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与法小风上

社会与法小风上

发布时间: 2022-02-23 23:20:51

A. 法制与社会的最新目录

论民间法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 杨二庆
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研究 朱培烨
埃利希视角下的“法律多元” 闫晓琴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哲学价值 乔楚,崔春秋
论商号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及解决 吴文昊
论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牟鹏浩
少数民族特色商品的著作权保护 詹和静
零售侵权复制品行为归责问题研究——兼谈《刑法》第217、218条之冲突与消解 胡振灏
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问题研究 邹佳玮
从法律制度浅议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关系 张君菡
论不当得利的证明责任分配 王秀淼
浅谈律师伪证罪的存废 柳菁莹
关于劳教制度废除的法哲学思考 厉志
河南省转型期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制度研究 王慕蕴
论我国垄断协议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 吴冬雪
论我国国家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基于公共服务理论的分析 张旭
浅析行政复议制度运行的问题及对策 方宗浩,康文博,张赛男
试论法治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调解制度的新发展 李华奇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 李美鑫
论案卷排他性制度——兼论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完善 李蓓
对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研究 张丽
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李志鹏
我国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及相关立法完善空间 张旭
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 尹相丽
论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律师辩护制度的完善与思考 陈小冬,高玥
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魏星
浅析附限制性条件中的资产剥离制度 张昱沁,吴琼
初探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法律属性 刘谦
从华为“辞职门”事件浅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曾晶晶
论网络视频盗版中的利益平衡——以网络影音、快播侵犯著作权案为例 颜燚
对《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拓展性思考 徐佳琪,张芳
非上市公司现金对赌的会计处理和法律效力 胥振阳
依法治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从“禁止‘奴性条款'”入法谈起 刘昊昕
简析土地分层利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魏庆
论瑕疵出资股东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限制与恢复——戴某与J建设公司公司决议效力确认纠纷案 杨怡鸣,何伟,曹艳梅
精神病人犯罪引发的思考 陈雨薇,谢文浩,杨昊唯
刑事错案原因的多维透视 余海舟
论斡旋受贿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合并的构想 刘杰
扒窃相关问题探析 韩梅
浅谈农民异地转移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叶文忠
关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调研报告 李新国,李英燕
关于对违法违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情况分析的报告 程志民,张井涛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体现的法律观点 任衍磊
论债务偿还所附条件是否影响债务履行 梁小凤
规范民间金融的基本问题研究 魏若男
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思考 贵立义,李瑾
预算公开的重要意义 吴琼,张昱沁
上海自贸区设立民营银行的探索及其法律跟进 赵衍
论公司章程中结构性条款的优先性 胡俊
论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以司法有限干预为切入点 魏学亮
庭前会议有关问题研究 谢艳梅
试析恶意诉讼的规制 肖智敏
司法公开对法院庭审活动的影响探析 曲明娜
浅论公证活动中的咨询解答 赖颖
浅析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侦查模式的改进 刘禹
浅议民事电子送达 杨展
刍议法医鉴定档案利用及社会价值 郭建军,陈新星
浅议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化 周其国
高官异地审判制度化折射出的司法独立阴影 樊一璞
民事虚假诉讼的防范与治理中检察院的作用 王京阳,景宏晨
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可诉性 董晓文
买卖不破租赁规则中租赁关系的司法判定 张先群,张伟
非法证据排除中司法人员行为规范思考——新合理利己主义人性观视角 阮小茗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缺陷及对策——以新《环保法》第五十八条为视角 尹睿年
浅谈运用侦查技术固定职务犯罪证据 武斌
关于我国公共行政机构行政效率的社会学反思 王紫艳
基层审判人员学历构成对法制体系的影响——以A市B县法院为例 吴国邦,赵琪,郭子琪
