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课件陈某柑橘

合同法课件陈某柑橘

发布时间: 2022-02-16 11:08:29

合同法案例分析题

法院应支持A公司的诉讼请求,本案件中,庄某和尚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不正当专竞争行为,他们属侵犯了A公司的商业秘密,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因此对于两人与他人合伙所得的收入的32万元,应该以A公司所受的损失为准,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❷ 关于合同法的作业。。。请帮我解决解决~悬赏100分!!

案例一,
赠与合同
不会支持陈,因为在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之前,赠与人可随时撤销赠与
支持,因为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能撤销。
案例二
有权,属于行使不安抗辩权
无权,因为工期拖延并非装修公司单方过错。
案例三
展馆租赁合同
出租方:
承租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举办****展览会,达成如下协议:
一、租用展馆时间:起止日期
其中:布展时间: 月 日至 月 日每天8:00—20:00
展览时间: 月 日至 月 日每天8:30—17:00
撤展时间: 月 日17:00
二、租用展厅范围及租金、定金支付办法
1、租用展厅范围:**展厅。
2、租金:
3、租金支付办法:展会开幕前15天前结清全部租金。
4、定金:乙方应于签订合同15天之内支付 万元给甲方作为租赁展会场地及时段的定金,甲方收到定金后合同生效。乙方未按合同约定举办展会由甲方没收定金,甲方如未按约定交付展厅给乙方使用,应双倍返还乙方定金。
办展所需有关手续由乙方办理,甲方协助。全部展务工作及展会盈亏均由乙方承担,其产生的经济法律责任一律由乙方承担。
三、甲方义务
1、展馆服务:展馆展厅公共照明、空调;展馆内卫生间及展厅的卫生清洁;展会期间展馆内的安全保卫。
2、安保措施:
四、乙方义务
1、乙方应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不得占用或阻挡消防通道、货物搬运通道。
2、乙方应注意维护展馆内设施的完好,禁止在展厅顶棚隔栅悬挂物品和广告;禁止乱拉电线;超负荷使用电器;禁止在墙壁、地板和展具上钻孔、钉钉、打磨、油漆和使用海绵胶等(具体说明见附件:布展须知),展会期间如有因乙方及参展商原因发生展馆设施受损,乙方应承担修复和赔偿责任。
五、违约责任:本协议生效后如有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经济损失,按不高于租金总额的30%赔偿另一方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抗力造成的经济损失除外。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合同。
七、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及甲方收到乙方定金后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❸ 合同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合同法案例集及答案:
案例一、供电局是否应赔偿因停电给冷冻厂造成的损失?
案情介绍:某冷冻厂与当地供电局签订了供电合同,双方就供电方式、质量、时间、用电容量、性质、计量方式、电价的结算方式、违约责任都做了规定,但对合同履行地点缺乏规定。2004年5月,由于供电设施受大风袭击,需要及时抢修,因此供电局在没有通知冷冻厂的情况下,便切断了供电,急忙投入维修供电设施之中。事后,冷冻厂声称由于没有接到任何通知,致使其食品大面积腐烂变质。2004年9月,冷冻厂因为供电局一直未就上次断电作出赔偿而故意拖欠电费,供电局通知冷冻厂,上次断电因为自然灾害所致,属于不可抗力,供电局无需承担责任,并声称如果冷冻厂在一个月内仍不支付电费,将中止对冷冻厂的供电。结果一个月后,冷冻厂仍未支付电费,供电局再次断电,造成冷冻厂再次损失。试分析:
1.双方未约定合同的履行地点,则如何确定合同的履行地点?
2.对于第一次断电,供电局的抗辩有无法律依据?供电局是否应赔偿冷冻厂的损失?
3.对于第二次断电,供电局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评析:
1.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供用电合同的履行地点,按照当事人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为履行地点。
