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中有解释权

合同法中有解释权

发布时间: 2022-02-01 02:16:25

㈠ 什么叫解释权

解释权分法律解释权和最终解释权。

1、法律解释权,对法律作出法定解释的权利。只有享有法律解释权的机关所作出的法律解释才具有法律效力。在中国,享有法律解释权的机关有: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

2、最终解释权,是一个涵盖多领域的比较复杂的概念,包括司法最终解释权、学术最终解释权、行政最终解释权以及民间最终解释权等。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商家在商品促销广告中所附的“最终解释权”条款,违背了公平原则,违反了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条款,商家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并不能免除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1)合同法中有解释权扩展阅读

最终解释权法律效力:

1、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场,他们所提供的“解释”实质上只是当事人对合同的理解,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因为对合同享有解释权,在合同法中领域是指在对合同的理解当事人产生分歧或者合同存在漏洞的场合,以法院认定的公平正义去解释合同,填补漏洞。

2、这样既能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实现平均合同正义,又符合社会的公平正义;既能适用于双方当事人本应约定而未约定的合同条款场合,又能适用于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合同条款违反强制性规范、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标准。

3、本案中商场通过合同为自己设定的“最终解释权”,在权利内容上相当于司法机关对合同的解释权。根据合同解释的原理,这项权利只能由司法机关依法享有,而不能由当事人约定产生。

㈡ 在很多合同上会出现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这种有法律效力么

没有法律效力,是无效行为,法律明文规定不得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第40条明确规定,格式合同中,提供格式条款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零售商促销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其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清晰、易懂,不得使用含糊、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文字、图片或影像。不得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资料

”最终解释权“违背了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合同当事人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谓公平原则,是指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要以公平观念来调整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公平观念表现为“于利益不自取过多而与人过少,于损害亦不自取过少而与人太多” ,是指以利益是否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追求公正与合理的目标。

在合同法中,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之间公正合理地确立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排斥制定格式合同一方凭借其优势对另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侵害,而要求格式条款提供方对其相对人尽到合理的提请注意和说明义务就是遵循公平原则的表现。

㈢ 合同上面有条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是什么意思

指若合同中出现争议点,则以甲方的解释为准。

一般情况下,这种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版;只要甲方没有排除权对方权利,加重对方义务,就可以视为有效的格式条款;如果合同中存在排除对方权利,加重对方义务的条文,并具有最终解释权归甲方的条款,该条款是无效的,属于无效条款。

是一种违反法律行为,因此一旦对簿公堂,这一条往往第一个就被毙掉。合同的解释由合同法的明确规定,约定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条款没有法律效力;因此,你可以建议甲方删除该条款,也可以无视该条款。

(3)合同法中有解释权扩展阅读:

《合同法》

第四十条

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 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四十一条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㈣ 合同及附件的解释权问题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和相关原理,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是没有合同解释权的。一般海报,宣传单、合同上声明的解释权,只能对相关规定或者活动细则做说明和解释,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解释。如果出现纠纷。法院才拥有解释权,根据通常理解、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和非格式条款约定来对协议进行解释。
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另一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是无效的。

㈤ 合同中约定如果合同有异议解释权规一方违反法律规定吗

1、合同中约定异议复解释制权归一方,属于格式条款,通常此类合同也是格式合同。
2、格式条款,格式合同,合同法有特别的规定:
1)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2)格式合同的提供方有提示或说明的义务。《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3)免责条款的无效。根据《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格式条款凡是具备合同绝对无效条件之一的,一律无效;凡是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而予以免责的,规定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而予以免责的条款的一律无效;凡是免除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主要义务,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一律无效。
4)歧义条款不利于表意者解释的原则。《合同法》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5)约定条款优先原则。格式条款和约定条款不一致时,应当采用约定条款。

㈥ 最终解释权归XX的合同有效吗合法吗

最终解释权条款违反《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格式合同的版解释规则,属于无效权条款。

《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52条和第53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上述规定的解释规则均为强制性法律规范。最终解释权条款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属于无效合同条款。

㈦ 请问在合同条款中能不能添加“本合同最终解释权归XX方所有”

不可以,合同是两方商定好的,没有解释权一说!只要在任何一方对此合同有争议或者利益趋向于一方过大都有可能倒至合同的作废~

㈧ 简述合同法解释权的适用情形

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商家在商品促销广告中所附的“最终解释权”版条款,违背了公平原则,违权反了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条款,商家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并不能免除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商家在商品促销广告中提出种种诱人的、似是而非的优惠条件,待冲着优惠条件去购物的消费者跌入消费陷阱后,仗着隐匿其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免除其法律责任的行径,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知悉真情的权利、公平交易的权利、获得赔偿的权利和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

㈨ 合同中出现(最终解释权)归甲方,具有法律效益吗,是不是霸王条款啊

一般情况下,这种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只要甲方没有排除对方权利,加重对方义务,就可以视为有效的格式条款;
如果合同中存在排除对方权利,加重对方义务的条文,并具有最终解释权归甲方的条款,可以视为把问题看看。
所以,依据合同自愿平等的原则,出现类似条款,需要结合整个合同内容判断是否为霸王条款。

㈩ 法律上有没有“最终解释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家为了促销张贴公告或者散发传单,举办一些优惠活动,比如中奖、折扣、买一送X等,在列举出一些优惠内容之后,商家往往会在最后加上一句“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店(公司)所有”。一旦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就优惠的内容产生了不同意见,商家就会搬出这个“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的条款作为挡箭牌,让消费者无话可说。

其实,商家关于“最终解释权”归属的说法,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从法律角度上来看,商家关于优惠活动的店堂公告或者宣传单属于“要约”,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消费者购买了其产品或者服务,该合同便成立了。因此,该店堂公告或者传单的内容应当受《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调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由于这种公告或传单是商家早就拟订好,并针对大多数消费者使用的,所以它本身是一种“格式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第四十条“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第四十一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由于“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这样的条款未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排除了消费者对于合同条款的解释权利,导致消费者在发生合同纠纷的时候无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很显然该条款是无效的。

那么,解释权到底归谁所有呢?对于合同的解释,是当事双方都享有的权利,在格式合同中,如果对条款的理解发生歧义,解释权其实属于消费者一方,而不是所谓的“本店”。而“最终解释权”,毫无疑问,只有中立的权威的部门才享有。也就是说,只有法院或者仲裁机关,才享有“最终解释权”。

“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这句话,不但剥夺了消费者的合同解释权,还将司法机关才享有的“最终解释权”据为己有,很显然是无效的。当消费者与商家就某些事项发生争议的时候,当商家搬出“最终解释权”的时候,消费者应当理直气壮地回答道:

不,你没有这个权力!

热点内容
香港伪造证据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1 19:02:29 浏览:322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认识举例 发布:2025-08-11 19:01:42 浏览:109
法院序列流转 发布:2025-08-11 19:00:53 浏览:482
ppp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发布:2025-08-11 18:59:17 浏览:788
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吗 发布:2025-08-11 18:48:29 浏览:147
用法治治水 发布:2025-08-11 18:48:27 浏览:828
2014年黄韦博行政法系统强化讲义 发布:2025-08-11 18:43:26 浏览:912
行政法中的驳回诉讼请求 发布:2025-08-11 18:36:12 浏览:455
全椒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8-11 18:34:39 浏览:919
海南大学法律硕士学制 发布:2025-08-11 18:03:41 浏览: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