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博士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博士后

发布时间: 2022-01-29 18:31:12

❶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简称社科院国际法专所,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属专事国际法研究的科研机构。其前身是1959年设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1978年改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2002年升格为独立建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2009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国际法所下设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等4个研究室,以及海洋法与海洋实务、竞争法、国际刑法等3个非实体研究中心。国际法所与法学所共享一座法学专业图书馆;还共同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培养国际法学专业(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等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并接纳国内外访问学者。国际法所创办的《国际法研究》,是中国第一本国际法专业中文期刊。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❷ 什么是博士后

有的博士后受过严格、正规的学术训练,水平也很高,有的却非如此;有的刚刚开始工作,有的却已经是部级干部;有的法学背景深厚,有的则是社会学、历史学或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士;有的能够专心致志地做研究,有的却只能主要用业余时间做研究,还有个别人的学风也不够好。这些问题,与近年来我国博士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布局调整有关,也与某些大学博士学科点的门槛降低有关,可以说,对我们的博士后培养工作提出了挑战。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来的博士却未必。近两年来,在教授委员会和李明德教授的倡导下,法学所博士后流动站进一步从严管理,严进严出,收到好的效果。今年,进站人员的数量更加严格控制,还有几位博士后没能通过出站答辩或推迟出站。按说,博士后管理,只管“后”,不管“前”,但是,既然我们开了这个门,既然各位进了这个门,不论博士后本人,还是所属的导师组和导师,我想,还是应该根据法学研究所“正直精邃”的所训,按照我们秉持的信念和标准,全方位地严格要求。
?博士后当然先是博士。那么,什么是博士?在法律意义上,博士就是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人。在文化意义上,博士就不大好讲了。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士是一个了不起的概念。古之“士”在字源上与“王”同形或形近,在涵义上原本是男子的大号,后来则指学习道艺、“德能居位”、有一德一艺者,也就是那些用知识技艺为国家做事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说法,自道统与政统相分裂后,以师道学统而立身的人们。士君子人格乃是中国文化璀璨中的璀璨。《荀子》“强国”篇说,“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在今人眼里,包括荀子在内的古之士大夫,则是那些在操守上讲究修齐治平,秉持仁、义、礼、智、信,在政治上相信“君轻民贵”,而且能够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与”的人们。那么,今天的“士人”应当是怎样的呢?
我想,既然称“士”,首先就应当学习和承续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然后再结合时代的要求,把传统发扬光大,并让我们的创造沉淀为新的传统。具体到法律领域,士还应该有特殊的要求。记得上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梁慧星先生在致辞时强调,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应当树立“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树立正义的信念。在这里,我觉得还要特别注意树立法治的信念。我从1978年开始学习法律,真正形成比较正确的法律观念,树立比较健全的法治信念,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社会为什么需要规则,国家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规则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如何用法律来保护人,如何通过法治来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团结与和谐,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向法治,回答好这些问题,无论是研究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的,还是研究各部门法学的,都要认真琢磨人,琢磨事,琢磨社会现象,琢磨中国的实际。把这些道理琢磨透了,再反过来贯穿到自己的专门研究中去,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博士是博学之士,按古代的讲法,已经算得上“国子”、“国士”、“大士”。得到了博士学位,就应当懂得以品德和才艺立身,而不是以官位和财富立身,更不能做鄙薄之士,为贩夫计,逞匹夫勇。博士后当然要比博士强。博士后是一个高级研究职位。获得这个职位,就是要继续在学问上下功夫。做好博士后,关键是注意一个“后”字。这里谈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第一,在选题上,博士后要注意和博士阶段的连续性。博士后研究是博士论文的“后研究”,所以,在选题的时候,最好不要完全另起炉灶,而要以博士期间的研究为背景,就某一个问题或方面,加以提升和深化。学贵在精专,这样容易出学问,出成果。我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的时候,所在的项目里有一个成员50多岁了,据说此生已经断断续续在几个学校做过好几回“postdoctoral
fellow”,而且,每次的题目都变化不大,但导师仍然认为有继续做的价值。现在,我们有些人选择了很好的题目,也做了很好的研究,但一旦毕业了或者发表了就“拉倒”了,这是很大的浪费。
第二,在水准上,博士后必须高于博士。在有的国家,如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的人,不过是某个比较高级的研究项目的成员,有的还不一定获得了博士学位,还有些是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导师申请到一笔经费,就设立博士后项目,根据课题需要和项目预算来选人。钱花光了,项目就撤了。在我国,博士后制度不仅比较正规,而且“国家化”了。国家人事部设有专门的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计划内的博士后还由国家发工资、给房子。博士后出站以后,一些单位给的待遇也高于博士。博士后俨然成了一种头衔,一种级别。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要求博士后研究报告一定得比博士论文强。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有的博士后在站期间做的研究同他们在博士期间做的研究相比,的确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有的却今不如昔,甚至全面放松了自己,退步了。为了促进博士后研究质量的提高,我们开始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文丛》,现在出了第一卷,以后每年出一卷。每一位博士后,都要把研究报告的精华部分,以五万字的篇幅,编入文丛,这既是对自己的一个学术交代,也是接受学界的检验,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三,在定位上,博士后是学者,不再是学生。根据国家的有关条例,《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暂行规定》有一条,把博士后“视为法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什么是“法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刚才,王家福先生在致辞中强调法学研究所是“国家队”,希望大家珍惜这个荣誉。我想,倘若“国家队”的称号立得住,它的成员就应该像体育比赛里的国家队成员那样,至少在某个领域或项目上始终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至少是前三名吧,否则,在这里就呆不住。因此,各位在法学所做博士后,应当增强作为学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够把博士阶段所在学校的好校风、导师们的好学识和好学风,带到这里来,和法学所的导师们、同仁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❸ 常纪文的个人经历

