』 合同法哪本书写得好
司法考试选择钟秀勇的,主编《民法》系列教材,著有《三校名师讲义》等司考培训教材
一般的学问选择:王泽鉴、王利明、王轶都是著名的民法学家的书
『伍』 李永军的科研情况
(1)《商法学》,主编(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民法学》,副主编(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合同法》,独著(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学术论文类:(1)《我国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权行为吗?》,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4期。(2)《契约效力的根源及其正当化说明理论》,载《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3期。(3)《我国合同法是否需要独立的预期违约制度》,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6期。(4) 《格式合同及其规制》,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6年第10期。(5)《破产、和解与重整制度比较研究》,载《中国博士后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6)《论破产原因》,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6期。(7)《破产犯罪的比较研究》,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2期。(8)《论破产程序中的取回权》,载《比较法研究》,1995年第3期。(9)《论破产法上的免责制度》,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一期。(10)《中国新破产法起草中的主要问题》,载《中国法律》,2000年8月第4期。(11)《重申破产法的私法精神》,载《政法论坛》,2002年6月第3期。(12)《私法中的人文主义及其衰落》,载《中国法学》2002年8月第4期。(13)《论商法的传统与理性基础》,载《法制与社会的发展》2002年12月第6期。(14)《论商事合伙的特质与法律地位》,载《行政与法》2002年2月第1期。(15)《从契约自由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10月第4期。(16)《论和解与重整的差异与价值考量》,载《私法》,2002年第2期。(17)《私法中的人文主义及其衰落》,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18)《论权利能力的本质》,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3期。(19)《论合同解释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否定的正当性与矫正性制度安排》,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2期。(20)《论我国人格权的立法模式》,载《当代法学》2005年第6期。(21)《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说明》,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6期。(22)《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23)《中国破产法的问题与对策》,载《韩国灵山法律论丛》2006年12月第3卷第2号。(24)《新破产法要旨综述》,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06年第27集。(25)《新破产法焦点问题透视》,载《会计学习》,2006年第10期。(26)《破产法的程序结构与利益平衡机制》,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一期。(27)《解读合同法中的漏洞》,《美中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
『陆』 合同法怎么样
记不大清楚,哪里推荐李永军的书颇有见第,赞他为青年俊才。 可我这外行,看了几本李永军的书,感觉如下: 李老师喜欢亦擅长连篇累牍引用他人观点,与其说是一本本著作,不如说是一本本书摘。 李老师甚至不屑于稍作整理,只是把摘抄的内容统统扔在纸面上,前后几无逻辑性可言。 读者怀疑自己跑到了一家管理不善的图书馆,各色书籍部分学科,满满挤在一个狭小的书架上。 李老师自己的阐发极少,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难得的“真知灼见”,也很让人怀疑是否死译自国外的法学著作。 “法国学理认为,历史上法律行为的理论是德国学者在合同理论的基础上所创立的。对于与德国人具有同样严格的逻辑思维习惯以及崇尚例行的传统的法国学者来说,法律行为理论对其产生极大的诱惑力,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这么多的“的”,还有“法律行为理论”“产生诱惑力”“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这一概念可以说是在英美法系国际较有权威并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在介绍英美法系国家关于合同的定义时,有必要对即时的现金买卖是否属于合同问题作一简单的讨论。” 这类句子,书中比比皆是。 或许李老师“崇尚”一切仅在不言中,抑或李老师认为读者看了他的书摘,一定可以大彻大悟。又或者李老师有深意: 读者透过他的学术著作,能直接学会外语句式。 岂不美哉! 或未可知。
『柒』 谁能给我《论合同自由与合同正义》全文 作者:于沛 加急!!!!!! 跪求!!!!!
