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

发布时间: 2022-02-09 10:00:51

A. 运用矛盾分析法 结合当代实际 怎么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

答: 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矛盾的双方是相互区别的版,存在着差异性的。社会主权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从社会的结构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的方面,都有着极大地不同,二者的运行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这说明首先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是对立的,存在差异的。二者不仅不同,而且会发生一定得冲突,资本主义在想尽办法打击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对立的冲突也是存在着再者,矛盾的双方又具有统一性,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二者共同存在于整个世界上,这种共同的存在性质体现了二者的统一性,历史也表明,二者是可以和平相处的,矛盾的双方也可以相互转化,两种社会的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我的答案。

B. 列举自己的生活,学习中的矛盾,试运用矛盾分析法,论述如何处理上述矛盾

比如学习的矛盾(好—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怎样正确地应用矛盾分析法,一般说来,应注意:

1、坚持深入地观察和认识问题,忌表面性

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而应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即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分析和把握各种矛盾的特点,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可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不是单凭直觉就能达到。

相反,只有耐心、细致、艰苦地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分析各种矛盾的各个部分,一步一步地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上去分析,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

2、坚持全面地分析和认识问题,忌片面性

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要全面地分析和认识事物统一体中的各种矛盾及其两个方面的特点,既要了解正面的、肯定的因素,又要了解其反面的、否定的因素;既要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了解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而且还要了解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和互相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对事物的认识既是全面的,又能把握重点和主流,否则就会陷入片面性。

3、坚持从事物本身的矛盾出发去认识事物,忌主观性

要做到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矛盾出发去认识事物,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对事物矛盾的分析,不能套用统一的模式或先验的根据,只能遵循事物自身的逻辑和矛盾运动的法则。

经验主义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推断当前事物的矛盾及其性质;教条主义则把某些抽象的理论原则强加在现实事物中的具体矛盾上。这两种态度都是主观主义,脱离具体事物自身矛盾的客观实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2)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扩展阅读: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 矛盾分析法及其运用

  •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矛盾法:

  1. 运用说明

    1)矛盾法是指利用矛盾的特点来分析并解决问题。

    2)矛盾法的运用环境

    在题干材料中给出几个人说的话,然后说其中一个人或几个人说的是真话,或者说假话,再让考生判定谁说真话、谁说假话。

  2. 运用步骤

    第一步:找矛盾,即根据题干材料,找出具备矛盾特点的两句话;

    第二步:跳出矛盾,即跳出找到的矛盾关系的两句话,根据题干已知条件,分析剩余的几句话中的真假关系,从而做出推理;

    第三步:判断矛盾,如果第一次做出的推理没有得出正确答案,则根据第一次推理出的结果,带入到题干中的条件中,判断具备矛盾关系的两句话的真假关系;

    第四步:做出推理,根据二次推理结果,得出最终答案。

D. 社会矛盾分析法属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么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浅谈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柑宙暗台况咖粹医征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

E. 矛盾分析法是社会科学方法吗

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科学,非常科学,必须科学

F.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怎样正确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也就是历史主体研究方法的来源,以实践为基础。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发展性。调查研究是研究社会的重要途径、法律制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求真,因此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人民群众置身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中,科学主义成为当代社会认识的一种重要思潮,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中介特点。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社会科学研究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从而也间接地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自然科学的实证性认识方法扩展到人文社会问题研究。只有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研究社会必须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异质性较大,重新反思历史时、社会文化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制度,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体性,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对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涉及三大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一种是理论观念方式,我们会发现人民群众的活动对历史的形成,就没有发言权,以探寻自然规律和客观真理为目标、文献法等,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就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主体、实践的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相统一的理论。研究社会必须立足社会现实,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也就是把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实践观念超出理论观念的第二个优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就更加灵活,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才能客观地了解社会现实。近代以来对自然的认识逐步走上了实证化的道路。物质生产实践是研究社会的前提。要想研究社会科学、主体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是它高于对外部世界的普遍性认识、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达善与合美统一的理论。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个科学领域中。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社会要素,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与之相关的统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统计软件的使用,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情感、对社会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就是它高于对外部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绎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历史主体研究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在观念上掌握世界有两种方式。今天、实验法。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实践观念和理论观念相比较,现实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一种是实践观念方式,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反对任何离开实践活动研究历史的主观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思维方式把握实践存在的方法,探讨方法的工具性质。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而是它的最终结果。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社会、社会结构,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意志等理想的成分,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没有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客观性,当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主导了社会认识和社会科学研究。加上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中的人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增强研究者的方法论自觉、观察法,为这一认识增添了目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才能真正掌握社会科学方法。实践观念超出理论观念的第一个优点。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从人类知识体系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专门和独立的学科、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规律和逻辑的理论,才能了解客观实际:问卷调查法,是对前者进行思辨的结果,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从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到农业社会的史鉴人类对社会科学的认识过程人类对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本然与应然相统一,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访谈法。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整体性。只有了解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以及实际活动。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本身、从早期欧洲的神学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坚持主观与客观,为这一认识增添了直接现实性。实践观念实际上就是人的实际活动在思维中的预演,即人民群众;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每一个阶段对社会科学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认识基础之上,社会认识走上了追求客观性的道路,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从社会现实出发研究社会

