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婚姻法知识产权收益法条

婚姻法知识产权收益法条

发布时间: 2022-02-15 20:23:41

㈠ 按照新婚姻法精神,婚前创作知识产权,婚后收益,离婚时这部分财产如何界定

1、如果没有约定,知识产权属于个人的,但是知识产权的在婚后产生的收益,无论以何种形式取得的收益,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依据为《婚姻法》第17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2、如果不想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可以进行约定,这样的约定是有效合法的,依据为《婚姻法》第19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㈡ 婚姻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有何区别

婚姻法17条与18条都是讲的夫妻共同财产问题,17条讲的是共有财产,18条讲的是归一方个人回所有答的财产。

《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婚姻法》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㈢ 婚姻法中知识产权的财产收益取得到底是以什么为标准

你好!知识产权的财产收益大意就是指实际取得或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如果知识产权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话,指的就是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知识产权取得的收益,离婚时已经实际取得或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

依照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解释(二)》第十二条规定,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知识产权取得的收益,离婚时已经实际取得或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知识产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所产生的权利,既具有财产权的属性也体现人身权的利益。婚姻法立法规定知识产权的收益侧重于财产性收益。知识产权能否实现其财产性权利、何时实现其财产性权利等问题,都具有不确定的因素,知识产权本身的取得和其财产性权益的取得有时并不同步。

故认定该知识产权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以该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收益取得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判断标准,而不应以该知识产权权利本身的取得的时间为判断依据。

夫妻离婚时只能对现有财产进行分割,对没有实现其价值的财产性收益不能估价予以分割,智力成果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有形财产后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对其配偶在共同生活中付出的劳动,可从其他财产中给予适当补偿、照顾。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其主要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

1、什么是知识产权的收益

顾名思义,知识产权的收益就是因知识产权给产权人带来的价值。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因在其未投入市场时,无法衡量其价值。比如有的某作家创作的作品,在未对市场公开时,对他自己来说可能是无价的,但对别人没有任何价值;对市场公开后,会因为客户的评价,市场的波动等原因而产生相应的价格。就夫妻的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而言,同样无法对价值不确定的东西进行分割。所以,要对知识产权而获得的财产性收益进行分割就需要其价值,同时,需要根据夫妻之间关系建立的时间确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知识产权收益

《中华人们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对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知识产权收益进行了解释,即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

根据我国司法解释和上图所示,就婚前完成并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属于个人财产和婚内完成并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属于共同财产不存在争议,更多的争议会存在于以下三种情况:

(1)婚前完成,婚内取得的这一部分收益,就这部分收益普遍认为将其认定为个人财产没有问题。但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比如虽然该知识产权是婚前完成的,但在婚姻关系建立后为取得该部分收益需要另一方配合或付出较大的努力,那么在就这部分财产进行分割时就不得不做考虑。

(2)就知识产权婚内完成,离婚后取得收益的,这部分收益就属于法律规定的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因配偶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完成某作品或专利需要另一方的配合与付出,所以这一部分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有必要在离婚时对其进行分配。

(3)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完成的作品,但没有明确其收益。因为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收益存在较大的期待性,就作为夫妻中知识产权方即便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完成的作品,但其没有和任何人签订使用合同或其它合同,则知识产权的收益并没有明确,双方在离婚时就无法将其认定为共同财产,也无法进行分割。

3、如何对知识产权收益进行分割

在离婚时可直接就已经实现的收益进行分割,知识产权的收益也不例外,但针对法律规定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则需要以其它方式进行分割,因为这部分财产还没有实际获得,只是明确可以获得的情况。比如,作为夫妻一方的知识产权人已经和想要使用他的人签订了使用合同,合同明确了使用该知识产权需要支付的对价,但是使用人还未实际支付。那就该合同约定的价款,作为夫妻一方就可以夫妻共同财产为由主张分割,作为知识产权人的一方则需要先向配偶一方支付,再让使用人向知识产权一方支付便可。

当然,先行支付只是其中一种共同财产的分割方式,双方对此有异议也可以在解决婚姻问题后再就财产分割另行提起诉讼解决。

网页链接

㈣ 知识产权的收益可否归为夫妻共同财产

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婚后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参考《婚姻法》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工资、奖金;
生产、经营的收益;
知识产权的收益;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来具体分析,可以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已经明确的时间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作为判断该部分收益归属的标准。具体如下:
1. 根据司法解释(二)第十二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收益为夫妻共同所有。
也就是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知识产权在婚后由夫妻一方创造的,一方取得其所有权,知识产权权利本身归一方专有。但知识产权的收益,也即财产权应归夫妻共同所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例如,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作品因出版、上演、播映后取得的报酬或允许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报酬;专利权人转让专利权或许可他人使用其专利所取得的报酬;商标所有人转让商标权或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所取得的报酬,都属于知识产权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
2. 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明确的时间在婚前的,即使收益实际取得在婚后,该收益仍为个人婚前财产。
3. 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明确的时间在离婚后的,该收益为个人财产。