(一)、在合同管理方面,新合同法大大减少了政府对合同的行政干预。
政府对合同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合同管理,而合同管理是与合同自由相矛盾的。从合同管理制度的产生来看,它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要求和观念,与市场经济不相协调。而且,合同管理明显属于公法的范畴,新合同法作为私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是不能予以规定的。原经济合同法设有“经济合同的管理”一章,而新合同法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取消合同管理一章,只规定第127条列入总则。可见,从立法体例上看,相对于旧法而言,新合同法已大大减少了政府对合同的行政干预。
(二)、在合同的订立程序方面,新合同法第一次在新中国合同立法中系统、完整的规定了要约与承诺制度。
要约和承诺是订立合同的必须程序,一方面,这一缔约制度包含了当事人意志自由、双方的合意本身即可构成合同并产生相当于法律效力的思想,是私法自治、合同自由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要约与承诺制度所具有的严格的程序性,又为合同自由原则在缔约阶段的实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对合同形式的规定,新合同法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态度。
原经济合同法规定,除即时清结者外,经济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第3条)。涉外经济合同法也规定,涉外经济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至于口头合同和其他各种非书面合同是否应被法律允许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新合同法对合同的形式采取非常宽容的态度。该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并且新合同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以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订立的合同也予以认可。应该讲,这是新合同法在合同形式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不仅适应了现代商业运作的便捷和经济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事人的缔约自由。
(四)、在合同内容方面,新合同法对合同主要条款只做一般性规定,使得当事人有充分的自由决定缔约内容。
原经济合同法第12条规定:“经济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一般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从立法语言上来看,经济合同法规定较强硬,涉外经济合同法较之有所松动,但二者均将合同主要条款作为合同成立的前提,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当事人有权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新合同法第12条明确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可见,新合同法充分尊重当事人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
(五)、在合同效力认定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新合同法对可撤消合同范围的规定。
所谓可撤消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因此经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可撤消该合同,使其发生的法律关系归于消灭。大陆法国家大多将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归入可撤消合同的范围。而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在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可以经利害关系当事人的请求,撤消该合同,使其发生的法律关系归于消灭。可见,我国民法并未将因欺诈、胁迫以及乘人之危等原因做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作为可撤消合同来对待,而是作为无效合同来处理的,这一点与国际通行立法是有差距的。而新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使可撤消合同的范围扩大到了因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等原因做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这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愿,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也达到了与国际接轨。
(六)、在违约责任制度方面,新合同法充分体现合同自由。
违约责任,又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债务所应承担的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主要是通过支付违约金的方式得以实现。合同违约金在原经济合同法与涉外经济合同法中有不同的规定。经济合同法认为,违约金应起到威慑合同违约的作用,因此违约金的作用应是惩罚性,赔偿性仅居第二。(见经济合同法第31条)涉外经济合同法认为,违约金只能用以赔偿损失,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均无权对对方进行惩罚。(见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9条)新合同法基本上采纳了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观点,对违约责任的规定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任意性(见新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即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一方的违约责任可以做出事先安排。具体表现在,当事人可以事先约定违约金的数额幅度,也可以预先约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对于违约责任的事先约定,从根本上说是合同自由原则决定的。而原经济合同法认为违约金具有惩罚性作用的观点明显带有国家意志向合同违约责任制度渗透的倾向。因此说,新合同法在违约责任制度中,充分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
(七)、在平衡当事人意志与国家意志方面,新合同法充分尊重当事人意志,即在不违反法律与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当事人意志较国家意志优先适用。
一部详尽规定的合同法均要求当事人的意志无条件服从国家意志,无异于国家在替当事人订立合同。新合同法较好的处理了二者的关系,允许当事人的意志在一些条件下不同于国家意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规定了大量的“当事人另有约定除外”的条款和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的条款。
2、新合同法的一些规定只适用于当事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也就是说,只有当事人意志不明时,某些国家意志才得以适用。例如新合同法第306条规定:“托运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包装货物。对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由此可见,合同法的这些规定,不能优先于合同当事人的约定,只有在当事人约定不明、其意思内容依法不能确定时,才作为当事人意思表示空白的补充来适用。
三、诚实信用—矫正合同自由
