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哪条规定电子证据

合同法哪条规定电子证据

发布时间: 2022-02-23 09:53:54

A. 关于我国电子证据的规定

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电子证据主要包括如下:

1、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2、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3、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4、文档、图片、音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例外:以数字化形式记载的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证据,不属于电子数据。

(1)合同法哪条规定电子证据扩展阅读

为规范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提高刑事案件办理质量,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包括:网页、博客、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等信息,文档、图片、音视频等电子文件。

《规定》要求,收集、提取电子数据,应当由二名以上侦查人员进行,取证方法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收集、提取过程中,如能够扣押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的,应当扣押、封存原始存储介质,并制作笔录,如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可以提取电子数据,但应当注明原因、存放地点或电子数据的来源等情况。

《规定》明确,如存在数据量大无法或不便提取,或者提取时间长可能造成电子数据被篡改或者灭失的等情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检察长批准,可以对电子数据进行冻结。冻结电子数据,应当采取计算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校验值、锁定网络应用账号等方法。

《规定》要求,收集、提取的原始存储介质或者电子数据,应当以封存状态随案移送,并制作电子数据的备份一并移送,对网页、文档、图片等可以直接展示的电子数据,可以不随案移送打印件。对冻结的电子数据,应当移送被冻结电子数据的清单,注明类别、文件格式、冻结主体、证据要点、相关网络应用账号,并附查看工具和方法的说明。

《规定》明确,电子数据是否真实,应当着重审查移送的是否是原始存储介质、电子数据是否具有数字签名或证书等特殊标识等内容,对电子数据是否完整,应当采取审查原始存储介质的扣押、封存状态等方法进行验证, 对收集、提取电子数据是否合法,应当着重审查收集、提取电子数据是否由二名以上侦查人员进行以及取证方法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等内容。

《规定》明确,如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电子数据鉴定意见有异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规定》要求,在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程序中,如存在未以封存状态移送等瑕疵的,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如电子数据系篡改、伪造或者无法确定真伪的,以及电子数据有增加、删除、修改等情形,影响电子数据真实性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B. 电子合同有什么法律依据呢

电子合同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五百一十二条
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电子合同的标的为提供服务的,生成的电子凭证或者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为提供服务时间;前述凭证没有载明时间或者载明时间与实际提供服务时间不一致的,以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为准。

C. 合同法中哪些条款赋予了电子签名的合法性

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第三十三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签订电子合同,当事人之间使用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合同主要条款也是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不存在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形式,因此只能以电子数字签名(加密)的形式,证明合同的成立.
对此,新合同法立法之时已注意到这一客观现实,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态度,按照该条款理解:即电子合同当事人双方既可以直接使用电子签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首先签订使用这种方法的确认书,使合同成立生效.间接地承认了电子签名(加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D. 什么样的电子合同可以作为有效的电子证据

主要法律条文对于电子证据的相关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七条规定: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

电子合同存证解决方案

  • 身份认证技术识别用户身份

  • 完整的电子证据链

  • 数字签名技术防篡改

电子合同实现技术原理

通过对签署方进行实名认证后,向第三方CA机构申请签发CA证书,对原文内容哈希运算后,使用私钥进行数字签名,并辅之以第三方可信时间戳,即形成可靠电子合同。

E. 关于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

1、订立合同的要约、承诺;
2、要约、承诺的形式;
3、以数据电文形式作出的要约、承诺分析;
4、当前法律对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规定;
5、电子合同效力的几种可能;
6、在实践中,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履行、争议、救济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F. 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地位主要有哪几种观点

您好,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在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认定方面,缺乏较健全的法律支持。目前我国规定电子证据收集、认证等方面内容的大多是司法解释,其内容零散不成体系,缺乏刚性条款,没有较健全的法律支持。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侦查机关侦查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部分第5条等部分法律条文涉及到诉讼中的电子证据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我国的电子证据立法,对电子证据的适用范围、采纳条件、可采性原则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满足社会需要。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第22条:“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试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可见现行证据法规是把计算机证据作为试听资料证据的一种予以明确的。
近年来,理论界对于电子文件证据的种类归属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应将电子文件证据划入书证;也有很多学者的观点与《规定》一致,将电子文件证据归为视听资料。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i周详的回答。

G. 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有怎么的法律规定

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于2019年10月14通过,第1777次会议通过,自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于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应当结合下列因素综合判断:

(一)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完整、可靠;

(二)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或者不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对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是否有影响;

(三)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具备有效的防止出错的监测、核查手段;

(四)电子数据是否被完整地保存、传输、提取,保存、传输、提取的方法是否可靠;

(五)电子数据是否在正常的往来活动中形成和存储;

(六)保存、传输、提取电子数据的主体是否适当;

(七)影响电子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其他因素。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鉴定或者勘验等方法,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的真实性。

第九十四条 电子数据存在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真实性,但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除外:

(一)由当事人提交或者保管的于己不利的电子数据;

(二)由记录和保存电子数据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确认的;

(三)在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的;

(四)以档案管理方式保管的;

(五)以当事人约定的方式保存、传输、提取的。

电子数据的内容经公证机关公证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真实性,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作为被提及的第三方平台,我们始终将电子合同法律效力作为企业合规运营中最重要的一环。

目前,我们主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数据分布式存证领域,包括合同存证、邮件存证、文件存证、结构化数据存证等。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合同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同时,以电子合同为证据的司法判例也在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坚以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做好互联网时代下契约精神的守护者。

H. 关于电子合同,法律有哪些规定

《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
非常明确得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需具备以下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样签订的合同为合法有效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
以非常明确的形式确定了电子数据和纸面合同一样,是书面形式的一种,具备相同的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
以非常明确的形式确定了什么是电子签名,以及电子签名和传统手写签名和盖章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于2004年8月28日,2005年4月1日正式生效。

热点内容
电子协议如何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15 15:59:06 浏览:704
劳动法休病假的规定 发布:2025-07-15 15:59:04 浏览:720
苏维埃民法 发布:2025-07-15 15:52:26 浏览:893
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亮点 发布:2025-07-15 15:51:35 浏览:720
新民法典与公安执法 发布:2025-07-15 15:51:33 浏览:792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顺口溜 发布:2025-07-15 15:46:32 浏览:308
游泳池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15 15:36:45 浏览:329
经济法初级金融 发布:2025-07-15 15:35:41 浏览:66
新安法的立法目的 发布:2025-07-15 15:35:40 浏览:76
卫生行政法的概念 发布:2025-07-15 15:21:15 浏览: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