㈤ 夫妻双方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知识产权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
也就是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只要夫妻双方未约定婚后所得归各自所有的,那么任何一方因知识产权而得到的收益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方都有权利分享。

但是由于知识产权属于智力成果,其权利的产生、取得及财产性利益的实现往往不是同步的,甚至还会相隔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当事人的婚姻状况发生变化的话,就会给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权益的性质认定带来困难。
判断一方在离婚后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究竟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关键要看其知识产权的权利取得是在离婚之前还是在离婚之后。
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12条的规定,在夫妻双方没有约定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的情况下,只要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均为夫妻共同财产。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离婚之后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收益,只要离婚之前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即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对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知识产权,如果其收益不能明确,则离婚时无法认定其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因为知识产权的收益有一定的期待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权利人没有将其知识产权投入使用,则其收益并未明确,无法认定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㈥ 知识产权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婚后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参考《婚姻法》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工资、奖金;
生产、经营的收益;
知识产权的收益;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来具体分析,可以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已经明确的时间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作为判断该部分收益归属的标准。具体如下:
1. 根据司法解释(二)第十二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收益为夫妻共同所有。
也就是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知识产权在婚后由夫妻一方创造的,一方取得其所有权,知识产权权利本身归一方专有。但知识产权的收益,也即财产权应归夫妻共同所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例如,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作品因出版、上演、播映后取得的报酬或允许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报酬;专利权人转让专利权或许可他人使用其专利所取得的报酬;商标所有人转让商标权或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所取得的报酬,都属于知识产权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
2. 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明确的时间在婚前的,即使收益实际取得在婚后,该收益仍为个人婚前财产。
3. 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明确的时间在离婚后的,该收益为个人财产。