2.没有法律依据,应当赔偿。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供电人因供电设施计划检修、临时检修、依法限电或者用电人违法用电等原因,需要中断供电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通知用电人,未事先通知用电人中断供电,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本案中供电设施因自然灾害受损需要检修,属于临时检修的情况,供电局需要履行通知义务方可断电,否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用电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及时交付电费,用电人逾期不交付电费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经催告用电人在合理期限内仍不交付电费和违约金的,供电人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中止供电。本案中,冷冻厂不能因为供电局未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就拖欠电费,而只能通过合法手段请求供电局承担相应责任。
案例二、赠与合同的撤销
案情介绍:江某在外地工作,将儿子送入北京一学校上学,并托北京的同学孙某抽空去照顾儿子的生活,孙某非常尽心,常去照顾江某的儿子的生活,江某在感动之余,就决定将自己的一台八成新的数码相机送给对方。根据上述情况,用所学的《合同法》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数码相机在答应送给孙某但尚未履行前由于双方关系变坏,江某是否可以撤销赠与?为什么?
2.如果已经将数码相机交付给孙某,江某是否可以撤销赠与?为什么?
3.如果孙某没有按照约定照顾江某的儿子,江某在交付数码相机后是否可以撤销赠与?为什么?
评析:
1.江某可以撤销赠与。《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2.不可以撤销赠与。《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因此,权利已经转移的情况下不可以撤销。
3.由于江某在赠与孙某数码相机时,并未声明孙某在接受赠与的同时必须对江某的儿子尽到照顾义务,孙某照顾江某的儿子是基于此前的委托合同,故本赠与合同并非附义务的赠与合同,在赠与物权利移转后,江某无法定事由,不得撤销赠与合同。
案例三、担保人在借款纠纷中应承担什么责任?
案情介绍:甲市钢材公司与本市中国工商银行签订合同。合同规定,由工商银行向钢材公司提供150万元贷款,借款期限为三年,届时钢材公司还清借款,另付利息30万元。合同签订后,银行经调查,发现钢材公司经营不善,便提出终止合同,后市某物资总公司出面说情,达成一致意见:原合同继续有效,另外三方签订补充协议,物资公司签署保证:保证钢材公司到期将全部贷款及利息还给工商银行,并对资金监督使用。借款期限届至,工商银行前来催款,钢材公司只返还100万元,并请求工商银行将余额50万元及利息30万元于两个月后返还,工商银行考虑到钢材公司的实际困难和与物资公司的长期良好关系,遂同意了钢材公司的请求,并签署了协议,但此事并未通知物资公司。到应还款之日,银行发现钢材公司账户资金所剩无几。此时,银行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物资公司与钢材公司负连带责任,偿还50万元及利息30万元。试分析:物资公司对50万元余额和30万元利息是否应承担责任?
评析:
本案三方签订的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物资公司的保证方式。按照《担保法》第19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责任。”物资公司对该借款负有连带责任。借款期满后,银行与钢材公司就延期支付余款与利息达成协议,且此事并未告知物资公司。《担保法》第24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据此,物资公司在银行与钢铁公司签订延期支付余款与利息协议时就免除了其连带责任。故在银行起诉之时,本案就变成了银行与钢材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银行只能要求钢材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四、租房合同的法律适用
案情介绍:赵某与陈某签订一房屋租赁合同。根据所学的《合同法》的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房屋租赁合同的期限为30年,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假如租赁期间房屋需要维修,承租人也要求维修,但由于没有维修,致使房屋侧墙倒塌,造成承租人财产损失,责任应当由谁承担?为什么?