1991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1993年9月因为成绩优秀,被学校批准同时攻读武汉大学法学专业的学士学位。
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理学士和法学士学位。1995年7月被分配至湖北荆门大学从事环境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任助教和讲师。
1998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攻读环境法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8年9月调往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从事环境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讲师。
2000年8月被湖南师范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并被选拔为硕士生导师。
2000年8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2001年6月获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2001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环境法学博士后研究。
2003年5月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留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
200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德国马普协会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所访问研究。
2004年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聘为市政府特约监察员。
2004年7月至8月以中国环境法专家代表的身份赴美参加中美环境法与政策圆桌会议。
2004年7月被选为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004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
2005年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讲座教授。
2005年3月1日至8月31日在德国马普协会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所访问研究。
2005年5月,经中共中央统战部推荐,被国土资源部聘为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
2005年9月底10月初接受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一桥大学的邀请赴日讲学。
2006年2月再次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聘为市政府特约监察员。
2006年6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客座教授
2006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后任主任。
2007年1月至6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
2010年8月任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公选)。
2014年1月 不再担任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职务。

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待遇好吗

可以的,朋友就是本单位的在职博士后,就是可以申报课题,啥待遇都没有!社科院的也一样。 1.博士后是做,不是读哦。 2.问你本单位博管办,每个单位要求不一样。 博士后实际上只是获得博士学位后的一段经历,它不是学位也不是职称。他是又一段研

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个学校的就业状况也是高考党选择院校的重要衡量指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作为中国最新的大学,它的就业状况更是备受关注。作为中国社科大的在读生,也作为即将毕业参加工作的研一老学姐,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个学校的就业状况不是一概而论的,每个专业都不一样,中国社科大也是如此。

经济类、法律类专业的学生,无论在哪个学校(特别差的学校除外)毕业都很抢手,中国社科大有其前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基垫,就业状况更为可观。社会学、历史等这类专业无论在哪个学校就业状况都不是很好。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上教学培养一栏了解一下专业。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拙见,仅供参考,谢谢!

