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中严重失职的认定
❶ 劳动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中关于"造成重大损失"的认定.
因为企业类型各有不同,对重大损害的界定也千差万别,所以,立法机关在全国并没有作统一的解释,而是由企业内部规章来规定。若用人单位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和损害程度等情况,对企业规章中规定的“重大损失”进行合理认定。当事人若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❷ 员工严重失职怎么理解
“严重失职”源于现行法律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权的规定。《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按照法律规定,“严重失职”需同时满足三个要件。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严重失职”首先需包括“失职”与“严重”两个方面。第一,劳动者需有“失职”行为。所谓“失职”行为是指劳动者对本职工作不认真负责,未依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当然,用人单位应当首先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方能认定劳动者存在失职行为。第二,“失职”行为应当达到严重的程度。劳动者的“失职”行为在程度上必须已经达到严重的情节,如果仅仅是一般的失职行为,则用人单位无权解除劳动合同。第三,“严重失职”行为需造成“重大损害”。对于严重失职的劳动者,还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只有当其同时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用人单位方可进行解雇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严重”与“重大损害”有些重复,但并不重叠,一个是针对行为,一个是针对结果。同样的,“重大损害”也存在标准界定的问题,用人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此加以明确,防止发生争议。
对于“严重失职”,以上三个构成要件缺一不可,否则,用人单位则无权解除劳动关系。上述案例中,如果某的行为属于“严重失职”,则首先要满足这三个前提:属于“失职”行为、达到“严重”程度、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❸ 劳动合同法第39条法定过错指哪些
答:你好由于你没有把事情的过程细述,下面回答供你参考《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在无经济补偿的前提下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者如果在工作中构成了严重过错,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用人单位可以无补偿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将“严重违纪”、“重大损害”等界定清楚,对许多企业业说,的确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不论是“严重失职”还是“营私舞弊”均应同时满足条件——“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那么什么样的损失属于“重大损害”呢?根据原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25条的规定,所谓“重大损害”由企业内部规章来规定。因为企业类型各有不同,对重大损害的界定也千差万别,故不便对重大损害做统一解释。若由此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认定。由此可见,法律对于何谓“重大损害”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来界定损害程度大小对于企业的影响程度,并且通过民主程序将关于“损害额度”的规定与全体员工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协商一致,进行公示告知,才能上升为司法认可的证据。但是如果企业的损失额度过低或过高,司法机关仍有权进行自由裁量来审查制度的合理性。
❹ 如何认定劳动者严重失职
认定劳动者严重失职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认定:
1.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规定了严重失职的标准,并且规章制度制定程序应当合法、有效。
2.劳动者确实实施了规章制度中规定的严重失职的行为。
3.如果规章制度没有规定严重失职的标准的,则认定严重失职时,应当根据劳动者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以及其失职行为对用人单位的经营所造成的直接影响等进行认定。
如果劳动者严重失职的,单位可以因此与之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❺ 法律上如何证明劳动者“严重失职”
证明劳动者严重失职应当对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进行分析:
1、就主体而言,劳动者必须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
2、主观上劳动者存在重大过失。
3、从行为本身看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标准,及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
4、从行为后果上看,给用人单位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
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章第三条〈严重失职〉,比例是多少
关于“严重失职”的界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属约定内容。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在《员工手册》或规章制度中明确“严重失职”的界定。当然,量化标准应当合情合理。
❼ 员工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可以直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部分损失。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可以要求赔偿部分损失。
但用人单位据此解除合同,应当先行固定证据。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部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劳部发〔1994〕489号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❽ 张律师您好!请问劳动合同法中39条,说因员工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开除员工
首先要分析,这个事情责任是否在你,你有没有工作失误?如果有责任,按照劳动法给公司造成1万以上的损失都可以开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