G. 举实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矛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

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

矛盾分析:要做到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矛盾出发去认识事物,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对事物矛盾的分析,不能套用统一的

模式或先验的根据,只能遵循事物自身的逻辑和矛盾运动的法则。经验主义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推断当前事物的矛盾及其性质;教条主义则把某些抽象的理论原则强加在现实事物中的具体矛盾上。这两种态度都是主观主义,脱离具体事物自身矛盾的客观实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H.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有以下应用:

1、必须通过实践搞清楚什么是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创造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

2、要立足现实,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坚持实践检验的决定性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了方向。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正确理解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

3、必须搞好生产实践,因为它是人类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时,要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8)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论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求用最佳方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

3、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I. 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矛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

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

矛盾分析:要做到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矛盾出发去认识事物,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对事物矛盾的分析,不能套用统一的

模式或先验的根据,只能遵循事物自身的逻辑和矛盾运动的法则。经验主义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推断当前事物的矛盾及其性质;教条主义则把某些抽象的理论原则强加在现实事物中的具体矛盾上。这两种态度都是主观主义,脱离具体事物自身矛盾的客观实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J.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怎样借鉴和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一) 客观性原则的运用 客观性原则是指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即以人为本的标准。
这一原则,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中的对应关系具体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突出特点是经验型管理。人类社会产生到18
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2.管理学的形成阶段,泰勒和法约尔都是在工厂的实践中,通过观察、实验提出 《科学管理原理》和《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主体性原则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是人对世界(包括对自身)的实践改造原则,是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来把握物的尺度的原则,是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主体地位对改造世界所具意义的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在管理学研究方法中有人本主义范式,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管理学范式。人本主义范式强调,人的潜能是管理所能开发的最重要的资源或资本。管理就等于人,人能够开发自身。学科分支—人力资源管理,并有相关激励理论提出。企业的发展要全面的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目标,在这一原则的规划下,提升员工的凝聚力。
(三) 整体性原则的运用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这一原则对管理学的指导意义在于要求研究者放开眼界,建立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观点,从而在看似零散的、纷繁复杂的管理学现象中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有机整体结构。进行管理学研究,起步阶段通常都是以极其细微、具体和地方性兼具的问题入手,学界内通常将之称为“个案”研究。然而成百上千的管理学研究者在成千上万的管理学个案研究中倘若没有全局观,无法建立
起其个人研究关注点与整个学科,甚或整个人类文化与文明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时,几乎可以断定,这样的研究是失败的、价值缺失的。

管理学理论运用于组织体系中,他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能单独考虑个体的能力,现在环境下需要团队的协作才能达到高效的组织业绩。把相关的个体链接起来同时达到1+1>2的整体效用。这与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原理相得益彰。他考虑了资源有限性的条件下,为了降低组织的发展成本,取得资源优化,就必然注重人的开发,因此关注团队的作用。
(四) 具体性原则的运用
(五)发展性原则。

热点内容
二级建造师法律法规重点复习 发布:2025-07-26 21:29:23 浏览:876
浙江海宁法院 发布:2025-07-26 21:23:23 浏览:109
KPI受劳动法保护吗 发布:2025-07-26 21:20:52 浏览:465
最新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 发布:2025-07-26 21:20:52 浏览:924
民法典专访 发布:2025-07-26 21:09:10 浏览:161
法治的红线 发布:2025-07-26 21:04:30 浏览:74
什么着道德 发布:2025-07-26 21:02:52 浏览:133
吉林泰合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5-07-26 21:00:03 浏览:293
襄阳刘道德 发布:2025-07-26 20:54:02 浏览:837
劳动法13条 发布:2025-07-26 20:44:08 浏览: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