3.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自己对房屋进行了装修,要求出租人按照装修费用的一半支付是否合理?为什么?
4.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将房屋转租,承租人和出租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解除?为什么?
5.在承租期间,出租人将房屋出售,是否需要承租人的同意?为什么?
评析:
1.合同部分有效,部分无效。《合同法》第214条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2.责任应当由出租人承担。《合同法》第216条规定,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合同法》第220条规定,出租人应当履行租赁物的维修义务,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不合理。《合同法》第223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该承租人没有得到出租人的同意自己进行装修,违反法律的规定,因此要求出租人支付一半的费用是不合理的。
4.没有解除。《合同法》第224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和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5.不需要承租人的同意,但应当提前通知承租人。《合同法》第230条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
案例五、这笔罚款应由谁负担?
案情介绍:某年4月,甲租赁公司与乙机械厂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由租赁公司按照乙方的要求,从国外购买设备3台,租给乙机械厂使用,租期2年。同年6月设备抵达大连港,但由于购买人是甲租赁公司,所以运单上载明的收货人是甲租赁公司。设备到后,甲租赁公司通知乙机械厂前去提货。当乙机械厂到港口提货时被拒绝,理由是收货人是甲租赁公司。乙机械厂急忙电告甲租赁公司派人解决,但甲租赁公司以承租人为租赁物的接受人为由未及时派人前往港口提货,后来乙机械厂通过别的办法提取了设备,但由于耽误了提货期限被港口罚款2万元。乙机械厂认为是甲租赁公司延误了提货期限,向甲租赁公司索赔罚款2万元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试分析:这笔罚款应由谁负担?为什么?
评析:
根据《合同法》第245条的规定:“出租人应当保证承租人对租赁物的占有和使用。”本案中造成乙机械厂被罚款的主要责任在甲租赁公司。应由甲租赁公司承担责任。尽管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的约定,乙机械厂是使用设备的人,应该前去提货,但由于运单上写明收货人是甲租赁公司,故乙机械厂无法提出设备,而甲租赁公司在知道情况后未及时派人前去处理导致延期提货,甲租赁公司未保证承租人乙机械厂及时提取租赁物,乙机械厂未能按合同约定及时享有对租赁物的占有和使用权,所以过错在甲租赁公司,应由甲租赁公司承担责任,即向乙机械厂赔偿2万元。
案例六、承揽合同的承揽人能任意转让合同吗?
案情介绍:某商场(以下简称甲方)与某服装厂(以下简称乙方)于4月初签订了便式西服定作合同。合同规定:甲方提供样品,由乙方购料制作便式西服500套。每套布料180元,加工费90元,所用布料与甲方所提供的样品相同,以所封存的样品为检验产品质量的依据。乙方分3次交货,4月底交200套,5月底交200套,6月初交100套。每次交货后甲方在6天内付款。4月底,甲乙双方如期履行了合同。但5月底,乙方交付的第二批便式西服,经甲方检验,发现存在同一规格的西服领头大小不一,口袋上下左右偏位等质量问题,与样品完全不相符。于是,甲方要求乙方停止工作,双方解除合同,乙方赔偿甲方错过销售旺季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乙方则提出,该批西服已转给某个体裁缝加工,质量问题也应由个体裁缝独立承担责任。双方协商不成,甲方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方赔偿损失。法院受理此案后,进行了调查取证,发现乙方于5月初与某大公司签订了出口服装加工合同,乙方全部设备与劳动力都投入加工出口服装中,故将制作便式西服的任务在未与甲方协商的情况下,擅自转给个体裁缝。试分析:
1.在此纠纷中谁负有违约责任?法律依据是什么?
2.定作合同转让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3.此案如何处理?
评析:
1.此案中乙方负有违约责任。其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第253条。因为甲方与乙方签订的是便式西服定作合同。从甲方的角度来看,它是基于对乙方的技术条件、工作能力和信誉的信任,才与其订立合同的;而乙方未同甲方协商,就擅自转让定作合同,私自让某个体裁缝独立完成加工西服的大部分工作任务,影响了西服的质量,使甲方利益受损。
2.定作合同是一种以行为为标的的合同。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承揽方可能有需要将合同中规定的主要工作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形。在转让之前,承揽方应认识到转让一事不仅与己相关,而且也与定作人的权益紧密相连,故应与定作人商量,在征得其同意后,方可将其承揽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否则定作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承揽人赔偿损失。3.本案应如下处理:解除定作合同。第二批西服由乙方收回,其损失乙方自行承担或与加工者共同承担。对甲方的间接经济损失可适当补偿。
案例七、客运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案情介绍:某年8月5日上午,某客运公司的长途客车上的检票员发现甲、乙、丙3人没有买票,于是让其补票。三人未补,司机说:“你们没有买票,我们就可以把你们赶下车。”三人听后害怕,甲、乙马上就补了票,但丙由于身上没带钱,央求汽车把他带到某某站。检票员不同意,把丙赶下车,当日下午1点,售票员发现客人太多,已经超员5人,于是便拒载后来的客人。丁由于有急事,央求上车,售票员说:“客车运输不能超载,出了问题,我们要负责任的。”丁说:“出了问题,我负责。不管什么问题,我都一人负责。”售票员无奈便让其上了车,还说:“出了问题可由你一个全部负责!”下午3点,售票员发现戊某携带危险品,便随之把危险品拿到车下销毁。戊坚决反对。售票员说:“要么你拿着危险品下车,要么让我销毁。”后来,由于拥挤,王某把孕妇赵某挤得流产了。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乘车人甲、乙、丙3人没买票,售票员可否把其赶下车?
2.由于丙身上没带钱,售票员最终还是把他赶下车?是否合法?为什么?
3.售票员是否有权销毁旅客携带的危险品?为什么?
4.对于赵某的流产,丁是否应负责?为什么?
5.对于赵某的流产,售票员和其运输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
6.对于赵某的流产,王某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7.设检票员未把丙赶下车,在赶往某某站的途中,由于司机突然刹车致丙倒地重伤,谁应对丙的损失负责?
评析:
1.乘车人没买票,售票员不能直接把人赶下车,应先让其补票。
2.合法。因其享受坐车的权利,就应承担付款买票的义务。
3.有权。因其携带的危险品已危及所有旅客的安全。
4.丁某对于赵某的流产应负主要责任之一,因其明知超载运输,而强行上车,对造成并加剧引发赵某流产的拥挤状态负有一定责任。
5.对于赵某的流产,客运公司负违约损害赔偿责任。
6.对于赵某的流产,如果王某没有过错,王某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其责任主要由运输公司承担。
7.客运公司应对丙的人身伤害负责。
案例八、委托开发技术合同的技术成果归属
案情介绍:某厂(以下简称甲方)与某科研所(以下简称乙方)于1999年10月15日签订了一份技术开发合同。合同约定,甲方委托乙方研究开发某太阳能发电装置。双方约定,研制费由甲方支付,研制出的成果归甲方使用。4个月后,乙方研制成功,甲方按约定支付研制费,同时依约定享有成果使用权。2000年4月乙方将该技术成果向专利局申请发明创造专利权。甲方得知后也向专利局申请该技术的发明创造专利权。试分析:
(1)我国《合同法》对此有无规定?若有规定,请回答其主要内容。
(2)本案是否适用新《合同法》?
(3)依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该技术成果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哪方所有?为什么?(4)若一方取得专利权,另一方可以享有什么权利?
评析:
1.我国于1999年3月1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的第339条对此做了明确规定。“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研究开发人取得专利权的,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研究开发人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委托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2.本案适用新《合同法》。因为《合同法》的施行日期是1999年10月1日,本案当事人签订委托技术开发合同的时间是1999年10月15日。