❻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Economic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前身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先后经历了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经济所以经济学综合性、基础性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形成了以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为基础的“三大学科板块”布局,即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线索的理论经济学研究、以宏观经济学为主线索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以及主要服务于以史鉴今目的的经济史学研究。 截至2017年7月,经济所下设11个研究室、1个创新智库,5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生、6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生,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在职人员141人。
成立时间:1953-07-01

❼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怎么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更多信息和资讯。

❽ 你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在百度百科建自己的词条“周广庆”,前面一同名。我提交不了。

只要该词条已被创建,那么只能添加义项,放在第二位了。

❾ 博士后是怎么回事

博士是博学之士,按古代的讲法,已经算得上“国子”、“国士”、“大士”。得到了博士学位,就应当懂得以品德和才艺立身,而不是以官位和财富立身,更不能做鄙薄之士,为贩夫计,逞匹夫勇。博士后当然要比博士强。博士后是一个高级研究职位。获得这个职位,就是要继续在学问上下功夫。做好博士后,关键是注意一个“后”字。这里谈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第一,在选题上,博士后要注意和博士阶段的连续性。博士后研究是博士论文的“后研究”,所以,在选题的时候,最好不要完全另起炉灶,而要以博士期间的研究为背景,就某一个问题或方面,加以提升和深化。学贵在精专,这样容易出学问,出成果。我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的时候,所在的项目里有一个成员50多岁了,据说此生已经断断续续在几个学校做过好几回“postdoctoral fellow”,而且,每次的题目都变化不大,但导师仍然认为有继续做的价值。现在,我们有些人选择了很好的题目,也做了很好的研究,但一旦毕业了或者发表了就“拉倒”了,这是很大的浪费。

第二,在水准上,博士后必须高于博士。在有的国家,如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的人,不过是某个比较高级的研究项目的成员,有的还不一定获得了博士学位,还有些是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导师申请到一笔经费,就设立博士后项目,根据课题需要和项目预算来选人。钱花光了,项目就撤了。在我国,博士后制度不仅比较正规,而且“国家化”了。国家人事部设有专门的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计划内的博士后还由国家发工资、给房子。博士后出站以后,一些单位给的待遇也高于博士。博士后俨然成了一种头衔,一种级别。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要求博士后研究报告一定得比博士论文强。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有的博士后在站期间做的研究同他们在博士期间做的研究相比,的确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有的却今不如昔,甚至全面放松了自己,退步了。为了促进博士后研究质量的提高,我们开始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文丛》,现在出了第一卷,以后每年出一卷。每一位博士后,都要把研究报告的精华部分,以五万字的篇幅,编入文丛,这既是对自己的一个学术交代,也是接受学界的检验,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三,在定位上,博士后是学者,不再是学生。根据国家的有关条例,《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暂行规定》有一条,把博士后“视为法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什么是“法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刚才,王家福先生在致辞中强调法学研究所是“国家队”,希望大家珍惜这个荣誉。我想,倘若“国家队”的称号立得住,它的成员就应该像体育比赛里的国家队成员那样,至少在某个领域或项目上始终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至少是前三名吧,否则,在这里就呆不住。因此,各位在法学所做博士后,应当增强作为学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够把博士阶段所在学校的好校风、导师们的好学识和好学风,带到这里来,和法学所的导师们、同仁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热点内容
洗车行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13 02:41:10 浏览:785
劳动法周末算工资吗 发布:2025-08-13 02:38:01 浏览:238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发布:2025-08-13 02:33:16 浏览:486
卓资司法局 发布:2025-08-13 02:28:15 浏览:522
马克思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问题 发布:2025-08-13 02:28:11 浏览:311
亲爱的律师 发布:2025-08-13 02:22:16 浏览:693
中国的道德观 发布:2025-08-13 02:14:30 浏览:884
公司完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13 02:06:40 浏览:943
刑法者人之 发布:2025-08-13 01:31:50 浏览:656
光华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读几年 发布:2025-08-13 01:26:39 浏览: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