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婚姻法有七万女子被杀
⑴ 与1950年婚姻法相比,1980年婚姻法在原则规定中,增加的内容内容有什么
1980年婚姻法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所以,选ABC
⑵ 1950年婚姻法全文
发布单位】中央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50-04-13
【生效日期】1950-04-13
【失效日期】1980-01-01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
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50年4月13日
第一章 原则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二章 结婚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第五条 男女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禁止结婚:
一、为直系血亲,或为同胞的兄弟姊妹和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者。
其他五代内的旁系血亲间禁止结婚的问题,从习惯。
二、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者。
三、患花柳病或精神失常未经治愈,患麻疯或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之疾病者。
第六条 结婚应男女双方亲到所在地(区、乡)人民政府登记。凡合于本法规定的结婚,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即发给结婚证。
凡不合于本规定的结婚,不予登记。
第三章 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夫妻为共同生活的伴侣,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八条 夫妻有互爱互敬、互相帮助、互相扶养、和睦团结、劳动生产、抚育子女,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的义务。
第九条 夫妻双方均有选择职业、参加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自由。
第十条 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
第十一条 夫妻有各用自已姓名的权利。
第十二条 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四章 父母子女间的关系
第十三条 父母对于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于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双方均不得虐待或遗弃。
养父母与养子女相互间的关系,适用前项规定。
溺婴或其他类似的犯罪行为,严加禁止。
第十四条 父母子女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十五条 非婚生子女享受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或歧视。
非婚生子女经生母或其他人证物证证明其生父者,其生父应负担子女必需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全部或一部;直至子女十八岁为止。如经生母同意,生父可将子女领回抚养。
生母和他人结婚,原生子女的抚养,适用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第十六条 夫对于其妻所抚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或妻对于其夫所抚养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不得虐待或歧视。
第五章 离婚
第十七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调解无效时,亦准予离婚。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双方应向区人民政府登记,领取离婚证;区人民政府查明确系双方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确有适当处理时,应即发给离婚证。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得由区人民政府进行调解;如调解无效时,应即转报县或市人民法院处理;区人民政府并不得阻止或妨碍男女任何一方向县或市人民法院申诉。县或市人民法院对离婚案件,也应首先进行调解;如调解无效时,即行判决。
离婚后,如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应向区人民政府进行恢复结婚的登记;区人民政府应予以登记,并发给恢复结婚证。
第十八条 女方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男方要求离婚,须于女方分娩一年后,始得提出。但女方提出离婚,不在此限。
第十九条 现役革命军人与家庭有通讯关系的,其配偶提出离婚,须得革命军人的同意。
自本法公布之日起,如革命军人与家庭两年无通讯关系,其配偶要求离婚,得准予离婚。在本法公布前,如革命军人与家庭已有两年以上无通讯关系,而在本法公布后,又与家庭有一年无通讯关系,其配偶要求离婚,也得准予离婚。
第六章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
第二十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血亲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灭。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所生的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均愿抚养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判决。
