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01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013

发布时间: 2022-02-11 03:43:27

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多选。谢谢

1、ABC 为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劳动法规定从事矿山井下以及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岗位工作的农民工,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8年。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灵活性较强。
3、ABC 失业人员要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原所在单位和失业人员本人已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第二,非因本人意愿失业,即失业人员不愿意中断就业,但因本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被迫失业;第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办理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经程序,目的是为了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确认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失业人员必须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才能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待遇。对不符合条件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拒绝其申请,并告知其拒绝的理由。

4、BCD 休假的种类:、(1)法定节假日。是指法律规定用于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有:元旦休息1日;春节休息3日;国际劳动节休息3日;国庆节休息3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2)探亲假。是指劳动者享有保留工资、工作岗位而同分居两地的父母或配偶团聚的假期。探亲假适用于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3)年休假。是指职工工作满一定年限,每年可享有的带薪连续休息的时间。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案例分析!求正确答案!

  1. 可以解除,不用承担违约金。谢某以书面方式提前30天通知前单位辞职事宜,符合法律专规定;谢属某未与签订培训协议或保密协议,无承担违约金义务。

  2. 企业有责任转出档案,如不愿办理,可以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请人才市场直接办理转出。

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答;景某部分请求能得到法律支持;一、因为虽然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景某提供了有偿劳动,用人 单位并对景某实施了管理,双方履行了劳动内容,仲裁院会按照双方实际履行合同内容确定双方承担权利和义务。2010年1月至3月工资应得到支持。
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得不到支持;因为《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超过一个月至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方属无期限劳动合同并应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调解、仲裁法》规定;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应签书面劳动合同未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属劳动报酬范畴,属惩罚性“工资”,劳动者应在自己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景应在2009年10月1日主张11个月双倍工资,最晚在2010年9月31日前主张双倍工资(注:2009年10月后每晚一个月主张,双倍工资少一个月)。所有景某主张双倍工资已超过仲裁期限,得不得支持。

4.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属于什么法的内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分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和法律救济三部分,其中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会法》、《社会保险法》等

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个人意见: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支持谢某的申请。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国家法定节日专加班的应属当支付劳动者百分之三百的工资,且不能以补休代替。周末假日加班应该支付百分之二百的工资,但可以以补休代替,但用人单位只给了2天补休。故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谢某的加班费。
以上仅供参考。

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谁有全文 发一下 谢谢

首先要跟复您解释一下:并没有“劳制动与社会保障法”这个法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分别是两个部门法体系(部门法是法学名词,也称法律部门,勿进行字面理解,详请网络),前者目前有单行的法律即《劳动法》,由该单行法与《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构成,后者尚无单行的法律,目前由《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和相关法律法规构成。
至于前述提到的三个法律名称,网络和国务院网站均有具体的条文。至于两个部门法体系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由于条文太多,我就不一一给你列出了。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或学习,建议去书店寻找法律汇编翻阅或购买。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典》等,其中法律出版社的《劳动法典》(暗金色书皮,是各汇编法典中的一部)比较不错。

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名词解释 什么是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关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安全生产法、消防回法等。也是保障社会成答员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享受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为了保证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8.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和区别

简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答:联系 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
3 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首先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法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区别 1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2法律部门:在中央,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行政机关或具体工作部门。
3关系的主体: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4立法目的: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
5解决程序:社会保障法引发的劳动争议,由于具有某些私法关系的特点,主要适用民事程序来解决;劳动法争议引发的争议,由于具有较强的公法性,应主要采用行政诉讼程序。

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问题

劳动法规定职工每个自然日需要8小时工作时间(累积),超出8小时工作时间企业需要支付职工加班费。企业要求最低工作时间8小时符合规定。

1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图书目录

第一编 劳动法
第一章 劳动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劳动法的法律属性和基本特征
第四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劳动法的渊源和内容
第六节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系与附随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外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劳动法主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
第三节 用人单位及其团体
第四节 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服务主体
第四章 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
第一节 促进就业
第二节 职业培训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五章 劳动合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第六节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第七节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集体合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第四节 集体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五节 集体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六节 法律责任
第七章 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第一节 劳务派遣
第二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八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一节 工作时间
第二节 休息休假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九章 工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资的调整模式
第三节 工资保障
第四节 法律责任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四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第五节 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 职工民主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 平等协商制度
第二编 社会保障法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本质
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的体系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建立和发展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法主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被保障主体
第三节 保障主体
第十五章 社会保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养老保险
第三节 医疗保险
第四节 失业保险
第五节 工伤保险
第六节 生育保险
第十六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 社会福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公共福利
第三节 职业福利
第四节 社会福利事业
第五节 社区服务
第十八章 社会优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我国社会优抚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编 法律救济
第十九章 劳动争议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第四节 劳动争议诉讼
第五节 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第六节 法律责任
第二十章 劳动保障监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保障监察
第三节 工会劳动保障监督
第四节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章 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一节 劳动保障行政复议
第二节 劳动保障行政诉讼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
参考文献
……

热点内容
商法商事原则 发布:2025-07-23 18:18:24 浏览:609
人民法院诉讼规则 发布:2025-07-23 18:15:16 浏览:130
码头装卸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3 18:14:05 浏览:536
道德献祭 发布:2025-07-23 18:08:27 浏览:23
淮南市律师 发布:2025-07-23 18:06:07 浏览:388
合作社规章制度免费下载文档 发布:2025-07-23 18:01:49 浏览:552
学校保洁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3 18:00:22 浏览:988
美术展厅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3 17:46:23 浏览:404
合同约定与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 发布:2025-07-23 17:43:02 浏览:919
法院对调群 发布:2025-07-23 17:30:23 浏览: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