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原题2020
❶ 有没有5月15日 下午经济法的原题和答案
如果Albert看到的是五月或六月。。那他就不能肯定的说Bernald也不知道。。因为Ber有可能在19号。。即使B知道的是15或16号。。但只要A知道的是五月或六月。。那A就不能肯定的说B不知道。。首先要明确A她是不知道B的日期的。。她只能从自己知道的月份下去判断B。
❷ 经济法考试题
(1) 该行为不是不抄正当竞袭争行为,属于折扣,即让利。是指在成交的付款上给对方以一定比例的减让而返还给对方的一种交易上的优惠.但该款项并不能支付给当事人一方的经办人或代理人
(2) 两厂支付的是佣金,是具有独立地位的中间人提供介绍而得到的报酬,可由买卖双方给付
(3) 回扣是一种商业贿赂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回扣的主要特征是在“帐外暗中”给付 .折扣和回扣的显著不同在于折扣以明示的方式给付对方,B与A即是,双方都如实入帐 .佣金的给付也须以明示方式进行,同时都要如实入帐,A、B即是
❸ 经济法试题
一
1 A
2 A
3 B
4 B
5 A
6 A
7 B
8 A
9 A
10 A
11 A
12 A
13 A
14 B
15 C
二抄
1 正确(但少说一个维护袭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知道应该不应该算对)
2 错误(说反了)
3 错误(少了著作权)
4 错误(还有配置资本的功能)
5 错误(强行性 统一性 技术性 广泛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❹ 2019-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试试题 (附答案)
用的软件模拟考试,真实。去年考的初级会计职称,已通过,可以自个用工具练习。
地支:fk.369kuai。com/details/55EF9953
❺ 经济法题
内容简介:《经济法练习题集》(第一版)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系列法学教材的配套辅导用书,根据21世纪系列法学教材《经济法》(第二版)编写,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及考生的欢迎。鉴于21世纪系列法学教材再次修订,经济法》(第三版)已经修订出版,我们特根据《经济法》(第三版)的修订以及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法学的发展,对《经济法练习题集》(第一版)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内容上,重点修改了市场竞争法、税法两个部分,并增加了新出台的《反垄断法》的相关内容;其二,在结构上,对宏观调控法原理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其三,在题目设计上,增加了对近期有关经济法研究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
编辑本段目录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第三章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第四章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章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六章经济管理主体 第七章企业概述 第八章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 第九章合作制及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 第十章市场规制法原理 第十一章市场竞争法 第十二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价格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会计、审计法律制度 第十六章宏观调控法原理 第十七章固定资产投资法 第十八章国有资产管理法 第十九章财政法 第二十章税法 第二十一章金融法 第二十二章对外贸易法 综合测试题(一) 综合测试题(二) 综合测试题(三) ……
名词解释与概念比较 1.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反垄断法等有关法规中规定的对某些行业或企业垄断行为不适用垄断禁止政策的法律制度。适用除外制度既是对反垄断法的禁止垄断制度的放宽,是反垄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各国反垄断立法来看,适用除外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垄断法不完全适用于公用事业,如铁路、邮电、军工等部门;反垄断法不适用国际贸易中的限制性的商业行为;如果一些限制性协议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或者并不损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反垄断法并不对其加以禁止。 2.自然垄断行业是指那些具有固定的网络系统和显著的规模经济,固定成本高、沉淀性大,为社会经济活动和民众生活提供基础性、稀缺性公共商品和服务,在传统上被认为应当排除或限制竞争、仅由一家企业或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的产业。自然垄断经营主要是指由于自然条件、技术条件以及规模经济的要求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而形成的垄断经营。虽然各国规定的自然垄断行业范围不尽相同,但一般指自来水、热水、煤气、天然气、通讯、电力、邮政、铁路及电视、广播等行业的企业。这些部门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基本生活,不宜实行自由竞争,应适用反垄断法除外制度,由国家垄断经营。 3.掠夺性定价,是指经营者有选择地降低价格,以图损害竞争对手,价格通常降到相当于成本或低于成本。由于行为人的经济实力,优势企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承受降价损失,但处于弱势且获取资源有限的竞争者就会被逐出市场。所以,构成这种滥用行为的前提条件,与垄断高价一样,其行为人必须在市场份额上具有优势地位,否则其低于成本价的销售对任何人都不构成损害,反而对消费者有利。 4.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方法,对商品或服务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公开宣传,引起或足以引起其交易相对人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认识的行为。商业诽谤行为又称商业诋毁行为或商誉侵权行为,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侵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散布虚假信息,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区别在于:(1)虚假宣传是针对自己的商品,而商业诽谤是针对竞争者或竞争者的商品;(2)内容不同,前者往往是赞扬性的,而后者的内容则是贬斥性的;(3)表现形式不同,前者主要是运用广告的形式,而后者对于传播途径无特殊要 ……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❻ 求2020中级会计师第二批经济法和财管真题答案。谢谢
题主,目前没有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和财管的真题答案。
每科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结回束后答,网上会出现“考生回忆版”的真题答案,像两大会计网校会加以整理公布,目前也只公布了第一批的部分真题,第二批还没公布,况且现在第三批考试正在进行中。
题主你这几天找的话也只有部分真题,现在找不到该批次所有真题,只能等待网上后续整理才能都能发布出来。
❼ 经济法习题
内容简介:《经济法练习题集》(第一版)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系列法学教材的配套辅导用书,根据21世纪系列法学教材《经济法》(第二版)编写,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及考生的欢迎。鉴于21世纪系列法学教材再次修订,经济法》(第三版)已经修订出版,我们特根据《经济法》(第三版)的修订以及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法学的发展,对《经济法练习题集》(第一版)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内容上,重点修改了市场竞争法、税法两个部分,并增加了新出台的《反垄断法》的相关内容;其二,在结构上,对宏观调控法原理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其三,在题目设计上,增加了对近期有关经济法研究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