第二十一条 离婚后,女方抚养的子女,男方应负担必需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全部或一部,负担费用的多寡及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费用支付的办法,为付现金或实物或代小孩耕种分得的田地等。离婚时,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额数的请求。
第二十二条 女方再行结婚后,新夫如愿负担女方原生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全部或一部,则子女的生父的负担可酌情减少或免除。
第七章 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
第二十三条 离婚时,除女方婚前财产归女方所有外,其他家庭财产如何处理,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家庭财产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及子女利益和有利发展生产的原则判决。
如女方及子女分得的财产足以维持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时,则男方可不再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第二十四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担的债务,以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偿还;如无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或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不足清偿时,由男方清偿。男女一方单独所负的债务,由本人偿还。
第二十五条 离婚后,一方如未再行结婚而生活困难,他方应帮助维持其生活;帮助的办法及期限,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者,依法制裁。
凡因干涉婚姻自由而引起被干涉者的死亡或伤害者,干涉者一律应并负刑事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据当地少数民族婚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本法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提请政务院批准施行。
⑶ 1950年婚姻法女十八岁是从那年改为二十岁的
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内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容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⑷ 1980年《婚姻法》相对于1950年的《婚姻法》有哪些方面的发展
和1950年《婚姻法》相比较,1980年新《婚姻法》在原则部分增加了实行计划生育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对结婚条件做了若干修改,把法定结婚年龄从1950年《婚姻法》的男20岁、女18岁改成男22岁、女20岁,增加了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的规定。1980年《婚姻法》还扩大了对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将亲属关系的调整范围扩大到了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1980年《婚姻法》对离婚的法定理由做了一个实体性的规定。这是一个新突破。1950年《婚姻法》对离婚只有一个程序性的规定:如果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可以由区人民政府调解,如果调解无效,可以起诉到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1980年《婚姻法》增加了一个实体性规定:如果夫妻感情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这一条款在起草时,成为争议最大的一条。有的专家引用恩格斯的名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忠于爱情,不能轻易离婚。
“1980年《婚姻法》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它把经过‘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婚姻家庭法制重新引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80年《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对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改革起了很重要的历史作用。”
⑸ 听说婚姻法里有 男的打死女的最多判刑7年 女的打死男的按故意杀人判死刑
通常女的赤手空拳是打不过男的,主要是女的天生就比男的力气小,要打过男的就要用辅助材料.
男女打架,通常是女的被揍的非常惨.
⑹ 我国现行婚姻法即1950年的婚姻法
1 新中国共颁布过两部婚姻法。即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
