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74条除斥期间

合同法74条除斥期间

发布时间: 2022-01-28 13:14:44

合同法 75条

撤销权的行使
1,撤销权行使的主体
是指因债务人不当处分财版产而使债权权受到损害的债权人.
2,撤销权行使的方式
须由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不当处分行为.
3,撤销权行使的范围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4,撤销权的行使期间
《合同法》第75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一年内没行使,撤销权消灭.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所以,撤销权的期间为除斥期间而不是诉讼时效.

㈡ 合同法 75条前后两句都是除斥期间吗

不是的。“一年”是诉讼时效,“五年”是除斥期间。

㈢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关于解除权异议期的问题,是否适用合同法第九十五条关于解除权消灭的规定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适用于《合同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
回《合同法司法答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虽有异议,但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在解除合同或者债务抵销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法》第九十五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㈣ 合同法称除斥期间是什么意思谁能告诉我能简单易懂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㈤ 合同法解释(二)24条中的三个月是除斥期间么解释下原因。

是的,是除斥期间,除斥期间则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而期间届满后消灭实体权利,在24条中关于异议期间的规定属于除斥期间。

㈥ 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几年相关规定有哪些

【为您推荐】泗洪县律师
鼎湖区律师
五台县律师
阳新县律师
赫山区律师
镇雄县律师
涟水县律师
除斥期间是指当事人对具有的某种权利可以行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如果当事人不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在这个时间届满之后,当事人就不能再行使相应的权利了。那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几年?小编将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撤销权的除斥期间
撤销权应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5年是客观起算标准,1年是主观起算标准。
即4年半的时候才知道有可撤销的事由,那么就只能在半年内行使。
二、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4条、第75条之规定和《合同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债务人在客观上实施危害债权的行为。该危害债权的行为,是指在客观结果上将导致债务人财产减少或负担增加,因而妨害债权实现的行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4条第1款的规定,该行为包括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2、债务人的行为是以财产为标的的。对于非以财产为标的的行为,因与保全债务人的责任财产无关,债权人不得为撤销权。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244条第3款规定,债务人之行为,非以财产为标的或仅有害予以给付特定物为标的之债权者,不适用债权人撤销权。
3、债务人之行为系有偿行为时,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以受益人恶意为条件。受益人的恶意,是指受益人在受益时知道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之事实。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244条第2款规定,债务人所为之有偿行为,于行为时明知有损害于债权人之权利者,以受益人于受益时亦知其情事者为限,债权人得声请法院撤销之。我国

㈦ 购房合同解除权过了除斥期间,是否可以适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关于解除权异议期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虽有异回议,但在约定的答异议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在解除合同或者债务抵销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㈧ 合同法合理期限

  1. 我国《合同法》第95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2. 经当事人催告之情形:

    (1)在法律无规定,当事人也无约定的情况下,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当事人催告后合理期限的长短,不能说这不是一个立法缺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的规定。该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2)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属于一种除斥期间,即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的预定存续期间,权利人于除斥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则丧失该权利。解除权的行使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因而法律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当事人未约定、法律也无规定的情况下,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除斥期间作出了规定,如仅从学理上探讨,把适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司法解释所体现出来的原理,扩张到整个合同法领域也并无不妥。那么在当事人催告的情形下,合理期限可以参照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为三个月。

  3. 从催告权的本意来看,在当事人催告的情形下,非解除权人可以为解除权人指定行使解除权的期限,逾期不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权即消灭。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中也均明确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为权利人指定行使的适当期间,解除权人不在此期间届满前表示的,解除权消灭。合理期限这一除斥期间不宜过长

  4. 行使解除权实际上是对违约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一种较为严厉的惩罚,其后果是导致双方合同法律关系终止,财产关系恢复原状或终止履行。而债权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为了防止债权诉讼时效过期而债权人还掌握着较为严厉的解除权情形的发生,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应短于作为承担一般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之两年的时间,否则对债务人将明显不利,也会对诉讼时效制度造成冲击,导致合同关系极不稳定,这与法律平衡双方当事人权利的公平理念及价值观也是相违背的。

㈨ 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三个月异议期间的规定是除斥期间吗 除斥期间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能为时间中断吗

应当认定为除斥期间,如果是除斥期间就不应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应该在期限采取起诉的方式。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2020最新第37条 发布:2025-08-14 02:43:42 浏览:375
到静安法院 发布:2025-08-14 02:41:18 浏览:570
属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是 发布:2025-08-14 02:36:57 浏览:532
室内涂漆工程法规 发布:2025-08-14 02:35:31 浏览:573
行政法规和授权行政法规的区别 发布:2025-08-14 02:34:10 浏览:816
最新劳动法搬厂 发布:2025-08-14 01:55:18 浏览:116
我的法治故事征文 发布:2025-08-14 01:54:25 浏览:441
财经法规各种总结 发布:2025-08-14 01:54:24 浏览:657
鄞州法院网 发布:2025-08-14 01:47:22 浏览:603
签名指纹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4 01:31:09 浏览: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