3.依《合同法》的规定,该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归乙方所有。因为,合同法第339条规定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
4.若乙方取得该项技术的专利权,依合同法的规定,委托方可以免费实施该项专利;研究开发方就其发明创造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委托方可以优先受让专利申请权。因此,甲方可以免费使用该太阳能发电装置,并可优先受让该技术的专利申请权。
案例九、赵某能少付保管费吗?
案情介绍:某个体户赵某在某仓库寄存彩电一批100台,价值共计100万元。双方商定:仓库自1月15日至2月15日期间保管,赵某分三批取走;2月15日赵某取走最后一批彩电时,支付保管费2000元。2月15日,赵某前来取最后一批彩电时,双方为保管费的多少发生争议。赵某认为自己的彩电实际是在1月25日晚上才入仓库,应当少付保管费250元。该仓库拒绝减少保管费,理由是仓库早已为赵某的彩电的到来准备了地方,至于赵某是不是准时进库是赵某自己的事情,与仓库无关。赵某认为该仓库位于江边码头,自己又通知了彩电到站的准确时间,该仓库不可能空着货位。只同意支付1750元保管费。该仓库于是拒绝赵某提取所剩下的彩电。试分析:
1.赵某要求减少保管费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该仓库在赵某拒绝足额支付保管费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拒绝其提取货物?为什么?
3.该仓库留置所有货物的做法是否正确?
评析:
1.不合理。本案当事人签订的是仓储合同,我国《合同法》第382条规定:“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这就意味着仓储合同是诺成性合同,而诺成性合同,其成立不以交付标的物为要件,双方当事人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合同即成立。若合同签订后,因存货人原因货物不能按约定入库,依然要交付仓储费。
2.可以拒绝。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对仓储合同没有规定时,适用法律对保管合同的规定。《合同法》第380条规定:“寄存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管费以及其他费用的,保管人对保管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本案虽为仓储合同,但在寄存人不支付仓储费,而双方对留置无相反约定的情况下,保管人可以留置仓储物,拒绝其提取仓储物。
3.但本案保管人某仓库明显过多留置了赵某的货物,是不妥的。因为在仓储物是可分物时,保管人在留置时仅可留置价值相当于仓储费部分的仓储物。而本案的仓储物恰恰是可分物。所以某仓库没有理由留置所剩下的彩电,而只能留置相当于250元的货物。
案例十、该委托合同纠纷中的合同关系如何?
案情介绍:A橡胶集团公司委托B进出口公司从美国C公司进口一套橡胶拉延机生产线。B进出口公司根据A橡胶集团公司提供的产品质量要求与技术要求与C公司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C公司于2002年5月25日交货。5月20日C公司将设备交到A橡胶集团公司指定的厂房,并派人到A橡胶集团公司指导安装。设备安装完毕,于6月1日试运行,经过再三调试,至8月中旬设备运转仍不正常,不能拉延出合格的橡胶制品,无法达到合同的技术标准要求。后经专家鉴定,该设备在生产和设计中出现缺陷,不可能用中国原料生产出合格产品。为此,A橡胶集团公司向公司所在地法院起诉,要求C公司赔偿其损失。C公司辩称:合同的主体是B进出口公司,A橡胶集团公司无权起诉。另外合同签订地是在香港,中国法院无管辖权。试分析:
1.试分析该案件中的合同关系。
2.C公司的主张是否有法律依据?
3.法院应如何处理此案?
评析:
1.本案中A橡胶集团公司是委托人,B进出口公司是受托人,美国C公司是第三人。《合同法》403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因第三人履行合同不符合与受托人之间的合同约定,委托人A橡胶集团公司可直接向第三人即美国C公司行使索赔权。
2.C公司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C公司将合同标的运抵委托人A橡胶集团公司厂房,并指导设备安装,就已经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该合同履行地在中国,中国法院有管辖权。
3.中国法院可以运用中国《合同法》对C公司因生产和设计上的缺陷过错,判处C公司赔偿A橡胶集团公司损失。

