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未约定

合同法未约定

发布时间: 2022-02-11 05:21:59

1. 法律规定合同中中应该约定的事项,当事人之间未约定如何处理

  1. 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2.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18条第3款规定,按套(单元)计价或者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应当注明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3. 鉴于《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系由国务院建设部颁布施行,该《办法》不属于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范畴。即使该条款为强制性规定,也不属于《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第五项无效情形。

  4. 由此,双方可以依据《合同法》第61条规定,就原合同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内容签订补充协议。无法签订补充协议的,可以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仅供参考。

2. 分析《合同法》第67条法律规定

《合同法》第67条法律规定分析如下: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本条规定了后履行抗辩权。

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履行的权利。

后履行抗辩权的发生,需具备以下条件:

1、需基于同一双务合同。

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在履行上存在关联性,形成对价关系。单务合同无对价关系,不发生后履行抗辩权。如果当事人互负的债务不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亦不发生后履行抗辩权。

2、该合同需由一方当事人先为履行。

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履行,多是有先后的。这种履行顺序的确立,或依法律规定,或按当事人约定,或按交易习惯。很多法律对双务合同的履行顺序做有规定。当事人在双务合同中也可以约定履行顺序,谁先履行,谁后履行。

在法律未有规定、合同未有约定的情况下,双务合同的履行顺序可依交易习惯确立。例如,在饭馆用餐,先吃饭后交钱。旅店住宿,先住宿后结帐。乘飞机、火车,先购票,后乘坐。

倘若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谁先履行合同,此时可采用担保等方法确立谁先履行。例如,在一项买卖合同,谁也不愿先履行,卖方不愿先交货,怕买方收货不交钱。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约定由银行协助双方履行,买方先将货款打入银行,由银行监管此款,卖方即行发货,买方验收后,银行将款项拨付卖方。合同按此顺序履行。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

具备上述条件,发生后履行抗辩权,即没有先履行义务但已到履行期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权利。应当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不能行使后履行抗辩权。

(2)合同法未约定扩展阅读:

《合同法》第68条法律规定分析

第六十八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条规定了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又称先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成立后,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义务,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可能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履行合同义务。

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没有后履行抗辩权,故法律设立不安抗辩权,使其在对方无力履行的情况下享有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的发生,需基于双务合同,当事人之间具有对价关系。单务合同不发生不安抗辩权。

双务合同成立后,后履行的当事人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可能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后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的情形发生变化,可能是财产上减少,也可能是其他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和其他丧失、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例如,某商业银行发贷前由于市场骤然变化使该企业产品难以销售,可能导致无力还贷,商业银行有权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贷款。

又如,某城市文化公司邀请一明星歌手演唱,约定先付演出费一千元,因歌手生病住院难以前往,文化公司即可以不向歌手支付约定的一万元的演出费。

具备上述情形,不安抗辩权发生,应当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

3. 房屋租赁合同中未约定的事项是否有法律规定

房屋租赁合同付款时间未约定是先付后住怎么办 ?房屋租赁合同付款时间未约定是先付后住,只说是每半年付一次,法律上是不是可以认为是先付后住,因为一般都是先付后住?

通常情况下,关于租赁费的交付时间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如果约定不明,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进行补充协议,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可以按照交易习惯确定。即可以理解为“先付后住”。

4. 合同法告知义务没有做到,属于违约吗

合同法当中的告知义务你没有做到,那么你的这种行为是属于违约的责任,你需要赔偿一定的违约金。

5. 《合同法》中未明文规定的合同是什么活动,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

只要是符合一般合同的要件,便应当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特征
1.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2.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4.合同是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故应为合法行为。
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可撤销
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合同可以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成立的合同;
(二)显失公平的合同;
(三)因欺诈成立的合同;
(四)因胁迫成立的合同;
(五)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合同无效
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
法律性质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是两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6. 合同法141条,双方未约定交付地点,标的物需要运输,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所有权是否转移

双方未约定交付来地点,标的源物需要运输,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所有权转移。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合同法》

第一百三十条 定义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第一百四十一条 交付的地点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 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

(6)合同法未约定扩展阅读:

《合同法》

第一百三十四条 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约定

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

第一百三十五条 出卖人的基本义务

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

热点内容
商法商事原则 发布:2025-07-23 18:18:24 浏览:609
人民法院诉讼规则 发布:2025-07-23 18:15:16 浏览:130
码头装卸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3 18:14:05 浏览:536
道德献祭 发布:2025-07-23 18:08:27 浏览:23
淮南市律师 发布:2025-07-23 18:06:07 浏览:388
合作社规章制度免费下载文档 发布:2025-07-23 18:01:49 浏览:552
学校保洁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3 18:00:22 浏览:988
美术展厅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3 17:46:23 浏览:404
合同约定与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 发布:2025-07-23 17:43:02 浏览:919
法院对调群 发布:2025-07-23 17:30:23 浏览: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