消防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钱亮
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葛小抱
对做好延边州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几点探讨 刘磊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探究 刘晓珊
地方公务员法治意识调查与分析 谭忠秋
网络问政中政府的回应性问题研究 李婧雅,田丽莎,白清睿
国家保障民生的宪政基础与我国保护民生法律规制及其可行性研究 陈绍文,吴月月,俞梦丹
施工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化策略解析 范远堂
建立公安机关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构想 周磊
浅议怎样加强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建设 王艳平
也谈环境行政不作为之规制 秦美虎,黄凯凯
从执法规范化入手提高司法公信力 陈礼永
基于群体上访事件的信访工作机制探析 张胜前
论大学生在用人单位兼职的主体资格 岳晓红,雷永翠
个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与思考——以浙江省台州市律师事务所为例 郑才微,王绍旺
法治微电影探析 史兴庆
微博反腐背景下大学生对公共官员隐私权范围界定——以湛江大学生为例 郭静雯
试论自媒体对公安机关工作的影响及应对——以微博为例 陈佳
浅析管理人专业化市场化之进路 孙世光
“人格结构与选择”理论视阈下的道德困境——以社会“不敢扶”老人为例 汪小进
浅谈摹仿老年人签名笔迹鉴定 申高军,冯永胜
远海护航战略情报信息共享的内容探讨 王勇,周尤亮,黄莹
乡镇图书馆(站)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探讨 樊静兰
河南省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张喜转
论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张耀方
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 李宏伟,张海鹏,刘彦军
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肖瑶
道路自信的自信之源 李方媛
试谈未成年父母将婴儿遗弃至婴儿安全岛问题 潘圣仁
涉法涉诉信访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 陈帅,张洪,廖成中
关于企业融资租赁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研究 王雪韵
关于信息化技术与检察机关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问题研究 郭汉文
我国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 刘晓科
我国PM2.5污染现状及立法防治初探 王葱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农村法治建设探析 于军
城镇化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若干问题思考 刘海舰
协同创新与县乡财政转型对接——以革命老区江西省宁都县为例 李丹
整体视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创新 杨伟荣
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案例的选取原则——以认识系统运行论为视角 王小凤
从医疗纠纷现象引发加强医学生法律教育的思考 邓明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梁冬梅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探讨 张永强
网络环境下中小股东知情权保护 张文革
谈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吴漠尘
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制司法解释研究 贾翠萍
试论快递合同纠纷中的责任承担 赵丽博
论房屋租赁合同中的风险防范 吴柯彤,赵凤伟
国家法在乡土社会的尴尬处境 鄢德奎
法律术语的风格特点与翻译策略 徐凤
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与对策 林华伟
浅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张友明
当前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张海鹏,李宏伟,刘彦军
论我国社区矫正遭遇的瓶颈及出路 刘小溪
论中国私家侦探的合法性 陈嘉慧
19世纪英国殖民当局有关印度妇女的立法改革及其影响 杨玲玲
办理渎职罪特殊罪名适用问题的探讨 李金明
暴力恐怖犯罪的情报应对研究 王晓楠
浅谈性骚扰及其法律规制 刘震
越轨同伴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体调节因素研究进展 臧刚顺
人人贷模式下各方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探究 黄诗怡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的继受及完善 刘婷
环境污染与环境侵害的民事责任 王振杰
预告登记焦点问题再探 陈莹
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及法律对策研究 张博宇
“高陵模式”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周资贵,贾宙,张艳
论商家“最终解释权”的法律效力 徐琳
BOT法律问题探析 徐磊,闵杰
刑法禁止令的性质探究 王玲
对交通事故无责却违法逃逸行为的定性问题研究 刘莲芝
论犯罪中止的犯意彻底放弃问题 杨倩
对我国经济犯罪死刑废止的可行性分析 张永泉,徐可
分析常见的跨境经济犯罪问题 王虹
共同过失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谢景辉
大学生激情犯罪探析 曹琼洋,邵宗林
保外就医出监研究 廖会文,黄舒婷
新国情下的私人侦探法律问题刍议 王于志
美国枪支问题的困境 蒋畅奇
药物临床试验中知情同意的法律问题分析 杨健
《法制与社会》征稿