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人类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原先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不复存在。随着垄断的出现,劳动者与雇主、大企业与消费者、出租者与租借者之间地位的不对等日益明显,彼此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反映在民法领域,传统民法所推崇的合同自由原则受到怀疑。对合同正义的追求,成了现代合同法矫正合同自由的一把锐利武器,这种矫正主要体现在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
合同自由原则以个人为本位,诚实信用原则则以社会为本位。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自觉按照市场制度中对待的互惠性原则办事。(3)诚实信用原则就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均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4)我国新合同法明确确立了这一原则(第6条),并且,新合同法将这一原则贯彻到整部合同法当中,使之非常丰富,而不是流于一句空洞的口号。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合同成立前,规定先合同义务。
传统民法认为,只有合同成立后双方当事人才互负权利义务。而现代合同法则规定合同成立前,双方当事人之间已形成“合理信赖利益”由此派生出相应的协作、通知、照顾、保护及保密等附随义务。这种附随义务在合同订立阶段称为先合同义务,违反此义务的当事人应承但缔约上过失责任。新合同法第43条对保密义务的规定便是典型的先合同义务,第42条则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
(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规定附随义务。
新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又规定:“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三)、在合同终止后,规定后合同义务。
传统民法认为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而现代民法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为更周到的保护当事人利益,创设出后合同义务。如新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作、保密等义务。”
诚实信用原则有效弥补了合同自由对合同正义背离的不足,因此,诚实信用原则被奉为“帝王条款”而得到遵守。
四、确立合同自由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对合同自由造成了诸多误解,合同自由做为社会主义计划原则的对立面受到众多指责。例如,1981年经济合同法第4条将遵守国家政策和计划的要求做为订立经济合同的一项基本原则;第7条也确认凡违反国家计划的合同为无效合同。可见,合同自由在当时并未得到认可,甚至一度被当成资产阶级民法理论加以批判。直到民法通则出台以及1993年修改经济合同法,合同自由原则才逐渐得到认可。新的统一合同法第三条、第四条可以认为是对合同自由的规定,尽管仍未使用“合同自由”一语,但这部合同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得以确立,在中国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确立合同自由原则,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巩固改革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统一的市场,呼唤统一的法律;竞争的市场,要求自由的原则。统一合同法确立了合同自由原则,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的条块分割,由统一的法律来规范市场行为;同时,新合同法赋予市场主体充分的自由,最大程度的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这必将使交易更加活跃,社会财富极大增长,市场也必将随之繁荣。因此说,统一合同法确立合同自由原则,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确立合同自由原则,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挑战,与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这对中国加入WTO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定意义上讲,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一系列制度和规则的集合。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要想建立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阴影中走出,这必然要求中国的法律与国际接轨。加入WTO,要求中国必须按市场原则办事,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合同自由原则的确立,与国际通行立法以及WTO规则相符合,因此,合同自由的确立对中国加入WTO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注释:
(1)曼兮帕蓄(mancipatio):即以买卖的形式完成所有权的转移,是一种传来取得的方式,是罗马法中最古老的转移所有权方式。 (见《罗马法基础》p136 江平 米健 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见李永军著《合同法原理》p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见张俊浩《民法学原理》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p25
(4)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p79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92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梁慧星《民法总论》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永军《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利明《合同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这是我给你转的合同自由,合同正义你自己在这新合同法里找吧
『捌』 求推荐民法相关法理的书
楼主你好
1、关于立法动向。有一个《XXX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系内列丛书,这是法工容委编的,资料很全。
2、如果还性深入,民法总论你可以看看李永军的、龙卫球的《民法总论》。物权法总论可以看看孙宪忠的《中国物权法总论》或者梁慧星王利明各自都写过的《物权法研究》。合同法看李永军的《合同法》。这些都是相对有比较强的理论深度的。
3、如果你是为了司法考试,那你听听北大新青年的民法讲座就行了,土豆有,我这几天在看,梳理脉络很适合。我最近在听。名气是宣传出来的,实力是讲出来的。
『玖』 全中国合同法著作谁写的最好
! 首先你要分析下目前我们国内的民商优势学科在哪几个学校 哪几个人那里!!! 这样你就有目标了 王利明老师虽然备受谴责,但是不可否认 他写的著作对于普及法律知识和打基础的话很是不错的 代表作:合同法研究一二卷 还有合同法新问题研究 李永军:这个人在合同法研究方面也还是可以的 他的观点论证都深含英美功底哈哈 江平老师的 合同法著作肯定是不能少的哪 哈哈 他毕竟是中国民法界的大师啊~代表作:合同法精解 清华大学的:崔健远的合同法 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可以 说 是现在的经典之作,也是权威之作了~~写这本书的作者里面包含了现在合同法方面的 新锐人物 比如王轶!!! 韩世远 老师的合同法也不错 也是他研究的重点项目,他的著述有,合同法总论 违约责任研究 都是很值得一看的!!! 陈小君:她在合同法领域也是研究很深的一个人,她些的著作也是比较不错的 很值得看的!!! 既然是全中国嘛 我就不得不说下台湾的现状 哈哈 台湾的民商法研究比大陆不知道要领先多少~~ 值得关注的有王泽鉴、林城二 郑玉波、丘聪智 史尚宽 黄立等认了 另外推荐一本 英美法里面 合同名著!!!! [英]阿狄亚:合同法导论@@!!! 科宾论合同也是经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