❹ 合同法案例

(1)效力待定。代理委托书明确显示了陈的代理权范围,不构成表见代理。专
(2)撤销。效力待定合属同相对方有撤销和催告权。
(3)合法。无权代理,被代理人明确拒绝时,合同无效。不存在违约的问题。土产公司可以向陈某请求赔偿。理由是缔约过失。
上述依据如果没记错是合同法61条。

❺ 合同法问题

1、主要合同及时从合同:
(1)冯某向陈某借款10万元,以自己的一套价版值50万元的音响设备抵押。权
(2)冯某又向朱某借款10万元,又以该音响设备质押,双方立有质押字据,并将音响设备交付朱某占有。
(3)冯某得款后,与县良种站签订了良种鸡引进合同。
2、冯某预付定金 5000元合法,但不能违约金与定金并用。守约方只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或者违约金来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

❻ 合同法重要例

点评
本案主要的法律问题如下:
(1)陈某与朱的家人之间的运输合同是否成立?
首先,出租车打着空车灯的状态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14条把要约的构成要件归为两项:一是内容具体确定;二是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从这两个要件来看,要达到要约“内容具体确定”,必须是其一经承诺即成立合同的程度。因此,要约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合同成立的必要条款,如标的。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对于打着空车灯的出租车来说,由于出租车是有一个明确的价目表的,车费的计算是按照始发地点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及其他因素来计算的,而不是通过乘客和司机之间的协商来定价的。(特指上海等地)但是,对于合同的标的,即需将乘客从始发地送到目的地的服务,则并不确定,而是由乘客来提出的;而且,即使在乘客确认地点以后,由于司机和乘客都不认路等等非意志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运输合同不能成立。对于开着空车灯的司机来说,最终需要履行的合同的标的是由乘客来确定的。因此,出租车打着空车灯的状态是要约邀请。
其次,乘客拦车并确定目的地的行为,是否构成要约。如前所述,乘客在拦车后并提出目的地的行为,即已经确定了合同的具体标的,一方面,乘客明确了目的地(本案中的医院),另一方面,合同金额也在乘客确定目的地之后被确认,即按表计价(并不是在乘客确认目的地时合同金额的具体数额被确定,但该数额按照计价表的计价,是确定的)。双方(乘客和司机)就这笔尚未有数额的款项的最终数额,是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因此,乘客在拦车并确定目的地的行为,构成要约。
再次,司机有没有作出承诺行为。合同成立,以作出承诺为要件。本案的关键,就在于确定该运输合同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司机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如果不成立,则不能以合同违约为由使得司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合同是否成立的关键,在于确认司机是否作出承诺。承诺必须是在承诺人获知要约内容以后作出的,因此,必须是司机在获知目的地之后作出的。司机针对目的地的熟悉情况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是知道路线,此时合同的履行就完全不存在障碍,司机可以作出承诺;二是不知道路线,则被要约人由于不能履行合同标的而不能进行承诺,合同不能成立。在此种情形之下,乘客可以再次发出要约,表明自己知道路线或者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获知到达目的地的路线,计价方式依然是按照计价表的方式计算。此时,司机也接受了该要约,可以就此作出承诺。那么,司机到底有没有作出承诺?这里,我们还需要分析出租车运输合同的性质。《合同法》第289条规定:“从事公共运输的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托运人通常、合理的运输要求”,也就是说,承运人(司机)具有强制缔约义务,即对于旅客通常、合理的要约,承运人不得拒绝承诺。出租车是否属于公共运输?《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城市轮渡和地铁;《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第5条也规定,公共交通: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场站;《关于出租汽车管理体制和职责问题的复函》中规定,从根本上说,出租汽车是公路运输方式的一部分,最终实现行业归口管理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从以上规定来看,尽管出租车运输是由企业来经营的,但依然把它作为公共运输的一部分。另外,从出租车运输的行业规范来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规范(试行)》规定,“出租车驾驶员在受理乘客租车业务时要做到招手即停、有客即载”,即不得拒载,这也从另一方面对承运人的强制缔约义务作出解释。因此,在本案中的司机,已经对乘客作出承诺。《合同法》对旅客运输合同的成立时间也作出规定,认为其是诺成合同。因此,承诺一旦作出,合同即告成立。
(2)陈某与朱的家人之间的运输合同是否可撤销?
《合同法》第54条规定合同可撤销或者变更的条件:一是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是订立合同时显示公正。在本案中,司机拒载的理由是会弄脏车辆,即履行合同可能会对自己的财产造成损害,在被拦车告知目的地时,司机并不知道朱某的情况,因此就存在司机作出承诺时存在误解的情况。这一理由是否能够构成重大误解呢?出租车是为城市提构运输服务的,应该为公众提供运输服务,对于公众通常、合理的运输请求,应该给予承诺,特别是在救死扶伤的情况下,更应该主动提供服务,这也是出租车行业的一个基本的职业道德问题。在维持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救助、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公序良俗基本原则之下,以造成财产损害可能性为由来抗辩损害生命权的可能性,是违反民法基本精神的,这种抗辩理由是不合理的。因此,该运输合同在此种情况下不可撤销。
(3)陈某的违约责任该如何确定?
违约责任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本案中由于朱某已经死亡,前两种违约责任已经不可能承担,因此朱某只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这里存在确定赔偿金额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赔偿实际损失,是一种恢复性的赔偿,而不是惩罚性的赔偿。《合同法》规定了三种确定方式,一是依照法律规定确定赔偿额;二是约定违约金;三是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根据本案的情况,适用第一种方式。其具体的确定标准,应该本着“违约损害赔偿的目的是在金钱能够补偿的限度内,使受害人置于合同正常履行所能达到的同样状态”。基于对朱某病危状态的考察,以及出租车司机未拒载而正常履行合同情况下朱某一家可能的支出,再加上对司机过错的认定,一审法院最后将赔偿额定为2万。(原告提出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和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8万余元的赔偿额)