2 1950年5月1日公布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权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也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3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二部《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1950年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4 人们常说的新婚姻法应该是指经2001年4月28日修改公布实施的80年婚姻法,以及之后陆续出台的三个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自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⑺ 婚姻法24条就是和稀泥,并不是以事实为依据。前夫欠巨债失联 女子离婚6年突然被负债340万,只能自杀了。
搜集前夫借款没有用于家庭生活的共同证据,积极应诉答辩,主张自己不承担还款责任。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
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
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⑻ 1950年婚姻法基本精神是什么
1950年婚姻法基本精神是废旧立新。即废除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版,建立社会主义的婚姻家权庭制度。
1950年《婚姻法》开宗明义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这既表明了党和政府废除旧式封建婚姻制度的严正立场和坚定态度,也体现了新制度下的婚姻家庭观念。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运动,旨在加速旧式婚姻制度的衰亡和进一步确立适合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的新型婚姻家庭关系。
⑼ 婚外情若产生被杀,法律怎么判
婚外情凶杀案全景:女性犯罪在升级 2002年09月04日 14:46 来自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调查表明: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因两性不正当关系而造成的情杀、他杀,在故意杀人案中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市检察院一分院受理的此类案件占故意杀人案的48%,二分院受理的占32%。 这说明,由"婚外情"与"婚外性"日益膨胀导致刑事案件的现象愈演愈烈…… 随着情人节玫瑰价格飙升、不少男士"潇洒"地家外有家……婚外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与婚外情有关的各种纠葛酿成的悲剧包括"情杀"案的不断上升,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情杀人犯罪正在升级 来自北京市检察院的调查表明,1998年1月-2002年6月因两性不正当关系而造成的情杀、他杀,在故意杀人案中所占比例较高。杀人嫌犯主要是外地来京人员和本市城乡交界地区人员,文化程度绝大多数在中学以下。 下面列举的几个案例都是近两年发生在北京的真实案件,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我们尽量选取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情况的案件进行分析。 (案例一)婚典前夕得知妻子曾被人强奸并被迫一直保持不正当关系,新郎在怒不可遏中杀死了侮辱妻子的男人。 于晓毅,曾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于晓毅得知其妻曾被冷某某(男,时年43岁)强奸并被迫一直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后,即携带尖刀找到冷某某,持匕首猛刺冷的左臂部、胸部、腹部等部位数刀,其中1刀刺伤冷某某的右上臂,贯通至胸腔,刺破左肺及心脏,致冷中国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市第一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于晓毅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案例二)丈夫跟别的女人关系暧昧,为了维护面临破裂的婚姻,为了少不更事的爱子,妻子在劝说无效的愤怒中杀死了第三者。 王祚聪,在劝说与丈夫关系暧昧的束某某(女,时年23岁)失败后即携带尖刀尾随束,从后面用左手揪住束的头发,右手持尖刀朝束背颈胸部猛扎数刀。束被刺穿胸腹壁,伤及心脏肝脏,导致中国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市第二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祚聪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案例三)常年在外打工给他造成了与别的女人保持不正当关系的机会,然而,当这个女人一味索要钱财并因此与其发生争执时,他活活掐死了她。 梁俊平,曾因偷窃被收容审查。梁俊平在某学院其暂住处,因琐事和与其有暧昧关系的刘某(女,时年21岁)发生争执后,将刘某掐死,并将刘某的尸体掩埋在该学院操场内。后因该学院操场施工,梁俊平找同乡刘奎均帮忙,将刘某的尸体转移。移尸过程中,梁俊平的弟弟梁俊河给二人放风送水。市第一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梁俊平死刑,以包庇罪判处其弟梁俊河有期徒刑6年,刘奎均有期徒刑5年。 (案例四)一个男人把对邻家女人的同情变成两性关系后,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双双沦为杀人凶手。 