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质量不合格的

合同法质量不合格的

发布时间: 2022-01-31 21:05:55

合同法158条中标的物不合格,诉讼时间两年的限制与民法通则136条不合格产品诉讼时效一年的限制怎样解释

两者是两码事,整个合同纠纷受民法通则诉讼时效2年的限制.通知时间是版排斥时间,两者不权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

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或者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两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但对标的物有质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不适用该两年的规定。
出卖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提供的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不受前两款规定的通知时间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⑵ 承租人明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的,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吗

现实问题

兵某为外来打工人员,因收入微薄,万般无奈下租赁了何某的一套简陋危房,每月租金100元,租期三年。兵某租住三个月时,下了一场暴雨,房屋内全部被雨水浸湿,房顶也因大风影响有所开裂,兵某感到这样的房子实在不是人住的,随时有倒塌危险,于是要求与何某解除租赁合同。何某表示,要解除可以,但必须支付提前解除合同的违约金,双方因此发生争执。那么,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呢?

律师解答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所以,虽然兵某明知自己租赁的房子系危房,仍然拥有可以随时解除租赁合同的权利。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⑶ 合同法中的质量要求到底如何确定

有约定则按约定,这是合同法的原则的体现。
约定不能达到要求,由买受人自己承担。但是约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⑷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侵犯商标权不一抄定是质量不合格袭,不算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
不合格商品不以是否出现损害为前提,只要是销售或准备销售都算销售。当然是否合格要有法定的部门认定。
未声明当然是销售者了,他有是明明告诉你该商品是次品或者是不合格产品那就要令当别论了。

⑸ 买卖合同中发生质量问题怎么办

来买卖合同中发生源质量问题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应当到法院起诉。
《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⑹ 买卖合同货物质量不合格怎么办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五条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专照本法第一百一十属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本条是关于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买受人权利的规定。 本条所规定的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既包括标的物的质量要求由合同当事人明确约定的情形,也包括在前条中通过法律规定的情形。 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请求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质量不符合约定,造成其他损失的,可以请求赔偿损失。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对出卖人的质量违约行为,就可以通过这些规定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⑺ 关于合同法中质量不合格商品的退货问题

这里有几个问题:
一、买主购买时你处承诺的品质标准是什么?质量责任的保证期是多久?
二、乙与甲购买轮胎时的品质标准是什么?质量责任期是多久?
这两类问题搞清楚了,你就好解决问题了。
对于消费者的问题,生产商与零售商是负连带责任的,不能相互推委的,零售商应按照承诺的相关条件给消费者处理相关的质量问题。处理完毕完后按照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向供应商进行索赔、品质扣款、罚款等。

⑻ 《民法通则》中的“质量不合格”主要指产品质量法的什么

“产品质量不合格”这一术语常见于《合同法》。《民法通则》中也出现了这一术语,其中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两个法律中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是有区别的,前者的外延要大于后者,即合同法中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标准包括法定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标准,而后者则只是法定的标准。《民法通则》中所谓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属于措辞欠当,不合立法本意,在实践中易导致与合同法上的质量不合格发生混淆。有部分学者用合同法上瑕疵概念予以解释,认为不符合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定标准和约定标准,就可以适用《民法通则》。这一错误解释直接导致了对严格责任这一归责原则的质疑。因为违反法定标准或约定标准,当然可认为有过错。有的学者主张本条属于过错责任,或视为过错责任,其错误根源便在此。笔者认为,《民法通则》上的“产品者质量不合格”应比照产品责任法通用之缺陷概念,即解释为具有对消费者人身、财产的危险性,不符合消费者在合理使用产品时有权期待的安全标准。即,《民法通则》中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同通常所说的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缺陷”是可以替换的。

⑼ 不合格产品的质量纠纷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三十二条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四十条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9)合同法质量不合格的扩展阅读

法官解析产品质量责任纠纷案教你依法维权:

汽车自燃、食物中毒、热水器爆炸……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合格问题一再引发社会公众的热议与关注。在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的过程中,法律保护的及时、充分与到位,是消费者最热切期盼,也是最有力的保护屏障。

近日,北京市一中院针对产品责任纠纷的系列问题召开新闻通报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通过对案件特征的总结和诉讼维权重难点问题的梳理,引导和提示消费者如何在遭受产品缺陷侵害后合法理性维权。

北京市一中院二庭庭长高萍认为,基于此类案件以上特征,消费者在借助法律维权时,相应的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注意合理确定诉讼主体。

在原告资格方面,消费者以产品责任纠纷为案由起诉,原告资格不限于商品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产品的实际使用人、实际受害人均可以起诉。另外,对于明知产品存在质量缺陷仍然购买的,即“知假买假”的当事人,法律亦不禁止。

在被告方面,消费者既可以起诉生产者,也可以起诉销售者。如果是通过商场、展销会、交易市场等场所购买的商品,还可以起诉活动开办者、柜台的所有者。新消法颁布后,网络购物中的网络交易平台也可能成为被告,在其不能提供生产者或销售者信息的情况下,需承担先行赔付责任。

2、注意正确选择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

选择不同的法律规范主张权利,会导致不同的法律适用,最终的处理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在法律关系方面,如果以合同法律关系主张,则依据双方的买卖合同约定,确定违约责任和实际损失的大小进行赔偿。

若以侵权法律关系主张,则可能获得实际损失之外的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依据方面,消费者以《侵权责任法》起诉,能获得实际损失的赔偿金额。

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诉,可能获得除实际损失以外的3倍价款的赔偿。选择不同的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主张自身权利,可能导致赔偿数额的巨大差异,消费者需理性慎重选择。

3、注意对核心事实证明的程度与方式。

在产品责任纠纷中,消费者需证明的事项一般包括4个方面:

一是购买物的同一性,即消费者所称的瑕疵产品为生产者、销售者所生产出售的产品。

二是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标准。

三是产品的质量缺陷造成了消费者财产和人身损害。

四是损害和产品质量缺陷存在因果关系。

4、注意正确理解损害赔偿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涵义。

产品责任纠纷中,被侵害人可获赔的范围包括缺陷产品本身、缺陷产品造成的其他财产损失。造成人身伤害的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

如果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被侵害人还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赔偿数额上可请求多倍赔偿,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可以获得酌定的惩罚性赔偿。

⑽ 买方拒绝接受质量严重不合格的货物,标的物此时毁损的风险由谁承担

我国《合同法》第148条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由此可见,假如是因为货物(商品)质量出现问题,不能实现签订合同时买方的愿望的,买方可以拒绝接受货物或者解除合同,在此种情况下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就转移给了卖方。

热点内容
香港伪造证据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1 19:02:29 浏览:322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认识举例 发布:2025-08-11 19:01:42 浏览:109
法院序列流转 发布:2025-08-11 19:00:53 浏览:482
ppp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发布:2025-08-11 18:59:17 浏览:788
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吗 发布:2025-08-11 18:48:29 浏览:147
用法治治水 发布:2025-08-11 18:48:27 浏览:828
2014年黄韦博行政法系统强化讲义 发布:2025-08-11 18:43:26 浏览:912
行政法中的驳回诉讼请求 发布:2025-08-11 18:36:12 浏览:455
全椒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8-11 18:34:39 浏览:919
海南大学法律硕士学制 发布:2025-08-11 18:03:41 浏览: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