一个建议:
救助病残是每个社会公众的一个基本的社会公德的问题,并且在某些特殊的行业,需要在法律上作出强行性的规定。对于出租车行业,也应该具有救助病残的基本职业道德。从上述案件可以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当出租车司机遇到救助病危乘客的时候,不能拒载(除非由其他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否则将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❼ 什么是合同法中的责任竞合

责任竞合:是指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事版责任,这些民权事责任被数个法律规范调整,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在民法中,责任竞合常常表现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陈某可依照有利于保护自己利益的原则进行选择,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赔偿数额的大小和对方赔偿能力的大小,以及提起诉讼的费用是否经济和执行起来是否方便等,然后择优定夺。

❽ 懂法律的进请教一道关于合同法的试题

鉴于已有人从法条对上述做出解答,以下本人从法理角度作出分析:
(1)客车公司应赔偿李某版的损失 因为他与客权车公司存在合同关系,而客车公司违反了合同中的注意义务,应承担责任。
(2)不赔偿张某的医疗费 因为张某和客车公司不存在合同关系,仅是与客车司机认识搭顺车,是一种友谊行为,不属于合同法中的合同关系,因此,如果张某以合同关系起诉,法院不予受理。但张某可以以侵权之诉请求。
(3)不赔偿,首先合同强调一种对价行为,即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上述案例中陈某并没有支付票价,因此他和客车公司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是一种强行进入公车的违法行为。因此客车公司不承担其医药费。

❾ 求解劳动合同法的案例分析题答案,急!!!谢谢啦! 题目如下:

违法约定主要是几个方面:
1、“试用期结束,陈某转正后,双方依法参加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试用期内的陈某社会保险及其费用交纳由陈某自理。”这个约定违法,自劳动关系建立之后,不论是在试用期还是试用期后,用人单位皆须缴纳社会保险。因为试用期的作用在于考察劳动者,而缴纳社保是以劳动关系的建立为准。
2、“在试用期内陈某不得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后,如陈某要求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60天书面通知厂方并须征得厂方的同意,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否则厂方不负责转移档案关系”,这条约定也不合法。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只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进行,而不能约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或条件,当然如约定不违法则可以。而你们合同的约定违法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后劳动者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3、“如厂方要求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天书面通知陈某,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该条约定也违法,我国不允许双方就合同解除条件进行另行约定。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有当出现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才能解除合同,你们的约定跟劳动合同法冲突,因此该约定无效。

对于上述无效约定,你可以不用担忧,可向用人单位提出,但也可不向用人单位提出。

热点内容
2018年解除劳动法赔偿金 发布:2025-07-20 15:57:10 浏览:435
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答案2015 发布:2025-07-20 15:49:18 浏览:969
公司法特点 发布:2025-07-20 15:42:02 浏览:895
婚姻法婚后房子分割 发布:2025-07-20 15:30:22 浏览:39
法院案件对策 发布:2025-07-20 15:29:40 浏览:672
法官缺席开庭 发布:2025-07-20 15:07:33 浏览:50
道德楼宇的重建 发布:2025-07-20 15:06:53 浏览:843
宿豫区司法局 发布:2025-07-20 14:54:42 浏览:779
名词解释行政立法 发布:2025-07-20 14:45:00 浏览:495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心刺下集 发布:2025-07-20 14:44:50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