张之芳因长期被丈夫虐待,多次到邻居张军家哭诉,遂与张军关系密切,后张军、张之芳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并被张之芳的丈夫刘某某当场发现。当时刘某某让张军写了一张12万元的欠条。其后刘某某扬言杀死张军、剁张之芳的手,并多次持菜刀到张军家,同时刘某某对张之芳的虐待日益加剧。张之芳遂与张军合谋杀害刘某某。某夜张军持斧子、尖刀进入张之芳留门的屋内,向熟睡的刘某某的头部猛砸数下,刘某某奋力反抗,张军用尖刀向刘某某腹部猛刺,刘某某被刺破肝左叶,造成中国性失血性休克合并颅脑损伤死亡。市第一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军死刑,张之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案例五)持续十几年的婚外情给两个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当婚外情人即将与他人结婚的消息传来时,不惑之年的他失去了理智,他亲手杀死了她,还伤及了她无辜的女儿。 侯盛勋因武某某(女,42岁,某单位医务室医生)提出断绝二人不正当两性关系而与武产生矛盾,在武某某的住处又因此事与武发生口角后,即用手掐武的颈部,武某某之女齐某某(13岁)见状持刀将侯的头部砍伤,侯盛勋遂持菜刀猛砍齐某某的头部等处数刀,造成轻伤。而后侯盛勋又持此刀猛砍武某某的头部颈部臀部等处十余刀,造成武某某中国性失血性休克至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市第一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两罪判处侯盛勋死刑。 (案例六)他在几近知天命之年迷上了三陪女,在向妻子提出离婚遭到拒绝的情况下,他与情人密谋雇凶杀害妻子,杀手两次伏击未得逞,丧心病狂的他竟残忍地亲手杀死了共同生活二十几年的结发妻子,又与三陪女共同破坏杀人现场,并将妻子的尸体抛至荒郊野外。 以上案件起因均可归咎于婚外情,以及由此导致的围绕婚姻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不断激化的矛盾冲突。通过对大量此类案件的关注,我们发现此类案件当事人年龄跨度大,几乎涵盖成年人的各个年龄层面,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据司法机关的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家庭暴力源于婚外情,由第三者插足直接导致的凶杀、投毒、毁容等恶性刑事案件也相应增多。 婚外情何以频频引发刑案 婚外情引发重大刑事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客观上,存在道德失范、法律救济不足等原因 相当数量的人通过媒体,甚至身体力行对婚外情容忍、淡漠乃至鼓吹。道德的约束似乎渐渐式微。另一方面,法律救济、公力救济的不足,促使婚外情当事人采取私力救济的手段。 从法律救济的角度看,现有法律对此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尽管修改后的《婚姻法》在财产方面对离婚过错方设置了一定的处罚(第46条规定,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是婚姻关系中当事人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绝非简单的利益之争,我们必须承认,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物质资源的再分配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从刑事法律来看,对重婚现象罪与非罪的认定较难掌握,往往投诉的多,查处的少,构成犯罪处以刑罚的更少。就算构成犯罪判处刑罚也只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虽然党纪、政纪对重婚、包养情妇等作了有关的纪律处分规定,但真正执行的也不多。当前社会上养情妇、包二奶或搞婚外情的现象呈上升趋势,重婚、养情妇等不道德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打击与遏制,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激发婚姻家庭矛盾,从而引发刑事案件。 主观上,对待破裂的婚姻家庭、感情问题男女存在不同 从女性的特点来说,女性感情脆弱,对婚姻家庭及感情问题看得重,对这方面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偏弱,处理问题的方式感情化的色彩较浓。女性当事人一般倾向于维护、恢复原有婚姻状态,即便原本圆满的婚姻已经一度受到干扰,也宁愿选择所谓的"破镜重圆",比如"案例二"中的被告人王祚聪,杀死情敌固然存在一时义愤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对排除婚姻障碍后恢复原有家庭生活的向往。而男性则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现状,甚至不惜动用暴力,比如"案例六"中的丈夫,起意杀妻的直接目的仅仅是为了摆脱原有婚姻,另结新欢。无论是合法婚姻的女方,还是第三者,一旦不堪被冷落、被遗弃、被虐待之苦时,会变得情绪偏激,丧失理智,较易采取极端的方法解决感情问题,在采取行动前完全没有考虑其行为的法律效果,以至走上犯罪道路。 仔细研究即可发现,不同性别对此问题的态度并非偶然,古今中外,女性承担生育子女抚育后代的家庭职责,女性投入家庭建设的时间精力相对于男性而言要多得多,根据经济学中成本与收益理论,女性对婚姻家庭的期望显然要远远高于男性,而这种期望的最重要的表现是婚姻关系的存续。所以,一旦婚姻家庭关系出现变化,较之男性而言,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鉴于女性在婚姻家庭关系中这种特殊的弱势地位,在立法中有必要体现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女性贪慕虚荣,奢望不劳而获,为换取金钱与物质,不惜牺牲青春与肉体,沦为他人的情妇,一旦关系破裂往往引发恶性暴力案件。目前,绝大部分重婚、养情妇等婚外情关系是以金钱与情欲的交易为基础的。钱与欲交易关系的稳定性极低,一旦金钱或物质的基础发生变化,或者不复存在时,这种不牢固的关系也随即走向破裂。