㈦ 婚姻法中知识产权的财产收益取得到底是以什么为标准

防止专利侵权查新:圈定可疑侵权点 防止专利侵权查新,又称专利侵权主动查新,是指为避免发生专利侵权纠纷而主动对某一项技术或者产品进行专利检索,目的是要找出可能受到其侵害的专利。可能受到其侵害的专利也称为侵权专利或者障碍专利,包括有效专利和具授权前景的专利申请。 在制造、销售(包括许诺销售)、进口或使用一项怀疑存在专利的产品之前,需要进行防止专利侵权查新。许诺销售包括做广告、在商店橱窗中陈列或者在展销会上展出等方式。 防止专利侵权查新包括圈定可疑侵权点、检索侵权专利、判断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和撰写侵权查新报告这四个关键步骤。 由委托方提供拟实施产品或技术的交底材料,由查新员对交底材料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梳理。交底材料是以书面方式提供的详细的技术信息披露,需要时应包含视图、流程图、框图等,以便于查新员理解。对技术信息的理解决定了检索的范围和之后对检索结果的分析。 在梳理技术方案时,查新员可用逆向分析的方式,即首先理解整体技术方案的目的和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然后分割出实现整体技术效果的各个技术环节,这些技术环节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最后科学地划分出技术特征。所谓技术特征,是指技术方案中能够相对独立地执行一定的技术功能、并能产生相对独立的技术效果的最小技术单元或者单元组合。 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针对全部技术特征均分别进行侵权检索分析有时是不明智的,实践中往往有选择地围绕那些必不可少且怀疑有专利的技术特征(称为可疑侵权点)开展防止专利侵权查新。可疑侵权点是通过以下步骤确定的: ①划分技术特征,将一项完整的技术方案拆解成多个技术特征; ②确定必要技术特征,自前述多个技术特征中确定必要技术特征(若缺少该技术特征,则技术方案不能实现其目的),其余为非必要技术特征; ③圈定可疑侵权点,自前述必要技术特征中选定那些怀疑存在专利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组合作为可疑侵权点,从而与那些早已进入自由公知领域的技术特征相区别,后者一般可以直接排除侵权风险而不必做检索分析,非常规应用或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除外。 可疑侵权点的圈定,既可以听取委托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意见,也可以由查新员通过检索阅读相关综述性文献进行合理的判断得出并获委托方的认可。上述技术方案的梳理结果以表格形式加以记录(表1),最终确定委托方技术方案由可疑侵权技术特征A、B、C等组成。 预防专利侵权检索方法: 防止专利侵权查新:检索侵权专利 检索侵权专利的目标是发现那些可能被侵权的专利或专利申请文献,为后续专利侵权风险分析提供证据支持。它是决定防止专利侵权查新质量的关键,其过程包括确定范围、执行检索、检索终止这三个阶段。 1确定检索范围 防止专利侵权查新的检索范围包括专利类型、时间范围、地域范围三个方面。专利类型包括世界各国和知识产权组织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及专利申请。 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是分别由专利权“三性”中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决定的。各国专利法对于专利权的有效保护期均有各自的规定,而且计算保护期限的起始时间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国家自提交专利申请之日起的专利保护期为20年。我国《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一般情况下,委托方会指定一个时间,通常是实施产品制造、销售、进口和使用的时间,简称实施日(委托方没有指定实施日的,以查新委托日代替实施日)。那些申请日早于该实施日前20年的专利通常已经超出了专利保护期限而失效,不会构成侵权专利。 因此,查新员应当检索实施日前20年以内的专利文献。不过在一些国家,某些领域专利申请的保护期可以续展或延长,例如药品和食品,原因是在其投放市场之前须履行行政批准程序,从而专利所有人在被授予专利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无法享有其专利权。在这些情况下,检索的时间跨度还应延长。 由于专利权的地域性,即一个国家依照其本国专利法授予的专利权,仅在该国法律管辖的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约束力,外国对其专利不承担保护的义务,这决定了防止专利侵权查新的检索地域范围是依实施产品制造、销售、进口和使用的地域而定,该地域应由委托方指定。因此,查新员应当检索该地域所在国的本国专利以及将该国作为指定国的地区或者国际专利组织专利。例如针对一项技术在中国实施的防止专利侵权查新,除了应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和受理的专利申请之外,还应当检索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出的指定国包含中国但是未及进入中国并在国内公布的PCT专利申请。需要注意的是,检索上述PCT专利申请的时间范围是实施日前4年内,原因是PCT国际申请自递交本地申请后30个月进入国家阶段,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后又有18个月的公布期。 2执行检索及其优化 在执行检索之前,查新员应当首先分析技术主题,并据此确定技术领域、专利分类。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执行检索并不断优化检索结果。 2.1选择数据库 防止专利侵权查新的数据库选择应遵循这些原则: ①地域吻合,所选数据库应包含上述地域范围的专利文献; ②数据完整,所选数据库应包含相关技术领域的全部专利文献并且保持更新,世界各国知识产权局、地区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官方网站专利检索入口一般提供了最全面、及时的基础专利信息,包括著录项目信息、说明书全文、法律状态信息等; ③功能完善,包括是否支持全文检索或者权利要求项检索,是否提供独特的专业检索功能(如检索复杂结构化合物时可使用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提供的化学物质登记号CASNo.检索功能); ④方便易用,当地域范围涉及多个国家、多个语种时,可选用综合性专利数据库平台如Espacenet、PATENTSCOPE、Orbit等,在提高检索效率的同时也克服了语言障碍。 2.2制定策略并执行检索 防止专利侵权查新的检索思路主要为三种:一是通过技术方案检索;二是通过机构或者人员检索;三是将技术方案与机构人员组合检索。 (1)通过技术方案检索 从技术方案中梳理出的非必要技术特征、已进入自由公知领域的技术特征通常不用检索,除非这些特征单独地或者组合地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新的技术效果。在针对可疑的侵权点进行检索时,每个技术特征点应当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表达,如用关键词、分类号、化学结构式等,将每种角度表达的检索结果通过逻辑或的关系合并后,作为针对该侵权点的检索结果。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相同的概念(如同义词、缩写、全称、音译、俗名等)直接描述以外,一个技术特征点还可能以其上位概念、功效特征、使用环境等形式出现在权利要求项中。因此,对每个技术特征点还应当考虑从其上位概念、功效特征、类别属性等角度进行表达和检索,以防止遗漏。 如果委托方的一项技术方案包含多个可疑侵权点(A、B、C、…),那么出于检索效率优先的考虑,可先将各个可疑侵权点的检索结果进行“逻辑和”组合运算(A and B and C and…),该组合结果由于包含的相同技术特征点最多,因而很可能从中发现最接近委托方技术方案的专利,需要优先重点关注。后续逐渐减少进行“逻辑和”运算的可疑侵权点的数量甚至单独考虑各个可疑侵权点的检索结果(A or B or C or…),这样逐步扩大侵权风险排查的范围,以便最大可能地避免遗漏。 就数据库检索的字段而言,在权利要求项中检索无疑是首选的。但如果数据库没有提供权利要求项检索功能,而只能进行文摘检索,那么将多个可疑侵权点的检索结果进行“逻辑和”组合运算造成遗漏的概率大大增加,此时应尽可能将各个侵权点单独在文摘中检索。如果数据库不仅提供权利要求项检索功能,还提供全文检索功能,则将各个可疑侵权点进行“逻辑和”组合后置于全文中检索,对提高检索结果的针对性是有利的。 (2)通过机构或者人员检索 很多情况下,委托方提供的产品或技术方案即为已知商业竞争对手、潜在合作伙伴或者发明人的产品或技术方案。此时,应重点排摸这些机构或者人员申请的专利。对机构而言,需要掌握其公司名称、子公司名称、母公司名称,如有并购历史的还需将并购对象的名称梳理清楚。涉及人员的,应注意各数据库中人员姓名的表达方式。 就数据库检索的字段而言,机构信息应置于申请人或者权利人字段中检索,人员信息应置于申请人或者权利人、发明人字段中检索。除了检索这些专利著录项目信息外,还应当查询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库,对相关机构或者人员的专利活动进行全面了解。机构或者人员检索的好处是,可将申请人、权利人或者发明人的专利情况一览无余地揭示出来,克服了技术方案检索容易遗漏的弊端。 (3)将技术方案与机构人员组合检索 当技术方案检索的命中数过多或者主题不够集中时,可增加机构或者人员信息限定,以使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同样,当机构或人员检索的命中数过多或者主题不够集中时(例如对大型企业集团),可增加技术主题或者技术特征的限定,以快速获得所需要的专利信息。 2.3检索优化 在检索过程中,查新员可以随时根据查得的相关文献进行针对引用文献、被引用文献、作者、机构、专利发明人、专利申请人等的跟踪检索,以便找到进一步相关的专利文献。 3检索终止 查新员可根据已经检索出的专利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是否应当中止检索。检索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查新员可以与委托方沟通告知检索结果,在对方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中止检索: ·查新员已经找到一份或多份使委托方技术方案落入其权利要求范围的专利文献,查新员根据其知识和工作经验,认为不可能再找到更多的这样的文件; ·查新员已经找到一份或多份使委托项目技术方案落人其权利要求范围的专利文献,但是该专利在委托人指定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内不受保护; ·查新员已经发现一份或多份现有技术文献,使得委托项目技术方案属于自由公知技术; ·查新员根据其知识和工作经验,经过大量的合理检索以后,认为不可能找到密切相关的对比文献,且委托方也无法提供进一步检索的线索与方向。

