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是否有晚婚
❶ 新婚姻法规定婚嫁晚婚晚育是多少天
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性年满二十岁,男性年满二十二岁,方可结婚。
晚婚是指初婚男女双方都按照《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各推迟三周岁,即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即以上结婚为晚婚。
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略有不同)。
❷ 2018新婚姻法晚婚年龄是多少
新婚姻法中规定晚婚年龄为: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初婚年龄的计算方法,以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为准。对最晚结婚年龄没有限制,只要男方年满二十二周岁,女方年满二十周岁即可办理结婚登记。晚婚年龄与法定婚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鼓励性、提倡性的结婚年龄。晚婚的概念很简单,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❸ 2018新婚姻法晚婚怎么算
2018年新婚姻法并没有规定晚婚年龄,只是规定了男女双方结婚的最低年龄,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男女双方只有满足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才能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申请结婚登记,登记机关对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❹ 新婚姻法晚婚年龄是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没有晚婚年龄的规定。只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
❺ 新婚姻法规定的晚婚年龄及晚婚的婚假,谁有知道是多少求解
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
国家规定的基本婚假一般为3天,大部分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在此之外都又规定了晚婚奖励假,
时间有长有短。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
女职工享受不少于90天的法定产假。大部分省、自治区、
直辖市在此基础上又对晚育的妇女规定了晚育假,
即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延长产假的奖励,
各省奖励的时间差距较大。
❻ 关于《新婚姻法》中晚婚年龄的问题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没有。晚婚要双方均达到晚婚年龄才可以!
❼ 新婚姻法晚婚晚育年龄是多少
晚婚晚育年龄最新规定
【晚婚年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版法》第六条权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所以晚婚年龄即只要大于规定结婚年龄即可,只要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
2、我国婚姻法没有对晚婚年龄进行明确规定。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觉得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晚婚年龄与法定婚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鼓励性、提倡性的结婚年龄。
【晚育年龄规定】:
3、一般晚婚生育者即符合晚育条件。
4、我国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晚育年龄进行明确规定。有些省份要求只要在23周岁以上生育就属于晚育,有的省份要求在24周岁以上生育才属于晚育。具体必须根据本地政策执行。
❽ 新婚姻法的晚婚年龄是多少
新<婚姻法>规定:男满22周岁 女满20周岁
国家提倡晚婚晚育,没有强制性规定回.
各省答市对晚婚晚婚有地方规定,一般是男26周岁,女24周岁,但也不是强制性的,只是在执行情况上,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执法力度上不一.
❾ 新婚姻法里面到底对男女晚婚的年龄是怎么规定的,依据是
本条是关于法定婚龄的规定,内容与1980年《婚姻法》第5条一致。基于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确定结婚年龄应考虑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是指生理、心理发育情况。男女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其身体的各个器宫才发育成熟,才有利于繁衍后代;也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其心理发育才较为成熟,才能独立地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等进行判断。社会因素是指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状态、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社会条件等,也应被作为确定法定婚龄的依据。在我国,确定法定婚龄主要应考虑人口状况这一社会现实。我国人口较多,如果人口增长较快,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降低人口出生率,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该条文的具体含义解释如下: (一)"法定婚龄"的含义 本条规定的法定婚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必须达到的最低年龄。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或高于这一年龄,才被允许结婚。《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如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达到这一年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法定婚龄是男女双方必须达到的年龄,属强制性规范,只有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才有权通过修正法律的形式,对法定婚龄予以降低或提高。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行《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区可以根据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对法定婚龄作变通规定。 (二)"晚婚晚育"的含义 我国现行《婚姻法》在明确规定法定婚龄的同时,还规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晚婚晚育是国家倡导的一种婚育政策,其中,法定婚龄与晚婚年龄的性质是不相同的,法定婚龄属于强制性规范,当事人必须遵守。达到法定婚龄的当事人要求结婚,应予准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可干涉。晚婚年龄是倡导性、任意性规范,非强制的规定。当事人自愿实行晚婚的,应予鼓励。 二、条文的立法目的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适当提高法定婚龄,可以达到缓解人口增长的目的。因此1980年《婚姻法》确定的结婚年龄较之1950年《婚姻法》提高了2岁,还有学者认为实际上是将法定婚龄提高了3岁,因为1950年《婚姻法》的规定并未强调"周岁",而1980年《婚姻法》明确规定必须男22周岁,女20周岁,新婚姻法对此未做变更。规定较高的法定婚龄,能较好地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有利于经济、人口、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务难点】 1.法定婚龄的规定是否具有强制性? 法定婚龄具有强制性。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封建社会的小农生产方式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为了适应征丁、服劳役、增加赋税的需要和弥补战争对人口的消耗等,历来都实行早婚的政策,鼓励早婚多育,法定婚龄一直都普遍较低。因而,在中国的百姓中已形成了早婚的风俗,并历经了千年的流传,这种习俗至今仍对一些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有着深厚的 ...... 阅读全文:婚姻法第六条解释:【法定婚龄】
❿ 新婚姻法对晚婚假期如何规定
婚姻法对此没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