B. 普法栏目剧杨波小凤是哪一期

普法栏目剧杨波小凤是第十八期,看普法栏目剧都会被编剧的智商感动。

C. 千金百分百中,最后小凤跟谁在一起了啊潘彼得最后被绳之以法了吗

彼得进监狱了,小凤后来还是和彼得,在等他

D. 傻儿司令中樊傻儿和金小凤最后怎么了

樊傻儿和金小凤最后没有在一起。

结尾用了一个很艺术的手法:傻儿司令除掉茅升后,带着自己的几个亲信“犯傻气”辞官而去,金小风只身去追司令,司令隔着一片茅草向金小凤挥手。

傻儿以少胜多大破日军坦克阵,却被上司剥夺军权,贬为视察员。在去江城路上,险象环生,险遭暗害,傻儿均施巧计将杀手击败。傻儿在江城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消灭了以候敬堂为首的一伙贪官,令百姓感恩戴德,正众望所归,如日中天之时,傻儿却大发傻气,弃官而走,开始了新的漂泊生涯。

(4)社会与法小风上扩展阅读

范绍曾,字海廷,外号“范哈儿”,四川大竹人,他长得肥头大耳,憨态可掬,整天眯着个眼,显得傻呼呼的。

他原是袍哥出身的绿林,被招安后,当了个师长,1927年随杨森投了北伐军。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他又投靠蒋介石,得到蒋的青睐和器重。武汉失陷后,蒋给他一个军的番号,委任其为八十八军军长,令其出川抗战。

傻儿以少胜多大破日军坦克阵,却被上司剥夺军权,贬为视察员。在去江城路上,险象环生,险遭暗害,傻儿均施巧计将杀手击败。

傻儿在江城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消灭了以候敬堂为首的一伙贪官,令百姓感恩戴德,正众望所归,如日中天之时,傻儿却大发傻气,弃官而走,开始了新的漂泊生涯……。

E. 婆婆要求儿媳AA制,还要承担小姑子学费,后来如何

虽说是AA制,可是每个月都是小凤给婆婆生活费,就算有时候小凤出差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要交一个月的生活费。

对此,小凤感觉不公平,既然要分清楚,那就要彻底分清楚。

"妈,我这个月要出差半个月,生活费就给你一半吧。"小凤和婆婆商量。


03、儿媳,你小姑子的学费你出一半。

眼看着小姑子又要上学了,小凤本以为生活就要回归正常了,可是婆婆却又找到小凤说:"儿媳,你小姑子的学费你出一半。

"不是说AA制的吗?凭什么我要出小姑子一半的学费?"小凤感觉这所谓的AA制,完全就是针对她一个人。

F. 13岁女生失踪一夜后浮尸水坑,手机数据被尽数清除,她到底遭遇了些什么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警方之所以没有立案是认为在该女孩溺亡一事中没有犯罪事实,但从女孩的父亲所提供的手机文件资料来看,此案的确是存在很多疑点。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女孩的父亲始终没有签署“死因系溺亡”的尸检报告的原因。

在此案信息颇少的情况下,种种疑点让这个案件变得扑朔迷离,一个花季少女的逝去让人心痛,更痛心的是她在去世前可能还遭受了令人心碎的对待,在这里只希望警方和她父亲的调查能够让真相大白。

G. 为什么要让司法介入还原小凤雅事件真相

河南太康三岁女童小凤雅患病去世之后,被曝出家人“诈捐”15万元。事后证实家属募捐数额为多元,而且已将剩余的款项捐给公益机构。小凤雅奶奶表示,由于受到冤枉,她将起诉作家陈岚及一名姓马的女士,以讨回公道。

在我看来,控诉者指控的所谓“遗弃罪”“诈骗罪”甚至是“故意杀人罪”罪名不过是一种情绪表达,不作数的。募集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知道,控诉者——家属的说法到底哪些更可信一点?“诈捐”的说法是否成立。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募捐乱象。众筹善款被病患家属或者代理人卷走、挪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足为奇。这也是为什么“小凤雅事件”起风波的原因所在。它所引发的思考,直接反映了网友对善款以及民情最深层的焦虑。不管怎么说,志愿者有权质疑、监督善款的去向,当然善款使用者也有解释的权利。究竟是不是冤枉,还要通过法律的渠道还原事实真相。

