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主体资格

经济法主体资格

发布时间: 2022-02-06 06:55:44

1. 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可以通过

登记,只是登记的主管行政机关不同,自然人(不包括个体工商户)除外

2. 经济法的主体是什么

经济法来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源体,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它们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3. 经济法主体的范围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容加者。
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有法定取得和授权取得两种方式。
我国经济法主体的范围包括:
1.国家机关。
2.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3.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4.公民及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4. 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方式有哪些

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与人。
经济法主体具体包括:国家、政府及其经济管理机专关、企业和其他生属产经营者。
公民在通常情况下是民事主体,但在特定情况下,公民个人也可成为经济法主体,如有应税收入的个人即是税法主体。因此不能笼统的把公民称做经济法的主体。

5. 经济法主体与法人资格的关系是什么

一,经济法的主体

经济法的主体主要是指法人,还包括;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农民).

二,法人

法人是指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三,法人资格

法人资格是指法人要具备的条件。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四,经济法的主体与法人资格没有本质关系

1,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经济往来中,发生纠纷调整的对象

2,法人资格,是指法人要具备的条件.

引用法律;

《经济合同法》第二条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经济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同法人之间签订经济合同,应参照本法执行。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注;《经济合同法》已废止,但概念有效。

6. 经济法主体的资格取得

经济法主体的资格取得:
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具有其特殊性,各类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是不尽相同的。
一、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的差异性
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是不同的。
1.通常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主要是立法机关和部分执法机关,其主体资格需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特别是专门的组织法的规定才能取得。
2.对于接受调控或规制的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资格
(1)一般不需要有专门的法律作出特别规定,因为它们首先必须是通常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而市场主体资格取得的基本条件应当是一视同仁的。因此,其资格取得主要是依据反映主体平等精神的民商法
(2)在经济法领域,基于社会公益的考虑,也不排除对某些特殊行业的市场主体作出特殊的要求。
二、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特殊性
如前所述,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具有多源性或称非单一性。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特殊性表现在:
1.是在主体职权方面,更强调有关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职能的行使,更强调其经济管理职能,这已经体现在一些专门的法律规范中。如中央银行、反垄断执法机构等的职能、职权等,都有专门的法律作出具体规定
2.虽然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主要由民商法确定其资格,但不排除在市场准入方面,基于产业政策的考虑,由专门的经济法规范对其主体的资格或资质条件等作出专门的限定。

7. 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①授权取得: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根据有关国家机关决定命令和特别授权取得;
②核准登记注册取得;
③按法定程序取得;
④经营者主机构设立,内部分支派生取得。

8. 经济法的主要主体是什么

经济法主体是抄在国家协调本国经袭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受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

经济法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享受经济权利的一方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一方为义务主体。

经济法主体有某市财政局、某研究院、某公司的子公司、公民某某等。经济法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8)经济法主体资格扩展阅读:

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1、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等。

2、企业。主要包括各类法人企业、公司及其他非法人企业。企业是联系作为经济管理主体的国家机关和作为消费主体的单位和个人的重要纽带。

3、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

4、社会团体。主要包括党团组织、工会、妇联、行业性、职业性协会及公益性、学术性团体等。

9. 经济法主体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对吗

这句话明显不对。
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国家协回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答中,依法享受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
经济法主体的范围包括:
1.国家机关。
2. 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3.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4.公民及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10. 41、企业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主要标志是取得:

分配权 经济法主体的界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经济权限 所以是D

热点内容
认为规章同法律 发布:2025-07-16 15:52:33 浏览:614
日本劳动合同法中文版 发布:2025-07-16 15:47:13 浏览:427
婚姻家庭纠纷律师 发布:2025-07-16 15:46:26 浏览:300
带病投保会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6 15:40:15 浏览:808
执行董事公司法 发布:2025-07-16 15:39:16 浏览:852
乡镇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2025-07-16 15:36:55 浏览:706
安踏营业员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16 15:18:31 浏览:287
道德生命体 发布:2025-07-16 15:14:05 浏览:744
有关依法治国的句子 发布:2025-07-16 15:02:45 浏览:954
婚姻法受法律保护么 发布:2025-07-16 15:02:33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