编辑本段目录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第三章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第四章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章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六章经济管理主体 第七章企业概述 第八章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 第九章合作制及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 第十章市场规制法原理 第十一章市场竞争法 第十二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价格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会计、审计法律制度 第十六章宏观调控法原理 第十七章固定资产投资法 第十八章国有资产管理法 第十九章财政法 第二十章税法 第二十一章金融法 第二十二章对外贸易法 综合测试题(一) 综合测试题(二) 综合测试题(三) ……
名词解释与概念比较 1.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反垄断法等有关法规中规定的对某些行业或企业垄断行为不适用垄断禁止政策的法律制度。适用除外制度既是对反垄断法的禁止垄断制度的放宽,是反垄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各国反垄断立法来看,适用除外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垄断法不完全适用于公用事业,如铁路、邮电、军工等部门;反垄断法不适用国际贸易中的限制性的商业行为;如果一些限制性协议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或者并不损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反垄断法并不对其加以禁止。 2.自然垄断行业是指那些具有固定的网络系统和显著的规模经济,固定成本高、沉淀性大,为社会经济活动和民众生活提供基础性、稀缺性公共商品和服务,在传统上被认为应当排除或限制竞争、仅由一家企业或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的产业。自然垄断经营主要是指由于自然条件、技术条件以及规模经济的要求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而形成的垄断经营。虽然各国规定的自然垄断行业范围不尽相同,但一般指自来水、热水、煤气、天然气、通讯、电力、邮政、铁路及电视、广播等行业的企业。这些部门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基本生活,不宜实行自由竞争,应适用反垄断法除外制度,由国家垄断经营。 3.掠夺性定价,是指经营者有选择地降低价格,以图损害竞争对手,价格通常降到相当于成本或低于成本。由于行为人的经济实力,优势企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承受降价损失,但处于弱势且获取资源有限的竞争者就会被逐出市场。所以,构成这种滥用行为的前提条件,与垄断高价一样,其行为人必须在市场份额上具有优势地位,否则其低于成本价的销售对任何人都不构成损害,反而对消费者有利。 4.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方法,对商品或服务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公开宣传,引起或足以引起其交易相对人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认识的行为。商业诽谤行为又称商业诋毁行为或商誉侵权行为,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侵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散布虚假信息,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区别在于:(1)虚假宣传是针对自己的商品,而商业诽谤是针对竞争者或竞争者的商品;(2)内容不同,前者往往是赞扬性的,而后者的内容则是贬斥性的;(3)表现形式不同,前者主要是运用广告的形式,而后者对于传播途径无特殊要 ……
❽ 2020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真题考生回忆内容
【导读】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有6个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无论如何,每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题目,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当然,变化的内容,都在考纲规定范围之内。每年在考试结束后,我们都会进行真题的总结,大部分是通过考生回忆进行整理的,不是很完整,但是也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0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真题考生回忆内容。
1.强制信息披露
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是()。
A.3个月
B.12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核“强制信息披露”知识点。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六个月,自中国证监会核准前招股说明书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计算。
2.调查中止和经营者承诺制度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横向垄断协议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接受经营者提出的承诺而中止调查的是()。
A.涉嫌固定交易价格
B.涉嫌限制交易数量
C.涉嫌分割销售市场
D.涉嫌联合抵制交易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核“调查中止和经营者承诺制度”知识点。涉嫌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等三类严重限制竞争的横向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不得接受中止调查申请,故选项D正确。
3.票据的记载事项
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票据的相对必要记载事项的是()。
A.票据金额
B.票据到期日
C.承兑时记载的条件
D.背书时记载的条件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核“票据的记载事项”知识点。选项A属于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未记载这类事项则票据行为无效;选项B属于相对必要记载事项,未记载这类事项,票据行为仍然有效,但需依照法律法规决定相应事项,未记载到期日的,视为见票即付;选项C属于记载使票据行为无效的事项,记载此类事件选项,不仅记载无效,而且导致票据行为无效;D属于记载不发生票据法上效力的事项,记载不产生票据法的效力,但可以产生民法上的效力,故选项B正确。
以上就是2020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真题考生回忆内容,还附带了解析,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一下,现阶段,大家还是要等到成绩的公布,需要提前关注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新流程,及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成绩查询,祝愿大家都能考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