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四
① 合同诈骗罪的四个要件和司法解释
合同诈骗罪的四个要件:
1、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法律没有做特别限制。也就是说,如果个人虚构单位或冒充其他单位实施合同诈骗时,以个人合同诈骗罪论,相应刑罚和赔偿责任由个人来承担。
如果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该单位也构成合同诈骗罪,相应的刑法和赔偿责任由单位和相关个人共同承担。所以区分合同诈骗的主体是个人还是单位,对于犯罪刑罚轻重和被害人损失的弥补都大有不同。
2、行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在签订合同之初就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并且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这种非他占有的主观故意始终存在。
如果签订合同之初具有非他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而却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打消了非法占有的主观念头,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签订合同之初仍然具有履行合同的合意,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仍然构成合同诈骗罪。
3、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诈骗方式五花八门,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
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及其他诈骗方式。就贵之步实际控制人的多次合同行为而言,签订合同而不履行,收受占有对方财物的数额巨大。
结合前后多次合同行为、公司经济状况以及其他相关证据材料综合判断,如果能够判定他对多个交易对象的财物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直接故意,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反之,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4、非法占有了较大数额的财物,对于“较大数额”的法律规定,个人实施诈骗的金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单位实施诈骗的金额达到5万元至20万元以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诈骗罪是没有区别的。
案例:实施合同诈骗覃某退赃又领刑
河池市金城江区无业游民覃某以其可承包矿窿为由邀请刘某参与投资,之后将刘某“投资款”30万元挥霍一空。近日,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人民法院已审结该案,被告人覃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被告人覃某经朋友介绍认识被害人刘某。当得知刘某有意要做矿生意后,便将刘某带到广西南丹县某矿业公司管辖的“610”矿窿进行“实地考察”,谎称其有关系承包该矿窿,并煞有其事地动员刘某参与投资经营,所得利润由双方共同分享。
不知是计的刘某在覃某多次鼓动下,于2013年8月5日与其签订了合同协议书,并于次日按照合同约定通过农村信用社将款项30万元转到了覃某账上。覃某收到刘某支付的30万元资金后,竟玩起了“人间蒸发”,仅一年时间就将该款挥霍一空。
刘某在得知实情后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案发后,覃某迫于压力主动到河池市公安局金城江分局投案自首。2014年9月1日,覃某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被依法逮捕。2015年1月30日,覃某将20万元现金退赔给刘某,剩余款项10万元定于2015年6月30日前退赔完毕。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覃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资金30万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合同诈骗罪。
鉴于案发后覃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同时积极退赔被害人部分经济损失,且已得到被害人的谅解,依法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综上,河池市金城江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司法解释第四条如何理解
若当事人一方的原因未订立合同,则适用定金双倍罚则(合同法115条) 若是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例如情势变更、不可抗力等原因未能订立合同,不适用定金双倍罚则,应当返还定金。
③ 合同法司法解释四几时颁布
一、没抄有合同法司法解释四,针袭对《合同法》的司法解释有两个,针对专章的也有两个
二、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3.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④ 合同法四个司法解释是哪四个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解释一、二;第三是关于买卖合同的司法解释;第四是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司法解释
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属于什么性质的法律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属于《民事诉讼法》的下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合同法》一样,属于民事法性质的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9号)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司法解释目的、对于法规每一条款的深化理解和适用范围:
一、目的: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二、法律适用范围
1、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2、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
3、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
4、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5、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实施以前已经作出终审裁决的案件进行再审,不适用合同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每一条款的深化理解和判决尺度(略)。
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如何引用
您好,您可抄以具体描述您袭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是2009年6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其目录如下:
第一部分 司法解释条文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的通知
第二部分 条文释义
引言部分
一、合同的订立
二、合同的效力
三、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五、违约责任
六、附则
第三十条
第三部分 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年12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4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4年10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年7月23日)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法案件适用的司法解释四第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第十一条回 变更劳动合同未答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