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如何认定合同法无效

如何认定合同法无效

发布时间: 2022-02-11 13:52:53

1. 如何确认合同无效

无效合同,其本身是自始无效、当然无效。无效合同的无效确认权,可以由当事人自己行使,可以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行使,也可以由行政机关等其他主体行使,而不仅仅是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才有权行使。主张合同无效的条件:1、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三人利益的合同;以合法形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2、意思表示不真实, 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3、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但有例外: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如何认定合同是无效的

符合下列情形的,可认定为合同无效,即合同是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或者是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等。当事人可通过向法院起诉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方式来确认合同无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 最高法院关于合同法认定哪几种合同无效

合同法 第五复十二条规制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 合同的无效如何认定

合同的无效的认定方式:
1、主体不适格的合同,应当认定无效;
2、合同内容或形式违法的,应当认定无效;
3、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订立的合同,应当认定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 如何依据《合同法》第52条的“恶意串通”认定合同无效

一 、恶意串通”的含义。包括《合同法》在内,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并未对“恶意串通”作出明确界定,通常说法将“恶意串通”定义为牟取不法利益合谋实施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其构成要件有二:一是主观心态是故意而为之,即明知某行为会损害他人权益,仍积极促成该行为发生或实施;二是为了牟取利益,即通过实施该行为可以获取一定收益,包括直接增加自身收益,以及通过减少支出而间接增加自身收益。

二、如何认定“恶意串通”。当事人主观心态如何,是认定是否构成“恶意串通”的关键,而主观心态属个人内心活动范畴,除当事人自行承认外,难以直接予以证实或查实,若仅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分配举证责任,要求主张权利的当事人承担全部举证责任,其基于客观原因而导致举证不能,进而败诉的可能性较大,不具备可操作性。对于类似情况,采取推定方式完成举证、认证则较为合理,即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或已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日常习惯经验,推理、判断未知事实是否存在,并允许相关当事人进行反证、辩驳,只要存在高度盖然的可能性,则可择优判定某种事实,从而在最大限度内反映案件真实情况。《证据规则》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因此在民事诉讼过程中采取推定方式认定案件事实,符合法律规定。需注意的是,推定方式仅限于难以用证据直接证实的情况,推定事实仍需以可知事实为基础或以有效证据佐证,并且不因采取推定方式而免除当事人需承担的其他举证责任。在认定是否“恶意串通”时,推定方式仅适用于认定当事人在实施某行为时是否故意而为之的心理状态,对于当事人基于该行为是否牟取了利益,主张权利的对方当事人仍需举证。

6. 如何认定合同是整体无效,还是部分条款无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以下情形的民事行为无效:1、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版力或权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2、当事人一方有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行为;3、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4、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根据《合同法》,具有以下情形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对于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是否无效略有不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才会无效。损害合同相对方利益的,合同仍然有效,但向对方可以要求变更或撤销合同。
判断合同无效,要从合同整体能够达到的目的去判断,以及无效部分是否是合同的决定性因素或缔约基础。如果合同没有无效情形,但部分条款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合同的条款具有可分割性的,则部分条款无效。合同部分条款无效,不影响合同其它条款的有效性及执行性。

7. 如何依据《合同法》第52条的“恶意串通”认定合同无效

《合同法》第52条所规定无效合同之情形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回之一的,合同答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热点内容
英美合同法词汇大全 发布:2025-07-23 12:05:37 浏览:270
论述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发布:2025-07-23 12:05:30 浏览:223
上海行政律师 发布:2025-07-23 12:04:41 浏览:480
素质与道德的区别 发布:2025-07-23 12:03:52 浏览:383
乳房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23 11:54:34 浏览:746
什么是方法学研究 发布:2025-07-23 11:31:40 浏览:990
劳工法律援助 发布:2025-07-23 11:23:49 浏览:964
魔法学院h救世主 发布:2025-07-23 11:14:24 浏览:354
家庭道德经 发布:2025-07-23 11:10:00 浏览:787
招标活动中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重要吗 发布:2025-07-23 10:45:51 浏览: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