㈧ l婚姻法中‘知识产权所取得的收益是指什么’

  1. 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拥有的知识产权在婚后所取得的收益,婚后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也是夫妻共同财产,有特殊约定的除外。

  2. 例如,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后写的著作发表或被改编成电视剧,所取得的版税收入、改编费用等;婚后的专利或发明转让所取得的费用;婚后取得的商标收益等。

㈨ 《婚姻法》第十七条、十八条的原文内容

第十七条夫妻共有财产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夫妻一方的财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9)婚姻法知识产权收益法条扩展阅读

《婚姻法》第17条明确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具体内容包括:

1、处理权平等

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有权决定。

2、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夫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做出重大处分决定的,另一方有权否认该处分的法律效力

但如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该处分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该善意第三人。

3、承担一定的义务

家庭生活的费用,由共同财产支付,不足时,由夫或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分担。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义务所负债务,由共同财产清偿;不足时,则由个人财产负连带责任。

㈩ 新婚姻法解释三对夫妻分割知识产权收益的内容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并没有提到分割知识产权收益的条例
《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知识产权的收益”,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离不开另一方的支持,对已实现的经济利益无疑应该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但在离婚时尚未实现的经济利益的处理,

热点内容
1979年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 发布:2025-07-20 19:37:41 浏览:520
外商投资企业公司法 发布:2025-07-20 19:31:31 浏览:964
器械条例 发布:2025-07-20 19:25:44 浏览:731
法院没编制 发布:2025-07-20 19:25:41 浏览:454
太原法官助理 发布:2025-07-20 19:13:19 浏览:506
公共法律服务的六个体系 发布:2025-07-20 19:13:16 浏览:415
司法鉴别 发布:2025-07-20 19:08:20 浏览:302
水产养殖法律法规 发布:2025-07-20 18:58:24 浏览:510
法律顾问单位收费标准 发布:2025-07-20 18:52:46 浏览:219
公益事业单位需遵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7-20 18:49:54 浏览: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