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保障法
① 《宗教新条例》有没有明确规定僧人参保一项
有的。国务院公布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 ,2018年2月1日实行。其中第三十九条宗教教职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障并享有相关权利。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规定为宗教教职人员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② 什么是宗教教职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
法律分析:主持宗教活动、举行宗教仪式;从事宗教典籍整理、进行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文化研究;从事、接受宗教教育培训;参与所在的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按程序担任相应的职务;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参加社会保障并享有相关权利;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法律依据:《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第五条 宗教教职人员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主持宗教活动、举行宗教仪式;
(二)从事宗教典籍整理、进行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文化研究;
(三)从事、接受宗教教育培训;
(四)参与所在的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按程序担任相应的职务;
(五)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六)参加社会保障并享有相关权利;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③ 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想法和建议
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广大公民可以自由信仰,而今,信仰的公民越来越多,这已是公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宗教的存在有其消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给予宗职人员社会保障,这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举措,应该给予支持。至于,解决资金问题,比如说:对于想入教的人可以收取一定的经费,就像教学费一样:或,让宗职人员兼职一份工作,闲暇的时候就去干;或,把宗教产业化,比如,宗职人员可以制造一些与宗教有关的特色的产品去卖,开发一些宗教的特色小吃。总之让宗教投身于市场之中去,这也是顺应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潮流。 至于如何分配。也可以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聘请一些管理人员(比如说,经理),把分配的事情交给他;国家可以设置一个针对宗教分配的管理机构。
④ 《社会保障法》古代社会的什么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源流
1、古代社会的救灾、济贫、恤孤等措施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源流。
2、相关背景资料: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它走过的是一条从慈悲到正义之路。
对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在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颁布的《济贫法》为起始标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当以德国1883年制定并实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实际上,社会保障作为超越家庭保障之上的一种生活保障机制,源远流长,古代社会的救灾、济贫、恤孤等措施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源流。因此,就社会保障发展史而言,它已经产生并生存了数千年。
在中国,以互助、他助等为基本特征的原始社会保障活动,事实上在三千多年前即已出现。在西方社会,立足于慈悲为怀的宗教慈善事业与济贫法颁布后政府介入的济贫事业,其历史亦相当悠久。可见,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历史上的救灾、济贫活动客观上存在着渊源关系。
就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而言,较为公认的是以社会保险制度在德国产生为标志,因为社会保险制度是与工业化相适应的正式制度安排,并完全具备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形式与基本内容。不过,不同时代对社会保障又有着不同的需要,社会保障在不同的时代亦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因此,考察社会保障的实践史,科学划分社会保障的不同发展阶段,显然是认识社会保障客观发展规律和构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必需的。
⑤ 中国所有<strong>法律法规</strong>
中国所有法律法规主要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法律是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⑥ 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规定,宗教教职人员应当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第五条 宗教教职人员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主持宗教活动、举行宗教仪式;
(二)从事宗教典籍整理、进行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文化研究;
(三)从事、接受宗教教育培训;
(四)参与所在的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按程序担任相应的职务;
(五)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六)参加社会保障并享有相关权利;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六条 宗教教职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二)接受宗教事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依法管理;
(三)遵守宗教团体制定的规章制度,接受所在的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
(四)服务信教公民,引导信教公民爱国守法;
(五)维护宗教活动正常秩序,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六)维护和促进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部以及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之间的和睦;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⑦ 社会保障法本位的变迁是什么
早在古代社会,就已出现各种形式的社会救济、救助活动.如一些宗教组织以慈善名义展开各种救助活动. 社会保障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世俗和宗教的慈善事业...
⑧ 怎样依法管理宗教工作
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法制化、 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保证。任何宗教 团体、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都要遵守独家法律法规,坚持国 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不妨碍社会正常秩序,不侵犯他人权 益,确保社会安定和稳定。《宗教事务条例》及相继制定出台 的一系列配套的法规,对做好宗教工作意义重大,是加强宗教 事务管理,保障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正常宗教活动,起 到极为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工作,一方 面是深人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和一系列管理办法;另一 方面是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宗教团体、信教群众切实 做到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第三是维护宗 教界合法权益,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依照国家法 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积极做好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工作, 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