据小凤雅奶奶说,家里没有钱请律师,索赔的钱全给律师当律师费。为了弄清事实,为了还当事人的公道,希望能有律师以大情怀接下这个案子。只有一个小小的遗憾是,官司还没有开打,那边作家陈岚已经出来道歉了。我的第一感觉是,作家怕了!其实,吃官司也并没有那么可怕。这起官司不是一个作家的官司,它是涉及到社会志愿者如何监督善款的问题。如果司法的介入帮助我们弄清事实,还社会一个公道,唤醒更多有良知的人,这将比作家写多少文章都重要,也更有意义。

一个3岁女童的死讯震惊了网络。而她的家人就此开始承受来自捐助者、志愿者和万千网民的控诉。我们真希望小凤雅的家人是被冤枉的,我也希望尽快通过法律的程序消除那些压在小凤雅家人身上的不实之词。不过,即使是被告“作家陈岚及一名姓马的女士”一方输掉官司,我觉得也是值得的,我依然会对出于公心、良心、正义、爱心的质疑表示敬佩。

“小凤雅事件”是否存在“诈捐”,谁在说假话?死去的小凤雅在看着我们!

小女孩真可怜。

消息来自网易。

H. 《人民的名义》中神秘的高小凤要登场了吗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剧中还有一个神秘的人物没有浮出水面,那就是高书记的情人,或者说是第二任妻子高小凤。



这部电视剧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一个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不是为官的能力,而是作人的品行。要想当一个好官最重要的就是做一个好人,好人不好做,好官也不好当。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很多人都只重视一个字“钱”。

I. 13岁女孩被27岁“男友”杀害抛尸荒野!逃亡17年终被抓,后来怎样

在2003年9月初,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溯社乡古焕村发生了一起命案。

当地村民石某报警称他的女儿小凤在9月2日放学之后失踪,家人们四处打听寻找,在4天之后,村前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具尸体,经过辨认,这就是石某失踪的女儿。

发现闹出人命之后,吴某利就逃离了作案现场,先是在深圳呆了一段时间,之后跑到了化州投靠老乡。

吴某利到了老乡这里之后,行事也十分谨慎,不敢和他们一起喝酒,怕酒后乱讲话,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吴某利的逃亡生涯就此终结,等待他的将是最严正的法律制裁。

对于此事,大家有何看法都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J. 如何看待小凤雅事件中的重要角色志愿者

备受关注的小凤雅事件,逐渐呈现出了比较清晰的脉络:由一开始的对小凤雅家长的“千夫所指”,到现在舆论普遍质疑涉事志愿者及最早在网上传播此事的始作俑者,舆论走向发生了巨大转变。

以此对照“小凤雅事件”,有些志愿者充其量只是拥有爱心的热心人士,离真正合格的专业从业者仍有距离。对于这些热心人士,不必过于恶猜其动机,但就他们在这次事件上的表现看,其专业能力显然有待提升。

公益需要专业素养,这是争议过后留下的公益启示。公益行动也只有从初级的道德驱动层面转型至专业驱动,才能让公益行动从感性的催泪悲情叙事,转化为理性的润物细无声。

来源:新京报

热点内容
股票账户借给别人用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15 09:37:41 浏览:975
公务员任用条例 发布:2025-07-15 09:31:21 浏览:243
司法鉴定笔迹鉴定标准 发布:2025-07-15 09:31:10 浏览:71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13 发布:2025-07-15 09:15:29 浏览:689
治安处罚条例实施细则 发布:2025-07-15 09:09:18 浏览:662
民事诉讼法法院收费 发布:2025-07-15 08:53:27 浏览:477
最新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发布:2025-07-15 08:52:00 浏览:693
留在司法局 发布:2025-07-15 08:27:05 浏览:104
检察人员应具备法律知识 发布:2025-07-15 08:16:40 浏览:183
初级经济法章节分值比重 发布:2025-07-15 08:15:24 浏览:275