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里面的合同法
『壹』 为什么法律体系图中合同法属于民商法法律部门,却在我们的经济法课程中学习
合同法是规范平等民商事主体间合同行为的法律部门,属于私法,它属于民商内法的范畴。
经济法是和民商法容平行的一个法律部门,公法性更强。它的内容是国家对市场和市场行为的调整,如市场准入的设定、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对产品质量、金融市场的监督规制等。它是一个公与私的互动过程。
如果说合同法是横向的,那么经济法就是纵向的。二者不是一码事。
当然,要研究经济法,研究国家如何调整市场行为,就一定要先对市场行为本身有了解,因此,合同法作为民商事领域的基本法律部门,在研究经济法的时候也是不可逾越的。《合同法》这部法律本身更是基础性文本。
另外,有些法学领域的外行把经济法理解成所有与经济和经济行为相关的法律,包括民商法、国家规制类法律,这是不准确的。所以看到经济法这个词汇时,一定要看清在那个文本里它指代的什么意思,因为内行和外行对这个词的运用是完全不同的……
『贰』 经济法中合同法题目
(1)要约邀请:家具厂1997年2月1日致函Z机关(以每套1000元出售办公桌椅)为要约邀请; 要约:【要约的定义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 要约成立的条件:【a.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所谓“具体”是指要约的内容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如果没有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受要约人难以做出承诺,即使做出了承诺,也会因为双方的这种合意不具备合同的的主要条款而使合同不能成立。所谓“确定”,是指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而不能含糊不清,否则无法承诺。b.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表明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拘束。】 所以,这里:要约为【家具厂于2月4日又发函Z机关,同意Z机关提出的订货数量、交货时间及方式、付款时间及方式,但同时提出其每套桌椅售价1000元已属优惠价格,考虑Z机关所订桌椅数量较多,可以按每套桌椅900元出售】,满足要约成立条件。 承诺:定义【依据《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受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而与要约人成立合同。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承诺一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约人不得加以拒绝。】 所以,Z机关2月6日发函表示同意为承诺。(2)承诺生效时间:【《合同法》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势订立合同的,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知道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所以承诺生效时间:2月6日(3)合同成立时间:【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承诺一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约人不得加以拒绝。】2月7日,家具厂回函告知收到邮件,没有异议,合同即成立。
『叁』 经济法中的合同法
(1)答:成立。应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双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专并经历了要约和承诺两个阶属段合同成立。在该案中甲乙双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钱达成了合意,并经历了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所以该合同成立。(2)合法,根据《合同法》这种行为属于不安履行抗辩权。(3)合法,因为甲方没有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内履行完合同,须承担违约责任。(4)承担违约责任。因为丙方没有履行好运输合同,没有保护好甲方的物品。
『肆』 经济法中的合同法,还有不可抗力怎么理解、多举些例子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情况。比如地震、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合同不能按约定履行,就属于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按照法律规定,也不承担责任。
『伍』 经济法中合同法分则。怎么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
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约邀请则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陆』 求解 经济法中的合同法案例分析 拜托拜托
最普遍的介绍:合同问题
特点是什么:关系
举例说明应用场景:合同法
其它含义:1,张某与A公司是股东关系,2,起诉A公司,不能连带张某。例如,你起诉上市公司,连股民一起告。
举例说明应用场景:法院支持A公司与B纺织厂之间的经济纠纷
『柒』 合同法属经济法的哪个体系
合同法属于民法,经济法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学部门,主要是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与干预,合同法也只是民法中对于合同订立、生效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规定,也不是独立的,但是经济贸易肯定都是要签合同的。
『捌』 关于经济法中的合同法。题目是:甲乙双方签订购房合同,甲方条件:如果明天凌晨7:00有喜鹊落在房顶上那么
合同是成立的,但是没有生效而已。
合同成立的要件有:
1、合同当事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内容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3、合同内容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和他人合法利益。
此题中的合同属于附延缓条件的合同,附延缓条件的合同从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时就成立了,只是合同效力是否发生取决于条件的成立与否。
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本题中的“如果明天凌晨7:00有喜鹊落在房顶上 ”是一个延缓条件,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所有特征,首先他是乙的意思表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它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再次他不违反任何法律或者公共道德,最后它决定了乙是否出钱购买甲的房子,决定着买卖合同的效力的发生,所以,甲乙之间签订了一个附有延缓条件的合同。在附延缓条件的合同中,当条件为成就是,合同效力未发生,当事人一方可以拒绝履行合同。
本题中,虽然临近7点时有一群喜鹊停在甲的屋顶上,但是被甲的儿子打跑了,所以7点时并没有喜鹊落在甲的房顶上。双方约定“如果明天凌晨7:00有喜鹊落在房顶上 ”,可见,条件并没有成就,而且条件不成就也并不是乙恶意阻止条件的成就的结果,所以合同未发生效力,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
(此题来自2008年司法考试第三卷第6题,你所说的题目只是在此基础上的变形而已。)
『玖』 经济法中的合同法好难啊,怎么学啊
你的问题太宽泛了。经济法我也是觉得挺枯燥的,你可以结合案例来学习,再者去查找你在这门课的兴趣点。别老说难,给自己的心里设置障碍。祝你学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