心理失衡的一方就容易产生报复心理,采用暴力杀人。 另一方面,有些道德素质低下的男性出于极端自私自利的动机,在合法婚姻之外重婚或养情妇。或喜新厌旧,嫌弃糟糠之妻;或以玩弄女性为目的。更有甚者,在情人危及自己的仕途鸿运而无法解脱时,为彻底清除障碍而产生杀心。 婚外情,情乎?性乎? 调查显示,婚外情频频引发刑案与婚外情的增长密切相关。从人们的认识来说,对婚外情危害、本质的认识不足,也是一些人放纵感情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婚外情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在国内,因婚外情导致的刑案频发的同时,因婚外情而引起的离婚个案不断增加,有些地区,甚至占到了总离婚数的一半以上。 美国学者通过对大量离婚案件的研究发现,婚外性行为和经济冲突是离婚中出现的最多的理由。其中,男性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有:太太有外遇、要求太多、无法与亲戚很好相处及婚姻对自由限制过多。而妻子提出的离婚理由更多,主要有:丈夫大男子主义、不关心体贴妻子、婚外性关系、嗜酒及赌博、家庭暴力、个性不合、性生活问题及财务困难等。 在中国,武汉某区1995年1-7月受理离婚案件480件,其中因"第三者"插足的占了60%以上。有关机构对沈阳市1000份离婚案卷分析后发现,男方提出离婚的主要原因有:性格不合及无感情基础、女方有婚外情、经济纠纷及对性生活不满;而女性提出的离婚理由主要是:丈夫虐待妻子、性格不合、丈夫有外遇或不良嗜好等。 社会学专家强调,婚外情现象,尤其是重婚、养情妇等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不仅严重破坏合法婚姻,影响家庭的稳定,而且会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 婚外情为何频频发生? 有学者将婚外情形成的原因归结为两大类:一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导致的,二是个人在婚姻中欲求不满所致(这里指的欲求不仅包括感情、性欲,还包括对安全、信任等方面的需要)。笔者认为,中国婚姻质量不高,在婚姻关系中男女两性欲求不满是主要问题。夫妻感情不和常常成为婚外情的主要诱因,但对于不少人特别是男性来说,寻求婚外性同样是常常甚于寻找婚外感情。国人以前对性比较压抑,现在开放了,条件变了,观念变了,性欲在长期的压迫中也迸发出来了。性生活满足成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婚姻中得不到性满足的人会去寻找婚外情,而且,寻求婚外性刺激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大有增加。 有学者对上海市婚外情和第三者插足而导致离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原告为女性的占多数,占60%以上;第二,在因婚外情而离婚的人中,51%的人存在婚前性行为;第三,充当第三者的以未婚青年为多,占46%,已婚的占39%,离婚或丧偶的占15%;第四,婚外情以同事关系为多,占54%,加上原为同学、师生或邻居的占到了65%;第五,婚外情以过错方喜新厌旧为主,占47%,夫妻不和的占18%,第三者主动出击的占13%,两者原有恋爱关系的占6%。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男性和女性在产生婚外情的动机和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但由于人们在性格特征以及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同的人在发生婚外情的机会上也是有差异的。 经济学家认为,婚外恋的滋长与离婚率的上升是有着深刻社会背景的。 首先,婚外性行为的"成本"较过去有大幅度的降低。这里的成本,简而言之即是指婚外性行为所花费的代价。从心理上看,人们对婚外情已变得宽容。当事人的负罪感降低,外人的评价少有贬斥,渐趋中性;从制裁上看,过去至少是行政处分,甚至更为严厉,而今却已无人来管。 其次,婚外情的"收益"大有提高。从心理上看,当事人可以演绎一场爱情故事;从生理上看,可以得到莫大的性满足;从经济收益上看,可以获得一定的金钱或财物作为回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真正完美的夫妻关系,就是夫妻之间既要有经久不衰的亲密性,又要有持续不断的调适性,还要有高度充分的独立自由性,这三者构成了现代家庭巩固的基础。遗憾的是,中国婚姻家庭质量总体并不高。一项历时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通过对上海、广东、哈尔滨和甘肃等4个地区3200多对夫妻进行入户访谈,结果只有3%的夫妻关系可称为高质量、完美型的。 由以下几个值得思考的数据可知,1987年全国申请离婚的有110万对,其中对离异原因公开称之为"性生活不协调"的占35%之多;女性犯罪中的许多地区统计表明有90%以上是性犯罪。在全国"家庭与性文明"调查中,91.63%的夫妻对婚姻状况感到"满意"或"一般"。调查还表明,中国夫妻性生活的质量是比较低的。对于婚外性行为,认为可以理解和采取不干涉态度的人占到54%,对于"只要两人相爱就能发生性关系"的态度,同意和无所谓的占到21.83%,且城市妇女中有14.41%的人有不止一个性伴侣。 婚姻质量的总体水平不高,婚内性生活质量不高,夫妻调适不足,导致夫妻双方中的一方或双方寻求婚外情感、婚外性的满足。 婚外性行为已变得日益普遍,尽管统计数字无法准确表示,但这方面的临床心理学家有这样的印象:有婚外性关系的妇女数与男子几乎一样,或很接近。 不可否认的是,大量的婚外情解决的更多的是当事男女的生理问题,这种婚外情因为缺少法律的合法性、伦理支持、更多的情感投入,变得脆弱不堪。向何处发展,取决于当事男女的心智水平和自控能力。 遏制"情杀" 对婚姻来说,单纯靠人们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国家法律的强制力。但是,目前的婚姻法中,少有禁止性规范,刑事法律也很难对重婚加以惩处,是情杀泛滥的法律根源。 这一问题万万不能等闲视之。 转摘自《法律与生活》杂志2002年第9期 作者:王慧敏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