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违约金定金案例分析题
⑴ 经济法案例分析
凡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1)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订立经济合同是当事人双方遵循协商一致的基本原则达成的协议,所以,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双方协商同意、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但是双方协商同意的意见,只有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才允许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2)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所不能预见,无法抗拒的意外事故,如地震、台风、海啸、战争等等。由于发生不可抗力的原因,当事人不能预见,也不能避免,因此一旦发和不定期种情况,致使当事人一方汉有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通话当事人变更和解除经济合同。但当事人必须注意二点:(1)要及时通知对方;(2)要取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证明。(3)由于另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当事人签订经济合同之后,如果一方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合同,就会影响对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方为了避免或减少损失,中得采取其他措施予以补救,保证预期的经济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经继续履行原订的经济合同,已失去意义,因此,允许解除经济合同。
⑵ 经济法,定金与违约金。习题···
1、定金应为2600万,剩余的1300只能算预付订金。
2、不能同时适用违约金和定金。如版果适用违约金的话只权有520万元。适用定金的话2600万元。
3、可能有两种结果:
适用违约金:本案中可得利益损失650万元,违约金520万元,共赔偿1170万元。并返还定金3900万元。一共返还5070万元。
或者适用定金双倍返还:定金2600万元,并返还原定金3900万元,一共返还6500万元。(合同法114条)
⑶ 经济法当赔偿损失和违约金定金同时存在时如何处理
赔偿损失 可以和 违约金 或者定金 两者其一 并存。
赔偿损失----性质是:弥补
违约金----性质是:惩罚
定金---性质是:惩罚
同种性质不能并存,不是同种可以并存
⑷ 经济法简单案例分析题
第一题
1答:该行为的性质为承诺。
2答:甲乙公司的合同存在如下的无效部分:第一,定金为合同总额的50%,超过了法律规定的20%的上限,超过部分无效。第二,甲乙约定了双方迟延履行之时的违约金,又单独约定了违约金条款。若遇到迟延履行之时,除了支付迟延履行产生的违约金外还要支付20万的违约金,此约定可能导致违约金额过高,因此,可以请求法院予以适当减少,若超过了法定的违约金比例,超过部分无效。
3.答:甲应向乙主张违约责任,因为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原理以及《合同法》第121条之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那么根据合同的约定,乙违约,应适用违约金条款,支付20万元违约金。
第二题
1答:乙对甲的抗辩权属于先履行抗辩权,根据合同法原理及《合同法》第67条之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又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2答:不可以。根据合同法原理及《合同法》第67条之规定: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第三题
答:1. 可以向侵权人乙主张,其依据为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2.可以向公交公司主张违赔偿责任,因为甲与公交公司之间存在客运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第302条之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四题
1答:不应得到支持,因为根据现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除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有服务期约定或者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外,劳动者在辞职时不应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答:不可以,因为根据现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劳动者押金,若收取的,应退回。因此单位于法无据。
3答:(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9条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因此,本案中的试用期最长为6个月,试用期超过4个月是可以的。
(2)试用期工资为不得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⑸ 经济法合同法则案例分析题
题目内容完整吗?分析甲第一次发出的为要约邀请,乙发出的为要约,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专生效属
1、成立,自要约实际送达给特定的受要约人时,要约即发生法律效力,要约人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
2、不可以,违约金条款与定金条款不能同时适用
3、违约,合同成立后应按合同规定履行,规定五天内交货,二其在第六天交货,所以违约
4、不可以,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有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的协议,因此只有在乙方拒绝支付违约金时,甲方才可以向丙方要求违约金。
⑹ 经济法案例分析 求大神
《合抄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当事人袭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因此乙可以要求甲双倍返还定金,乙也可以要求甲支付违约金,但是乙只能选择定金或违约金,不能两个都选。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乙的利益,乙可以要求甲返还定金并且赔偿经济损失。
⑺ 经济法 案例分析 求人解答~
这是合同法的案例,不是经济法的案例。
(10抵押合同从5.8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时生效。
(2)设备转让的行为有效,丙公司并不知设备已经抵押,为善意第三人。
(3)定金和违约金不可以同时适用。违约金与定金性质是不同的。定金和违约金只能择其一而适用,不能同时适用。
呃……很想回答,不过期中考试悬在头上,不能细解了。
搜了一下,发现网上有这个案例的详解。参见:
http://www.nc148.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1434
⑻ 法律关于定金 违约金试题,求答案详细分析
要理解一个前提:
1、既约定了定金,又约定了违约金的,可以选择适用,但不能叠加。也就是说,存在定金和违约金的,只能适用一样。
2、损失超过违约金或定金的,超过部分,可以要求赔偿。
3、当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约定内容的比例,适用定金罚则。
题中可知,定金25万,违约金基数没说清楚啊,损失35万
B:定金25万返还,损失35万赔偿,共计60万;这个没问题
C:如果选择定金条款且没有给乙方造成损失,那么根据担保法规定,定金不能超过合同主金额的20%,超过部分无效,并按照完成比例适用定金法则,则应该返还25+总金额20%(总金额应该是100万,则是20万)*(未履行合同比例2/5)=25+8=33万,应该这么算的。
D:如果没有损失,那么按照最多的计算:
则最多的应该是已经支付的定金+违约金=25万+违约金=25+30=55万。
所以,BCD,感觉条件不够清晰。
⑼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1、(1) 增加注册资本的决议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因为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剩余盈余公积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本案中,显然如果转增资本,盈余公积将只剩注册资本的10%,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2) 指出要点(2)中存在哪些与法律不符的问题?
答:上市公司应在次年4月30日前披露上年度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错误发表意见。
本案中,财务报告披露时间远远超过法律规定时限,且财务报表严重失实,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都负有责任。
(3) 从要点(3)的内容看,该公司和主管税务机关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本案中,上市公司未报送备案,将受到处罚。
2、(1) 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答:合法。在合同中可以双方约定定金条款。同时约定定金与违约金的,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执行。
(2) 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答:合法。合同订立后,一方可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在双方同意后,合同可以解除。本案中,甲公司未同意解除合同,所以合同不得解除。
(3) 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答:可以依法成立。在合同订立违约金数额远低于受损金额时,可以酌情增加违约金数额。
(4)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答:可以依法成立。对于违约行为,可以采取继续履行、补做、支付违约金等方式来进行赔偿。
⑽ 经济法合同法案例分析题 急求专业人士的答案~~~~~~~~~
题目内容完整吗?分析甲第一次发出的为要约邀请,乙发出的为要约,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1、成立,自要约实际送达给特定的受要约人时,要约即发生法律效力,要约人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
2、不可以,违约金条款与定金条款不能同时适用
3、违约,合同成立后应按合同规定履行,规定五天内交货,二其在第六天交货,所以违约
4、不可以,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有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的协议,因此只有在乙方拒绝支付违约金时,甲方才可以向丙方要求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