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合同适用合同法吗
A. 行政合同的性质
关于行政合同的性质,目前存在三种看法:一是认为行政合同是“行政与合同两方面性质的综合”,[1]既不等同于行政命令,又区别于民事合同;日本行政法学界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行政合同归类为公法契约或私法契约,行政合同具有公私混合性质,应该对契约的内容逐条逐款地进行分析,“那些只有具备行政权能的行政主体才能实现的条款是公法性质的,而私人也能实现的条款是私法性质的”。[2]二是将行政合同基本等同于民事合同,并将之置于民法理论与规则的调整规范之下,英美法系国家采用此种理论,我国民法学界亦有人持此观点。例如,民法学家认为国家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身份“并不是主权者和最高管理者,而是土地所有权人,作为土地所有权人,国家与公民、法人的地位平等,都是民事权利主体。……所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仍然是符合《民法通则》有关规定的民事合同”。[3]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也存在以民事合同规则调整行政合同的现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承包条例》)第18条规定:“承包经营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均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第15条规定:“订立承包经营合同,合同双方必须坚持平等、自愿和协商的原则”。三是认为“行政合同实系现代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而采用的一种特殊的行政手段”。[4]行政合同就其实质而言,仍是一种行政行为,合同只是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已。笔者基本赞同第三种观点。
另外,http://www.nwcliniclaw.cn/nwcliniclaw/shownews.asp?newsid=672这篇文章专门谈了行政合同的性质
B. 行政合同可以由《合同法》调整
行政合同具有双重属性,但从根本属性上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民事行为,而专是公法契约属的一种,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公法行为,以非强制性的自愿接受、自觉履行为原则。
行政合同的特征在于,订立行政合同的一方必然是行政主体;订立行政合同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职能,具有公益性,其产生、变更、消灭的是行政法律关系;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而《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所以行政合同是不受《合同法》约束的。
C. 行政合同有关的法律规范有哪些
这个问题可真是挺棘抄手的,看了老半天书:
行政合同,亦称为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以实施行政管理为目的,与行政相对人就有关事项经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行政程序法》,而且长期以来行政合同独立的法律地位没有被予以确认,因此,有关行政合同的诉讼也通常采用民事诉讼程序,有关行政合同的规定多散见于《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中。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D. 行政合同是什么
法律分析:行政合同是现代行政法上较为新型且重要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 行政合同它引进了公民参与国家行政的新途径,通过行政合同,普通公民可以以积极的权利方式而不仅仅是负担义务直接参与实施行政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行政合同的广泛使用,将会减低行政机关对个人进行单方命令的行政安排,以协商的方式提出要求和义务,便于公民理解,容易造成接受和赞同,从而减少因双方利益和目的的差异而带来的对立性,有利于化解矛盾,创造和谐社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E. 行政合同纠纷是否适用合同法
法律分析:行政合同纠纷不适用合同法。行政合同有着私法契约的精神,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因为其合同属性,就简单地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民事合同是基于私法自治的精神而订立的,其目的是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行政合同中,虽然非行政主体订立合同的目的不排除为了个人利益,但是对行政机关来说,必须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F. 行政合同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吗
行政合同该行政行为是两码事,合同是约束归我双方的行为是指一方的。
G. 行政合同的法律适用是怎样的
【行政合同】行政合同的法律适用
从现有国家的立法例上考察,行政合同的法律适专用大致作出两种属不同的规定:其一为适用专章的有关行政合同的规定,如果专章未作规定,适用《行政程序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行政程序法》也未作出规定,那么补充适用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对民法典的适用,并没有对具体范围作出限制。这种规定有严格的适用顺序,后位适用或准用之规定,自不得与前顺位者相抵触。例如: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62条规定“只要第54条至第61条未另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余的规定。令补充适用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其中之所以会“适用本法其余的规定”,原因在于根据其《联邦行政程序法》第9条之规定,其行政程序中包括了公法合同的订立。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49条也有类似规定“行政契约,本法未规定者,准用民法相关之规定” ,虽然没有像德国那样将“专章”和“本法”分别列明,但是根据法理及逻辑可推断出:如果第三章(行政契约)未有规定,应先寻求程序法之规定,而后准用民法。
H. 政府采购合同到底是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听听网友
您好,政府采购合同一般应作为民事合同,适用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第43条规定:“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
政府采购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在采购合同订立过程中,不涉及行政权力的行使,购销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政府采购合同一般应作为民事合同,适用合同法。《合同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以及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等基本内容,应适用于政府采购合同。同时,政府采购合同又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适用《合同法》,对此,《政府采购法》也作了一些特别规定。如第44条关于政府采购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规定,第50条关于政府采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终止合同的规定等等,都是针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特点作出的特别规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I. 哪些合同不属于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你好,有以下几点
(一)行政合同。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在政府管理过程中,专推行合同政策,依法与属相对人签订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以实现既定的行政目标的政府管理手段。行政合同是一种借助合同手段实现行政职能的法律行为,其基本特点是合同至少有一方是政府管理机关,其订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行政合同与合同法上的合同有明显区别,故不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我国劳动法专门规定了劳动合同,其目的是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不同于传统民法上的雇佣合同,它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色彩,所以,劳动法上的劳动合同也不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三)婚姻法、收养法及继承法上的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而不适用合同法。这些合同主要有:婚姻法上关于结婚的规定(《婚姻法》第4条)、关于离婚的规定(《婚姻法》第24条)、《民法通则》关于监护的规定以及继承法上关于遗赠抚养协议的合同均属于身份上的合同,并非合同法上所称的合同。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